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0日電 9月20日,2023“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媒體(ti) 智庫暨青年對話會(hui) 在南京舉(ju) 行。對話會(hui) 由中國外文局、南京和平論壇組委會(hui) 主辦,中國外文局中東(dong) 歐與(yu) 中南亞(ya) 傳(chuan) 播中心(人民畫報社)、南京市政府新聞辦承辦,主題為(wei) “和平、包容與(yu) 可持續發展”。對話會(hui) 旨在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媒體(ti) 、智庫、青年間的相互交流,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拓展“一帶一路”交流合作新思路、新路徑、新領域。
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於(yu) 濤,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彭振剛,中國華僑(qiao) 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中國僑(qiao) 聯原副主席喬(qiao) 衛,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司原司長歐曉理出席活動開幕式並致辭。
中國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主流媒體(ti) 代表、智庫專(zhuan) 家、青年代表等百餘(yu) 人圍繞對話會(hui) 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在開幕致辭中,於(yu) 濤表示,要以平等互商達成共識,以建立機製促進交流,以責任共擔推進合作,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人文交流、文明交融的平台,在開放融通中推進共同發展;要以人文交流為(wei) 紐帶,在教育、科技、文化、體(ti) 育、旅遊、衛生等諸多領域不斷開展合作交流,進一步實現各國人民之間價(jia) 值觀的契合和情感上的共鳴;要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積極貢獻智慧,在文明互學互鑒、交流交融中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廣泛凝聚各國共建美好世界的共識。
喬(qiao) 衛表示,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華僑(qiao) 華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建議,調動和引導華僑(qiao) 華人這支獨特力量參與(yu)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開創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互利共贏合作的美好未來。
波蘭(lan) 前副總理、波蘭(lan) 科茲(zi) 明斯基大學經濟學教授格熱戈日·科沃德科在演講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在現有基礎設施基礎上,增強投資人力資本、促進聯合研究與(yu) 開發項目、推動高校和科學機構的合作、促進文化交流以及支持翻譯工作等“軟要素”,以增進不同國家之間文化、價(jia) 值觀和知識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將這些國家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從(cong) 而有助於(yu) 全球化的持續發展。
彭振剛表示,明代鄭和在南京建造寶船,七下西洋開展經貿與(yu) 文化的和平之旅,寫(xie) 下海上絲(si) 綢之路的華彩篇章。今日南京,持續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經貿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未來,南京將進一步拓展國際人文合作交流,鼓勵各國青年特別是“Z世代”參與(yu) 進來,讓“一帶一路”的紐帶力量更加堅韌。
與(yu) 會(hui) 嘉賓 主辦方供圖
塔吉克斯坦科學院歐亞(ya) 研究所副所長阿濟姆·拉赫蒙佐達,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對外政策研究所所長博拉特·努爾加利耶夫,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國際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所東(dong) 南亞(ya) 研究中心主任蘇維達·波、北京大學工學院土庫曼斯坦留學生撒普爾等來自中國、埃及、韓國、柬埔寨、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波蘭(lan) 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媒體(ti) 智庫和青年代表,圍繞“鞏固和平發展,引領安全治理新方向”“促進創新發展,培育可持續發展新動能”“推動包容發展,構建文明互鑒新格局”分議題進行分享交流,為(wei) 提升“一帶一路”倡議安全合作水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國際合作實踐中開啟新征程、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美美與(yu) 共”等方麵建言獻策,貢獻真知灼見。
與(yu) 會(hui) 嘉賓 主辦方供圖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動力態勢感知報告》發布儀(yi) 式 主辦方供圖
對話會(hui) 上,中國外文局“一帶一路”國際傳(chuan) 播研究院與(yu) 北京大學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動力態勢感知報告課題組聯合發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動力態勢感知報告》。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發布報告。
本次對話會(hui) 為(wei) 2023年南京和平論壇係列活動之一。2023年南京和平論壇以“共促和平發展·共享文明成果——青年在行動”為(wei) 主題,為(wei)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