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金沙薩9月18日電 題:一座“中非合璧”的文化藝術殿堂
新華社記者邱夏 徐海波 史彧
“我父親(qin) 曾在非洲工作生活,我從(cong) 小對非洲就很有感情,一聽到這個(ge) 項目在非洲,心裏就躍躍欲試。”談起自己擔綱主創設計的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中國建築師唐文勝說,這再次展示中非友誼的傳(chuan) 承。
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的凱旋大道上,坐落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援建的人民宮和烈士體(ti) 育場。與(yu) 其隔街相望,一座備受矚目的嶄新文化殿堂——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正在建設中。
“人民宮是剛果(金)議會(hui) 所在地,能容納8萬(wan) 人的烈士體(ti) 育場經常舉(ju) 辦重大活動。”剛果(金)國務部長兼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部部長穆武尼說,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是“剛中兩(liang) 國合作的又一亮麗(li) 名片”。
唐文勝所在的中南建築設計院總部位於(yu) 武漢,此次承擔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工作。走進唐文勝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一幅幅設計圖紙和全景效果圖,呈現著劇院、校舍等中心主要建築的構造“巧思”。
這座建築的主體(ti) 由文化中心和剛果(金)國家藝術學院構成,包括一個(ge) 2000座規模的大劇院、一個(ge) 800座規模的小劇院和一個(ge) 可容納2000名學生的國家藝術學院校區。
其中,核心建築文化中心的外觀造型別具特色,恰似一麵圓圓的非洲鼓。唐文勝年少時就從(cong) 父親(qin) 的描述中知道了非洲鼓的樣子。上世紀80年代,他的父親(qin) 作為(wei) 中方工程師在索馬裏援建農(nong) 場。從(cong) 那時起,非洲的風土人情和中非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就在唐文勝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國文化中,圓形寓意團圓。”唐文勝說,文化中心的造型融合了中國和非洲的文化和藝術理念,象征著中非世代友好的情誼。
剛果(金)國家藝術學院的設計同樣有著“中非合璧”的韻味。中方設計團隊通過反複研究發現,運用中國傳(chuan) 統院落和風雨連廊等設計手法,能讓校舍建築的空間布局更加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
“中國的建築文化講究院落,在非洲我們(men) 把它做成窄院。”唐文勝說,窄長型的院落可以利用建築之間的相互遮擋,形成陰涼怡人的庭院空間。按照設計方案,國家藝術學院的不同院係既是一個(ge) 個(ge) 圍合的獨立院落,又通過長長的風雨連廊彼此關(guan) 聯。風雨連廊兼具避雨和防曬的功能,窄院和連廊的搭配組合正好適應當地高溫多雨、日照強烈的氣候環境。
融通互鑒、因地製宜的理念在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建造中無處不在:部分牆麵沿用當地建築常見的鏤空花格磚,具有通風散熱的效果,而中國傳(chuan) 統的如意吉祥圖案融入其中,更添雅致意趣;建築外立麵用來自剛果河的河沙作為(wei) 外牆塗料的“主力”,呈現出極具地域特色的質樸風貌;剛果(金)銅礦資源非常豐(feng) 富,銅版畫是當地手藝人的“絕活”,在建築內(nei) 部裝飾中,這些體(ti) 現當地藝術風格的畫作將被廣泛應用。
作為(wei)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hui) “八大行動”重點項目之一,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設受到剛果(金)方麵高度重視。
2019年,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親(qin) 自為(wei) 項目奠基。此後,他多次對項目和施工人員進行視察和慰問。2021年,齊塞克迪在視察時說,相信這一項目建成後,將為(wei) 非洲和中國文化交流發揮重要作用。今年5月,在齊塞克迪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liang) 國發表關(guan) 於(yu) 建立全麵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聯合聲明,其中特別提及,剛方高度評價(jia) 中方對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項目的支持。
“我們(men) 都很向往搬入這個(ge) 漂亮的建築群中。”剛果(金)國家藝術學院院長姆文丹加·穆森戈·德西雷-薩洛蒙對記者說,他經常來到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的工地,對既具文化底蘊又接地氣的建築設計驚歎不已。
姆文丹加滿懷期待地說,文化與(yu) 藝術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為(wei) 人與(yu) 人之間的心靈相通搭建橋梁,這座文化藝術的殿堂未來將為(wei) 培養(yang) 更多藝術人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中心建成後,學院師生將遷入新校址工作學習(xi) ,同時還能在中心的劇院裏向世界展示所學知識和創作成果。他希望,非洲和中國的藝術家將來能夠在這裏同台獻藝、切磋交流。
談到文藝作為(wei) “心靈橋梁”的意義(yi) ,唐文勝也深有感觸。他向記者回憶起項目調研期間發生的故事:在走訪剛果(金)國家藝術學院時,學生樂(le) 隊為(wei) 歡迎中國客人的到來,演奏了中國經典名曲《茉莉花》。“我聽了非常感動,也唱了一首父親(qin) 教給我的非洲民謠,學生們(men) 還為(wei) 我伴奏。”
此後,唐文勝就被剛果(金)的朋友們(men) 稱為(wei) “會(hui) 唱非洲民謠的中國建築師”。唐文勝說,自己年少時埋在心中的中非友誼種子,如今已長成大樹,結出果實。今後,隨著中部非洲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使用,這顆友誼之種必將播撒到更多人的心裏,中非人民攜手前行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參與(yu) 記者:熊翔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