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的手上沾滿智利人的鮮血”

發布時間:2023-09-13 08:48:00來源: 合肥晚報

  起底美國陰謀顛覆阿連德政府始末

  “我將以生命捍衛祖國的寶貴原則。”

  1973年9月11日,智利首都聖地亞(ya) 哥,在被政變軍(jun) 人包圍的總統府,來自左翼陣營的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發表廣播講話,表達戰鬥到底的決(jue) 心。當天晚些時候,總統府被攻占,阿連德殉職。

  “這場政變翻開了智利曆史上最黑暗的章節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一篇報道這樣評價(jia) 。

  今年9月11日是阿連德政府遭政變推翻50周年紀念日。半個(ge) 世紀以來,許多曆史研究和解密檔案顯示,美國在阻止阿連德上台和顛覆阿連德政府的過程中費盡心機、不擇手段。今年也是美國提出“門羅主義(yi) ”200年。長期以來,美國抱持霸權主義(yi) ,操弄“民主自由”話術,利用政變幹涉、經濟製裁等手段,給拉美國家和人民造成深重苦難。如今,越來越多的拉美國家和人民正在覺醒,反對美國霸權幹涉的呼聲日益高漲。

  “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機會(hui) 是發動軍(jun) 事政變”

  “很明顯,要想阻止阿連德政府行使權力,任何形式的政治或憲法途徑都不可能成功,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機會(hui) 是在阿連德掌權之前或之後立即發動軍(jun) 事政變……希望情報站盡可能多地與(yu) 有影響力的軍(jun) 方人物建立直接聯係。”

  1970年9月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將一封秘密電報發給其在智利的情報站。此前,智利總統選舉(ju) 投票剛結束,左翼政黨(dang) 聯盟人民團結陣線候選人阿連德得票第一,這令美國政府十分惱火。

  美國政府對阿連德的打壓可以追溯到1964年。這一年,在上屆智利總統選舉(ju) 中落敗的阿連德再次參選。彼時,美蘇冷戰正酣,視拉美為(wei) 自家“後院”的美國政府不願看到這名左翼領導人當選智利總統。

  於(yu) 是,美國秘密扶植阿連德的競選對手,向阿連德對手的黨(dang) 派提供數百萬(wan) 美元競選經費,並通過中情局資助智利右翼團體(ti) 和媒體(ti) ,發布大量攻擊抹黑阿連德的信息,鼓動民眾(zhong) 不要給他投票。

  美國的幹涉行動得償(chang) 所願,阿連德在1964年的總統選舉(ju) 中落敗。這些幕後操縱明顯違背了美國一貫宣揚的“民主”說辭,但美國政客給出的荒謬理由是:美國幹涉對智利造成的損害小於(yu) 通過民選上台的左翼政府可能帶來的危害。

  1970年9月4日,智利舉(ju) 行總統選舉(ju) ,再次參選的阿連德得票第一,但未獲得半數以上選票。按照法律規定,需由國會(hui) 在得票前兩(liang) 名的候選人中投票選出總統。眼見拉美即將出現“第二個(ge) 古巴”,驚慌失措的美國政府決(jue) 定加大幹涉力度,全力阻止阿連德在國會(hui) 投票中獲勝。9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向中情局局長理查德·赫爾姆斯等人下達指示:“不要考慮風險,不要把大使館牽扯進來,1000萬(wan) 美元可用資金,必要時再增加。全天工作,選派我們(men) 最好的人……讓智利的經濟痛苦尖叫,48小時內(nei) 拿出行動計劃。”

  中情局拿出的方案是在智利策動軍(jun) 事政變。中情局後來解密的文件顯示,美方當時向一些智利軍(jun) 官承諾,一旦他們(men) 發動政變,美國將提供除直接出兵之外的任何援助。時任智利陸軍(jun) 司令雷涅·施奈德堅決(jue) 反對政變,因此成為(wei) 中情局的“眼中釘”。1970年10月22日,他遭到一個(ge) 與(yu) 中情局有關(guan) 聯的團夥(huo) 襲擊,幾天後不治身亡。美國此舉(ju) 弄巧成拙,震驚了智利全國,反對外國幹涉的呼聲高漲。在10月24日舉(ju) 行的國會(hui) 投票中,阿連德以明顯優(you) 勢勝出,當選智利總統。

  “任何影響美國利益的人都會(hui) 自動成為(wei) 其敵人”

  智利作為(wei) 拉美大國,其政局變化是地區政治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害怕阿連德通過民選方式上台的模式傳(chuan) 播開來,帶動拉美左翼浪潮興(xing) 起,挑戰美國在拉美的霸權地位,因此美國在1970年首次鼓動政變的嚐試失敗後,決(jue) 定從(cong) 政治、經濟、軍(jun) 事三方麵一起下手削弱阿連德政府,為(wei) 在智利推動政變創造條件。

