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首屆蘭(lan) 花獎獲獎名單9月8日在北京揭曉。該獎項涵蓋“大文化”領域,由中國外文局發起設立,以成就貢獻和國際影響力為(wei) 主要評選標準,產(chan) 生終身榮譽獎1名、傑出成就獎3名、友好使者獎6名。
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欄特推出係列策劃,獨家專(zhuan) 訪10位獲獎者,分享真知灼見,講述其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經曆與(yu) 故事。9月8日起,一日一篇,敬請垂注。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埃中古老文明如何再相遇?
——專(zhuan) 訪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
作者 崔白露
日前,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Essam Sharaf)榮獲由中國外文局發起設立的首屆蘭(lan) 花獎“傑出成就獎”。該獎授予長期致力於(yu) 國際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貢獻的外籍人士。
2023年9月8日,蘭(lan) 花獎國際文化論壇在北京舉(ju) 行,伊薩姆·沙拉夫作主題演講。易海菲 攝
年逾七十的沙拉夫先生已到訪中國30多次,他長期致力於(yu) 推動中埃文明對話,支持並參與(yu) 中國和非洲思想文化交流活動,對中國有著深厚感情。在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時,沙拉夫先生表示,埃中關(guan) 係非比尋常,曆史上可追溯至連接兩(liang) 大文明的古絲(si) 綢之路時期,兩(liang) 大文明所創造的成果,對人類曆史影響深遠。雙方在價(jia) 值觀和國際問題上有許多共識,應以共同價(jia) 值觀為(wei) 基礎,開展更加務實的合作。
視頻:伊薩姆·沙拉夫:將和朋友繼續努力,打破文化壁壘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曾30多次到訪中國,與(yu) 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您最早何時來到中國,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這次來到中國,您覺得有何不同?
伊薩姆·沙拉夫:我在2005年擔任交通部長期間,首次訪問中國。在此之前,我一直追蹤中國的最新動態和工業(ye) 化進展。此外,作為(wei) 一名交通運輸學方麵的教授和研究人員,我始終密切關(guan) 注交通運輸業(ye) 的發展,特別是鐵路和海運領域。
說實話,我當初沒有想過中國會(hui) 取得這樣的發展成就。2005年結束訪問回國後,我告訴埃及內(nei) 閣和開羅大學的同事,自己見證了一個(ge) 偉(wei) 大國家的誕生。2017年在中國進行TED演講時,我也向在場的中國年輕人提及此事。
之後的多次訪問中,出於(yu) 各種原因,我對中國政治和文化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我對中國的印象,現在可以概括為(wei) 四個(ge) 方麵,一是實現中的中國夢,二是令人鼓舞、值得效仿的中國模式,三是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四是值得尊敬的治理體(ti) 係。
2023年9月5日,伊薩姆·沙拉夫(左一)在敦煌莫高窟參觀。李亞(ya) 龍 攝
中新社記者:您非常喜愛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哪些部分吸引到你?中埃兩(liang) 大文明各自有著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也有許多相通之處。您如何理解文化、文明的這種多樣性和共通性?
伊薩姆·沙拉夫:我對中國文化的所有方麵都很有興(xing) 趣,特別是中國音樂(le) 和繪畫。埃及和中國的關(guan) 係非比尋常,曆史上可追溯至連接兩(liang) 大文明的古絲(si) 綢之路時期。中國和埃及創造的文明成果,均對人類曆史產(chan) 生深遠影響。
文明的多樣性是一種客觀現實。例如埃及人看到中國人用他們(men) 稱之為(wei) “筷子”的物品夾菜吃飯會(hui) 感到驚奇,但當我理解中國的餐飲規則後就不會(hui) 感到奇怪。同樣在埃及,我們(men) 吃著與(yu) 中國不同的食物,以不同方式娛樂(le) ,用不同語言說話。因此,打破文化障礙非常重要,它是人們(men) 理解不同事物的基礎。
打破文化鴻溝,其實是讓人們(men) 更好地認識對方。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要談論藝術、音樂(le) 、書(shu) 法、繪畫,因為(wei) 這樣才能讓人們(men) 進一步理解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
2022年8月18日,“遇見古埃及-木乃伊大型文物特展”在遇見博物館·成都館開展,全身鍍金木乃伊棺槨吸引參觀者。攝
盡管如此,中華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依然有許多共性,包括擁有共同的價(jia) 值觀和在國際問題上的相近立場。一方麵,同為(wei) 擁有深厚底蘊的文明國家,兩(liang) 國共享著一些共同的價(jia) 值觀,包括熱愛和平與(yu) 尊重他人。另一方麵,雙方在國際事務上有許多相近立場,例如在國際層麵,兩(liang) 國均讚同以和平方式作為(wei) 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理想方案;在地區層麵,中國支持埃及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有關(guan) 立場,埃及堅持奉行一個(ge) 中國原則。
最近這次的中國之行,我還參觀考察了甘肅敦煌,遊覽了莫高窟、鳴沙山和月牙泉。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敦煌,埃及也有與(yu) 敦煌類似的自然保護區和古老的自然、文化遺產(chan) ,比如沙漠中的湖泊,湖水中的物質有助於(yu) 人體(ti) 健康,這些都是非常值得發掘的共性。
2023年9月6日,伊薩姆·沙拉夫在敦煌鳴沙山留影。崔白露 攝
中新社記者:多年來,您一直致力於(yu) 推動中埃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您為(wei) 何想要做這件事?請為(wei) 我們(men) 分享幾個(ge) 您推動中埃文化交流的例子。
