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烏(wu) 幹達一家果園的負責人展示有機牛油果。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烏(wu) 幹達農(nong) 業(ye) 貢獻了25%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為(wei) 全國70%的人口提供生計。近年來,烏(wu) 幹達政府將發展有機農(nong) 業(ye) 作為(wei) 實現自力更生和《消除貧困行動計劃》目標的關(guan) 鍵。為(wei) 此,該國製定了支持有機農(nong) 業(ye) 發展的相關(guan) 戰略和政策,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和農(nong) 業(ye) 附加值。本報記者近日在烏(wu) 幹達走訪,實地了解當地有機農(nong) 業(ye) 發展情況和中國與(yu) 烏(wu) 幹達農(nong) 業(ye) 合作成果。
特色農(nong) 業(ye) 釋放發展潛力
在烏(wu) 幹達東(dong) 部金賈市郊區,年近五旬的坎尼斯正在收香蕉。今年坎尼斯種植的農(nong) 作物收成不錯,他的臉上一直掛著微笑。
坎尼斯是烏(wu) 幹達較早進行有機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農(nong) 民。“以往我們(men) 使用化肥維持土壤肥力,用化學農(nong) 藥防治病蟲害,但這給環境帶來了不良影響。後來,政府派來的技術人員來村裏推廣有機種植,我對這一種植方法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坎尼斯告訴記者,他報名參加有機農(nong) 業(ye) 培訓班後,開始轉向有機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烏(wu) 幹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超過八成的土地是優(you) 質耕地,農(nong) 業(ye) 資源得天獨厚。烏(wu) 幹達政府製定的國家5年發展計劃和2040年遠景規劃,都將農(nong) 業(ye) 確定為(wei) 重點發展領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wei) 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烏(wu) 幹達農(nong) 業(ye) 部門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劃定不同農(nong) 作物種植區域。例如,該國東(dong) 部地區是木薯、甘薯、玉米、水稻和小米的最大產(chan) 地,西部地區是飯蕉和豆類的主產(chan) 區,北部地區是花生、高粱、芝麻的主產(chan) 區等。烏(wu) 幹達農(nong) 業(ye) 部門官員介紹,政府通過細化的種植指引,讓農(nong) 民能因地製宜選擇農(nong) 作物種類,提高產(chan) 量。
烏(wu) 幹達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有機農(nong) 業(ye) ,計劃將其打造為(wei) 農(nong) 業(ye) 領域的一張名片。“全球有機產(chan) 品的消費量保持高速增長,為(wei) 烏(wu) 幹達發展成為(wei) 全球重要的有機產(chan) 品供應國提供了機遇。政府通過製定促進有機農(nong) 業(ye) 發展的政策,帶動對整個(ge) 有機農(nong) 業(ye) 價(jia) 值鏈進行投資,為(wei) 烏(wu) 幹達經濟、社會(hui) 、環境等方麵帶來巨大收益。”烏(wu) 幹達農(nong) 牧漁業(ye) 部農(nong) 業(ye) 國務部長齊亞(ya) 庫拉加·弗雷德·布溫羅表示。
農(nong) 業(ye) 科技彌補發展短板
近年來,烏(wu) 幹達政府更加重視應用農(nong) 業(ye) 科技,以彌補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薄弱的短板。烏(wu) 幹達企業(ye) “烏(wu) 幹達輕資本金融”打造的農(nong) 業(ye) 信息服務應用平台匯聚了50多名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為(wei) 農(nong) 民提供增產(chan) 增收和產(chan) 業(ye) 化經營相關(guan) 技術和知識。“農(nong) 民通過這一平台不但可以了解土壤狀況、糧食供應等信息,還能更便利地開展金融服務。”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平台自2019年推出後,已讓兩(liang) 萬(wan) 多名農(nong) 民受益。
無人機等新裝備也為(wei) 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提供助力。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一些農(nong) 戶在技術人員幫助下,能熟練使用無人機進行田間管理。坎尼斯說:“新技術、新裝備的使用,讓我們(men) 有更多精力打理更多土地,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為(wei) 鼓勵農(nong) 民積極采用有機農(nong) 業(ye) 技術,烏(wu) 幹達政府出台一係列發展有機農(nong) 業(ye) 的政策和措施,從(cong) 資金、技術、市場渠道等方麵提供全方位支持。早在2004年,烏(wu) 幹達就製定了有機農(nong) 業(ye) 政策,並通過《烏(wu) 幹達有機產(chan) 品標準》。今年2月,烏(wu) 幹達還公布了有機肥料的標準和使用規範等,規定了相關(guan) 抽樣和試驗方法,確保市場上的有機肥料得到精準檢測,促進優(you) 質有機肥料的生產(chan) 和運用。
當前,烏(wu) 幹達有機農(nong) 業(ye) 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該國生產(chan) 的菠蘿、蘋果、香蕉、芒果、木瓜、紅薯等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受到國際市場歡迎,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額每年達3億(yi) 多美元,約占該國農(nong) 業(ye) 出口額的20%。
中烏(wu) 合作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
站在豐(feng) 收的稻田裏,45歲的羅伯特滿心歡喜。“我種了20多年水稻,從(cong) 來沒有見過這麽(me) 高產(chan) 的水稻。我相信中國雜交水稻,相信中國派來的農(nong) 業(ye) 技術專(zhuan) 家。”羅伯特告訴記者,中國農(nong) 業(ye) 技術專(zhuan) 家手把手地教他種植水稻,並嚐試使用有機種植方法。如今,羅伯特已從(cong) 一個(ge) 普通農(nong) 民成長為(wei) 當地的雜交水稻種植專(zhuan) 家。
中國政府、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和烏(wu) 幹達政府聯合開展的南南合作項目第三期正在實施,共有約60名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和技術人員先後來到烏(wu) 幹達幫助當地發展農(nong) 業(ye) 。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組組長張小強告訴記者,在與(yu) 烏(wu) 幹達的農(nong) 業(ye) 合作中,有機農(nong) 業(ye) 是重要內(nei) 容。一方麵,通過引進試驗中國節水抗旱雜交水稻新品種,兼顧高產(chan) 性和抗病性,減少農(nong) 藥施用量;另一方麵,推廣中國的稻田養(yang) 魚技術,稻魚共生,既保證農(nong) 業(ye) 資源的高效利用,又促進產(chan) 品生態有機發展。
2022年,南南合作項目設立了南南合作農(nong) 業(ye) 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在水稻、水產(chan) 、畜牧三大領域開展合作,建立水稻高產(chan) 示範區、水產(chan) 價(jia) 值鏈研發中心和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可持續循環係統,切實提高當地糧食安全和農(nong) 業(ye) 保障能力,促進當地農(nong) 業(ye) 綠色轉型、綠色發展。
借助南南合作項目的平台,中國為(wei) 當地農(nong) 業(ye) 官員、技術人員及農(nong) 民提供各類培訓,傳(chuan) 授包括有機農(nong) 業(ye) 、生態農(nong) 業(ye) 在內(nei) 的實用技術和管理經驗,為(wei) 烏(wu) 幹達培養(yang) 了一大批現代農(nong) 業(ye) 人才。烏(wu) 幹達農(nong) 牧漁業(ye) 部畜牧國務部長布賴特表示:“在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幫助下,我們(men) 正在實現從(cong) 自給性農(nong) 業(ye) 向商業(ye) 化農(nong) 業(ye) 的戰略轉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