  政治層麵,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曾撥款81.5萬(wan) 美元,用於(yu) 在阿連德政府內(nei) 各黨(dang) 派之間製造分裂。1970年至1973年間,中情局在智利一共花費超過800萬(wan) 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yu) 資助右翼反對派團體(ti) 組織的罷工、示威等活動。與(yu) 此同時,在1964年智利選舉(ju) 中打磨成熟的中情局“黑色宣傳(chuan) 機器”高速運轉。智利記者維克托·埃雷羅搜集的資料顯示,僅(jin) 在1973年9月15日至11月3日間,中情局就通過各種渠道在智利國內(nei) 外發表了726篇抹黑文章,指責阿連德想對媒體(ti) 施加管控。

  經濟層麵,美國政府為(wei) 打擊智利經濟,一方麵阻止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向智利提供貸款,另一方麵在國際市場上壓低銅價(jia) ,打擊銅產(chan) 品出口這一智利重要外匯來源。

  軍(jun) 事層麵,美國政府公布的《智利秘密行動1963-1973》報告顯示,美國持續向智利軍(jun) 方提供援助,對智利軍(jun) 售額也保持在高位,同時還培訓大批智利軍(jun) 官,在智利軍(jun) 隊內(nei) 培養(yang) 親(qin) 美勢力。

  在美國一係列破壞打壓手段的作用下,到1973年政變發生前夕,阿連德政府已陷入困境:政府內(nei) 部分裂嚴(yan) 重,國內(nei) 物價(jia) 飛漲、抗議頻發,軍(jun) 隊內(nei) 部也愈發不穩定。最終,在這一年的9月11日,時任智利陸軍(jun) 司令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發動政變,推翻了阿連德政府。

  “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與(yu) 資金援助,智利反對派的勢力不會(hui) 那麽(me) 強。”智利曆史學家維克托·布朗吉耶告訴新華社記者。智利學界普遍認為(wei) ,美國的幹涉為(wei) 智利軍(jun) 隊發動政變創造了條件,導致了阿連德政府的垮台。

  此後,長達17年的軍(jun) 政府統治給智利造成了巨大傷(shang) 害。智利官方數據顯示,這一時期,智利有超過4萬(wan) 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蹤,至少有20萬(wan) 人被迫流亡海外。對此,美國難辭其咎。正如英國《衛報》一篇文章所說:“美國的手上沾滿智利人的鮮血。”

  智利共產(chan) 黨(dang) 眾(zhong) 議員路易斯·奎略說,美國的幹涉“深刻改變了智利的曆史進程,違反國際法對各國選擇其政治、社會(hui) 製度權利的保護,是對人權的係統性侵犯”。智利前參議員亞(ya) 曆杭德羅·納瓦羅說:“美國從(cong) 來都不關(guan) 心美洲人民的民主,隻關(guan) 心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美國將智利和拉美國家都視為(wei) 自己的‘財產(chan) ’,任何影響美國利益的人都會(hui) 自動成為(wei) 其敵人。”

  “門羅主義(yi) ”是帝國主義(yi) 強權政治

  阿連德的悲劇充分暴露了美國的虛偽(wei) 與(yu) 霸道。拉美地區的曆史證明,當一些國家的政府不合美國之意,華盛頓的政客們(men) 就會(hui) 毫不猶豫地策劃鼓動政變,甚至手持屠刀親(qin) 自上場。

  1915年,海地發生動亂(luan) ,美國以“保護僑(qiao) 民”為(wei) 由出兵海地,對該國實施全麵控製,直至1934年才撤軍(jun) 。20世紀50年代初,危地馬拉政府推行土地改革,將美資聯合果品公司的閑置土地分給無地農(nong) 民。美國政府在聯合果品公司遊說下,扶持卡斯蒂略·阿馬斯發動政變推翻了政府。

  美國的種種行徑在拉美激起不滿。近年來,拉美國家反對美國霸權的意誌越來越強烈:2022年3月,巴拿馬政府宣布將每年12月20日定為(wei) “全國哀悼日”,以紀念美國1989年對巴拿馬軍(jun) 事行動中的遇害者;今年1月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ti) 峰會(hui) 期間,與(yu) 會(hui) 領導人共同敦促美國結束對古巴的長期封鎖;6月,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向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致信,要求美國支付超過120億(yi) 美元的賠償(chang) 款,履行國際法院20世紀80年代對美國資助尼加拉瓜內(nei) 戰一事作出的判決(jue) 。

  玻利維亞(ya) 前外長費爾南多·瓦納庫尼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200年來,美國抱持“門羅主義(yi) ”,將拉美視為(wei) “後院”,以霸權主義(yi) 和幹涉行徑阻礙拉美國家發展,攫取拉美地區資源。

  “‘門羅主義(yi) ’的本質是幹涉拉美國家,在拉美推行霸權主義(yi) ,”瓦納庫尼說,“美國悍然幹涉拉美國家內(nei) 政的事例200年來不勝枚舉(ju) 。這完全就是帝國主義(yi) 的強權政治,它注定會(hui) 走向失敗,因為(wei) 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自主決(jue) 定自己的民主、經濟模式和國家治理模式。”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