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搶劫’的背後,其實是有組織犯罪。”這幾天,在美國的社交媒體(ti) 上,網民紛紛轉發帖文表達憤怒。這一現象的典型場景是:一群人通過社交媒體(ti) 組織起來,衝(chong) 進商店瘋狂“掃貨”,然後帶著搶到手的東(dong) 西迅速逃走,留下一片狼藉。這種明搶白拿的行為(wei) ,還被美國人嘲諷為(wei) “零元購”。這個(ge) 詞本來是商家營銷的一種噱頭,沒想到卻成了美國零售商的痛。
洛杉磯北嶺購物中心梅西百貨的玻璃櫃被砸,丟(diu) 失2萬(wan) 美元香水;洛杉磯高檔百貨店諾德斯特龍遭幾十人搶劫;加州格倫(lun) 代爾市一家伊夫聖羅蘭(lan) 門店被搶,損失約30萬(wan) 美元商品……近期,美國類似的案件不勝枚舉(ju) 。事實上,這樣的事近幾年屢見不鮮。
美國零售聯合會(hui) 公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美有組織的針對零售業(ye) 的犯罪比2021年增加26.5%。2021年美國零售業(ye) 相關(guan) 損失額達945億(yi) 美元,高於(yu) 2020年的908億(yi) 美元。麵對這場災難,零售商隻好給商品上鎖。美國各大百貨商場、連鎖藥店、家居建材用品商紛紛在財報中表達了擔憂。美國連鎖藥店沃爾格林發言人卡魯索直言,舊金山全部分店的安保費用,達到全國連鎖店平均水平的46倍。而曾被稱為(wei) “購物天堂”的洛杉磯,也一下子冷清了不少,不少零售店已經關(guan) 門。
麵對這麽(me) 猖狂的搶劫行為(wei) ,美國警察是不是應該加大執法力度?然而現實是,美國警察部門正麵臨(lin) “用工荒”。據多家媒體(ti) 報道,在高犯罪率、高強度工作、警民矛盾等壓力下,美國的警察職業(ye) 越來越“不受待見”。美國警察行政研究論壇發布的調查顯示,2022年,美國警察部門辭職人數比2019年增加47%。案件多了,警察卻少了,執法的力不從(cong) 心不難想象。
此外,犯罪懲罰力度不夠也助長了盜搶行為(wei) 。比如加州2014年通過了“47號法案”,規定950美元以下的盜竊行為(wei) 隻被定為(wei) 輕罪,而不是重罪。有分析認為(wei) ,美國一直把重罪當作刑事司法製度的核心,因為(wei) 打擊毒品、恐怖主義(yi) 才是贏得選票的關(guan) 鍵,“輕罪”得不到政府的重視。
往深裏看,為(wei) 什麽(me) “快閃搶劫”在美國越來越頻發?《國際銳評》評論員搜索了今年以來美媒關(guan) 於(yu) “快閃搶劫”的相關(guan) 報道,發現在8月份達到高峰。而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美國8月份失業(ye) 率比上月提高了0.3個(ge) 百分點,達2022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麵對高通脹、高生活成本,一些美國人甚至買(mai) 不起食品雜貨或一箱汽油。
這樣的現象跟美國經濟近期的“良好表現”似乎形成巨大反差。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3年上半年,美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2%以上,外界一度用“超預期”來形容。然而現實狀況讓人感到困惑——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今年1月到5月,美國的商業(ye) 、工業(ye) 和居民用電跟去年同期相比全線下滑,分別下降3%、2%和7%。
一般情況下,經濟向好,相關(guan) 經濟或居民活動應該比較活躍才對。為(wei) 什麽(me) 美國的經濟數據出現矛盾呢?一時之間,“美國經濟到底是好是壞”成了人們(men) 熱議的話題。
除此之外,有分析指出,“快閃搶劫”現象反映出美國社會(hui) 巨大的貧富差距。美聯儲(chu) 關(guan) 於(yu) 家庭財富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美國最富有的1%的人總財富達到創紀錄的45.9萬(wan) 億(yi) 美元,在新冠疫情期間增加了超過12萬(wan) 億(yi) 美元,增長三分之一以上。而另一方麵,2020年美國的貧困率達到11.4%,比2019年上升了0.9個(ge) 百分點。目前,美國仍有3700萬(wan) 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作為(wei) 世界頭號資本主義(yi) 國家,美國“光鮮亮麗(li) ”的外表遮不住貧富分化的傷(shang) 疤。
美國商會(hui) 執行副總裁布拉德利稱,零售業(ye) 每年為(wei) 美國提供四分之一的工作崗位。零售業(ye) 受損,必然給美國經濟帶來損害。“零元購” “快閃搶劫”怪象的產(chan) 生不是偶然,反映的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弊端以及社會(hui) 治理的缺失。長此以往,美國恐怕會(hui) 陷入經濟失調和社會(hui) 混亂(luan) 的惡性循環。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