伊薩姆·沙拉夫:我一直從(cong) 事文化領域的工作,特別是過去十年間主要研究東(dong) 方和中國的變化,因為(wei) 中國提出了被譽為(wei) “新絲(si) 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兩(liang) 千多年前,埃及和中國就已通過古絲(si) 綢之路互聯互通,因此當我們(men) 談論這條“新絲(si) 綢之路”時,雙方都很容易接受。
推動世界不同文明的和諧共生,需要將民心相通作為(wei) 首要任務。我始終相信,擁有燦爛文明成果的中國和埃及,能引領世界朝這個(ge) 方向發展。
我所創建的沙拉夫基金會(hui) 非常關(guan) 注中國議題,基金會(hui) 在埃及舉(ju) 辦了許多有關(guan) 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講座和活動。例如,基金會(hui) 與(yu) 中國駐埃及使館合作推出了“認識中國”項目,為(wei) 埃及民眾(zhong) 提供了更好了解中國的途徑。此外,基金會(hui) 還與(yu)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合作舉(ju) 辦一係列講座和研討會(hui) ,比如埃及很少上映中國電影,而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會(hui) 放映中國電影,我們(men) 邀請了思想家和文化領域工作者前來觀看,他們(men) 看完都對中國電影的製作水平感到驚歎。
我希望向更多的人介紹中國的故事,這個(ge) 獨特文明的故事,以及這裏淳樸善良、重視規則和尊重文明的人民。這就是我開始和繼續這項事業(ye) 的原因。
2023年4月21日,“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世界”藍廳論壇在上海“世界會(hui) 客廳”舉(ju) 辦,沙拉夫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殷立勤 攝
中新社記者:回望過去,曆史上中埃通過古絲(si) 綢之路交往交流;近代以來,雙方在反殖民、反霸權的鬥爭(zheng) 中相互支持;1956年兩(liang) 國正式建交,埃及成為(wei) 首個(ge) 與(yu) 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埃友誼曆久彌堅,留下哪些寶貴經驗?當前,兩(liang) 國在哪些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伊薩姆·沙拉夫:始於(yu) 兩(liang) 千多年前古絲(si) 綢之路的埃中交往曆史源遠流長,兩(liang) 大古老文明都給人類曆史帶來深遠影響。今天,雙方應在踐行共同價(jia) 值觀的基礎上開展更加務實的合作。
當前,埃及與(yu) 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持續推進,包括交通、能源、工業(ye) 和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設等。舉(ju) 例來說,通過合作,雙方能從(cong) 埃及蘇伊士經濟特區的發展中獲益,尤其是發揮蘇伊士運河這一交通要道在海上絲(si) 綢之路建設中的關(guan) 鍵作用。與(yu) 此同時,雙方在深入推進工業(ye) 化方麵的合作也大有裨益。
第二個(ge) 重要的合作領域是文化交流與(yu) 互鑒。通過加強文化聯係和文明對話,將造福中國、埃及和整個(ge) 世界。我一直認為(wei) 文化是國家最重要的財富,借助寶貴的文化財富,埃中兩(liang) 國共同落實今年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將有助於(yu) 實現文明之間的理解和尊重。
2022年7月3日,由中鐵五局參建的埃及齋月十日城鐵路順利實現通車。埃及齋月十日城鐵路項目是埃及首條運用中國技術、中國設備,以中國標準建設的電氣化鐵路。謝永彬 攝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您一直從(cong) 事相關(guan) 領域研究,如何看待當前中埃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您對未來共建“一帶一路”有何期待?
伊薩姆·沙拉夫:埃及和中國,通過古絲(si) 綢之路相接,通過優(you) 秀的文明遺產(chan) 和高尚的人文價(jia) 值觀相通。我相信,這些連結是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關(guan) 鍵所在。
“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在對人類至關(guan) 重要的兩(liang) 項基本原則之上——互聯互通和夥(huo) 伴關(guan) 係。我認為(wei) ,這兩(liang) 大支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公正、公平、以對話為(wei) 基礎的國際關(guan) 係,以規則為(wei) 基礎的全球治理體(ti) 係和建立一個(ge) 真正多邊主義(yi) 的世界所需要的條件。
總而言之,我相信“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成為(wei) 全人類共同前行的大道,這條道路具有如下特征:合作而非統治,共存而非優(you) 越,理解而非傲慢,信任而非偏見,開放而非封閉,對話而非對抗,平等協商而非恃強淩弱,文明相擁而非文明衝(chong) 突。(完)
受訪者簡介:
埃及前總理、著名政治家伊薩姆·沙拉夫。蔣啟明 攝
伊薩姆·沙拉夫,埃及前總理,沙拉夫可持續發展基金會(hui) 創始人、主席。伊薩姆·沙拉夫始終致力於(yu) 推動中埃文明對話,其創辦的沙拉夫可持續發展基金會(hui) 長期舉(ju) 辦對話會(hui) 、研討會(hui) 等主題活動,推動中國和非洲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他曾任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榮譽理事長、國際智庫研究員,與(yu) 多個(ge) 高校和學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在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以及部分歐洲國家組織研討交流,致力於(yu) 加強中埃文明對話與(yu) 共同發展、詮釋全球發展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