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10月3日電 題:澳大利亞(ya) 首任駐華大使費思棻:乒乓外交意義(yi) 重大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今年是澳大利亞(ya) 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澳大利亞(ya) 乒乓球教練李偉(wei) 對記者表示,期待能在今年協助澳大利亞(ya) 乒乓球老將諾爾(Noel)、保羅(Paul)等再訪北京。
“澳大利亞(ya) 乒乓球幾位老隊員能夠時隔半個(ge) 多世紀重訪北京,我歡迎這次回訪,因為(wei) 這是對澳中兩(liang) 國關(guan) 係價(jia) 值的肯定。”澳大利亞(ya) 首任駐華大使費思棻近期在悉尼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3年9月12日,諾爾(左1)、保羅(左2)和李偉(wei) (右2)探望費思棻(右1)。David Lee 攝
回顧1971年的澳中乒乓外交之旅,費思棻博士表示,當時澳中尚未建立外交關(guan) 係,貿易很有限,幾乎沒有官方接觸,也沒有政府間渠道。澳中乒乓外交是一項具有突破性的舉(ju) 措,標誌著澳中關(guan) 係正常化的開端。
諾爾告訴記者,1971年4月21日,澳大利亞(ya) 乒乓球代表團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後,借道香港前往北京訪問。他們(men) 於(yu) 1971年5月1日晚上,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這次曆史性的訪問成為(wei) 當時澳大利亞(ya) 與(yu) 中國建交的前奏。不久後,惠特拉姆就任澳大利亞(ya) 總理,1972年12月21日,中澳兩(liang) 國正式建交。1973年,惠特拉姆以總理身份正式訪華。
“像這樣的民間交流依然是澳中關(guan) 係的基礎。比如在官方關(guan) 係麵臨(lin) 障礙或分歧時,它提供了必要的連續性。”費思棻坦言。
9月28日,中國駐澳大利亞(ya) 使館與(yu) 駐悉尼總領館在悉尼聯合舉(ju) 辦國慶招待會(hui) ,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圖為(wei) 中國駐澳大利亞(ya) 大使肖千(右)在澳大利亞(ya) 乒乓老將諾爾(中)的乒乓球板上簽字留念。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費思棻今年已經85歲高齡,1973年,他曾陪同惠特拉姆進行那次“破冰”式的訪華。費思棻一生致力於(yu) 拉近澳中關(guan) 係,讓澳大利亞(ya) 人更加了解中國。他被中國駐澳大利亞(ya) 大使肖千譽為(wei) “中澳關(guan) 係的見證者、參與(yu) 者和推動者”。
諾爾和保羅也表示,對能與(yu) 中國乒乓球界老友重聚感到非常興(xing) 奮並充滿期待。他們(men) 希望在晚年能夠再次為(wei) 兩(liang) 國和兩(liang) 國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
9月28日,中國駐澳大利亞(ya) 使館與(yu) 駐悉尼總領館在悉尼聯合舉(ju) 辦國慶招待會(hui) ,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圖為(wei)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代總領事王春生(中)、諾爾(左)、李偉(wei) (右)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作為(wei) 澳大利亞(ya) 一級乒乓球教練、澳大利亞(ya) 乒乓球運動的推動者,李偉(wei) 表示,希望在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能同曾參與(yu) 1971年澳中乒乓外交的澳大利亞(ya) 隊員一道,與(yu) 中國的朋友們(men) 相聚,實現半個(ge) 世紀的重逢,期盼為(wei) 兩(liang) 國友誼和乒乓文化交流繼續貢獻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