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百年老字號杭州天竺筷傳承人:望在亞運期間展示非遺風采

沈亦山 吳柳靜 發布時間:2023-09-13 08: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時隔多年,百年老字號、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杭州天竺筷的官方店鋪於(yu) 日前重回“誕生地”——浙江杭州河坊街。

  近日,天竺筷第六代傳(chuan) 承人、杭州天竺筷廠掌門人、天竺筷工藝博物館館長周生元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回歸不僅(jin) 是為(wei) 了在新時代弘揚非遺文化,也是為(wei) 了在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召開之際,向外國友人展示杭州天竺筷的製作技藝,展現中國非遺風采。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傳(chuan) 承人、天竺筷工藝博物館館長 周生元

  外國友人其實到我們(men) 中國來,他其實第一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中國人使用筷子,他會(hui) 對筷子其實非常感興(xing) 趣。你看我們(men) 這筷子上有三潭印月這些內(nei) 容在上麵,但是其他的工業(ye) 筷你不可能體(ti) 現出來,所以我們(men) 很多的包裝上麵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杭州味道,這就是我們(men) 天竺筷非常好的宣傳(chuan) 價(jia) 值。

  【解說】相傳(chuan) 天竺筷源於(yu) 清代,因產(chan) 自杭州天竺山一帶而得名。相傳(chuan) 清朝光緒年間,每逢香汛,靈隱、天竺一帶有的農(nong) 民將箬竹削製成筷進行兜售。虔誠的香客和好奇的遊客見到這些筷子產(chan) 自佛地且別具特色,紛紛購買(mai) ,於(yu) 是天竺筷隨著遊客的足跡走遍全國各地。周生元介紹,經過層層篩選,天竺筷已進駐亞(ya) 運村,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期間,外國友人既能體(ti) 驗天竺筷的製作技藝,也能當做禮品帶回國。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傳(chuan) 承人、天竺筷工藝博物館館長 周生元

  我們(men) 在亞(ya) 運期間會(hui) 有不同的體(ti) 驗活動,目的就是讓很多運動員在閑暇時候可以到我們(men) 這裏來體(ti) 驗。因為(wei) 做筷子它其實一個(ge) 是有樂(le) 趣,第二個(ge) 它可以解壓。希望通過我們(men) 亞(ya) 運會(hui) 同時把我們(men) 杭州非遺有特色的產(chan) 品向外界推廣,讓更多人知道我們(men) 杭州不僅(jin) 有漂亮的城市,更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蘊。

  【解說】周生元表示,一雙天竺筷的誕生,前後需有二十多道工序。從(cong) 最初的砍竹、截斷、選料、蒸煮、暴曬,到中期的設計、雕版、烙花、銼頭直至最後精裝成品,全靠雙手對細節的精準拿捏,以及一顆細膩而執著的匠心,讓其成為(wei) 有“溫度”的筷子。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傳(chuan) 承人、天竺筷工藝博物館館長 周生元

  所以我覺得從(cong) “溫度”的角度來講,就兩(liang) 個(ge) “溫度”,第一個(ge) 就是在我們(men) 使用的過程當中,它手感非常的好用、好夾,第二個(ge) 不容易發黴,另外一層“溫度”的意思就是我們(men) 匠心的“溫度”。

  【解說】和其他的非遺一樣,天竺筷也受到機械化生產(chan) 的衝(chong) 擊,幾近落寞,周生元稱,因為(wei) 堅持手工,如今通過創新的設計、博物館的展示以及和學校合作研學等,這百年的非遺得以曆久彌新。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傳(chuan) 承人、天竺筷工藝博物館館長 周生元

  我們(men) 現在更多的年輕人對我們(men)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我覺得這個(ge) 市場會(hui) 越來越大,所以我們(men) 很多小朋友我們(men) 經常去學校做研學,也有很多的學生到我們(men) 這裏來做非遺的體(ti) 驗,這就形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接下來就是我們(men) 要做一個(ge) 重整,能夠把我們(men) 的匠心筷把它傳(chuan) 承好。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