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澳大利亞乒乓老將:期待澳中乒乓文化繼續交流傳承

顧時宏 發布時間:2023-09-08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悉尼9月7日電 題:澳大利亞(ya) 乒乓老將:期待澳中乒乓文化繼續交流傳(chuan) 承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澳大利亞(ya) 的乒乓老將諾爾(Noel)和保羅(Paul)7日在悉尼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采訪,分享了他們(men) 對澳中乒乓文化交流的熱切期待。他們(men) 計劃參加澳大利亞(ya) 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紀念活動,與(yu) 中國乒乓球界的新老朋友一起交流球技,傳(chuan) 承澳中乒乓友誼。

  9月7日,澳大利亞(ya) 的乒乓老將諾爾(Noel)(中)、保羅(Paul)(左)和澳中乒乓文化交流的推動者麥客爾·李博士(Dr. Michael Li)(右)在悉尼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采訪。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回顧曆史,諾爾回憶說,1971年4月21日,澳大利亞(ya) 乒乓球代表團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後,通過借道香港前往北京訪問。

  “我們(men) 登上了長城和天安門,還吃了北京烤鴨,我從(cong) 長城腳下帶回一塊有紀念意義(yi) 的石頭,這塊石頭我一直珍藏到現在。”諾爾說,他們(men) 於(yu) 1971年5月1日晚上,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這次曆史性的訪問成為(wei) 當時澳大利亞(ya) 與(yu) 中國建交的前奏,而惠特拉姆總理則在不久之後於(yu) 1972年12月21日宣布了兩(liang) 國正式建交的消息。

  諾爾指出:“當時的澳大利亞(ya) 代表隊隻有5名成員,其中包括1名領隊、1名教練員,以及3名運動員。我和保羅是那個(ge) 團隊的一部分。”他向記者展示了珍貴的曆史照片,回憶起他們(men) 年輕時與(yu) 中國領導人會(hui) 麵的難忘瞬間。

  保羅補充說:“每次我們(men) 訪問中國,都能學到很多東(dong) 西。我第一次到中國的時候,就了解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重要性。當時的澳大利亞(ya) 乒乓球隊在世界排名中位列第12位,但無論比賽結果如何,我們(men) 都玩得很開心。”

  保羅認為(wei) ,乒乓球是一項非常有益健康的運動,也是建立社交關(guan) 係和友誼的絕佳途徑。在去年澳中建交50周年之際,他和諾爾都積極參與(yu) 了在澳大利亞(ya) 舉(ju) 辦的慶祝活動。

  身為(wei) 澳大利亞(ya) 一級乒乓球教練的麥客爾·李博士(Dr. Michael Li)是位熱心澳中乒乓文化交流的推動者,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乒乓球被譽為(wei) 中國的“國球”。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的影響舉(ju) 世矚目,被稱為(wei) “小球轉動大球”,這促成了中美關(guan) 係的緩和。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同樣在那個(ge) 時候,澳中乒乓外交也為(wei) 兩(liang) 國建交鋪平了道路。

  麥客爾·李博士表示:“10月下旬,我們(men) 希望在澳大利亞(ya) 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能夠再次帶領曾參與(yu) 1971年澳中乒乓外交的三位澳大利亞(ya) 隊員,與(yu) 中國的朋友們(men) 相聚,實現半個(ge) 世紀的重逢。我們(men) 期盼為(wei) 澳中友誼和乒乓文化交流繼續貢獻我們(men) 的力量。”

  諾爾和保羅也表示,對於(yu) 與(yu) 中國的乒乓球老友重聚感到非常興(xing) 奮,期待為(wei) 兩(liang) 國和兩(liang) 國人民的友誼作出更多貢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