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傳遞兩岸深情 高甲戲《圍頭新娘》在福州上演

葉秋雲 發布時間:2023-10-09 09: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10月7日電 (葉秋雲(yun) )“這發簪,是阿公思鄉(xiang) 的燈一盞;這發簪,是奶奶夢中揚起的帆……”10月7日,高甲戲新編現代戲《圍頭新娘》部分選段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上演。

  國家二級演員、泉州市高甲戲傳(chuan) 承中心青年演員陳情瑜在戲中飾女主角洪飛燕。她告訴記者,洪飛燕在去台灣尋找爺爺的途中遇到唐越,二人產(chan) 生情愫。10年後,二人再次相遇,唐越將逝世的爺爺遺留下來的35根發簪交給她。

  “這35根發簪,是洪飛燕的爺爺與(yu) 奶奶在新婚時的約定,每年做一根新發簪。”陳情瑜表示,在洪飛燕的爺爺與(yu) 奶奶隔海相望的35年間,爺爺沒有忘記諾言,依舊每年製作一根發簪,直至過世,“這樣的感情令人動容”。

  圍頭地處福建泉州灣圍頭半島,與(yu) 金門隔海相望,因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而聞名於(yu) 世。高甲戲《圍頭新娘》以圍頭從(cong) “炮戰第一村”發展成“兩(liang) 岸通婚第一村”為(wei) 背景,描述了兩(liang) 家三代人幾十年間的悲歡離合,串起一個(ge) 兩(liang) 岸人民攜手共建家園的“閩台緣”傳(chuan) 奇故事。

  “這部戲是很大膽的一次創新,新舊雜糅。”據陳情瑜介紹,劇中,有高甲戲特色的醜(chou) 角、原汁原味的唱腔和曲牌,在服裝和表演形式上又有一些現代戲的元素。

  兩(liang) 岸的高甲戲藝術一脈相承。正如前不久到泉州市高甲戲傳(chuan) 承中心走訪的台灣南管新錦珠劇團藝術總監郭沛青所說,台灣著墨於(yu) 傳(chuan) 統劇目的保存,大陸則聚焦劇目的創新。“兩(liang) 者可以相互融合,取其優(you) 點,作為(wei) 未來共同交流合作的新契機。”

  高甲戲是福建省五大地方戲劇種之一。2006年,高甲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能美能醜(chou) ,亦莊亦諧”的高甲戲,也是閩南僑(qiao) 鄉(xiang) 人民情感交流和海外僑(qiao) 胞文化認同的重要文化符號。

  陳情瑜表示,此前曾帶著劇目去過馬來西亞(ya) 、新加坡、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圍頭新娘》還未在海外演出,“十分期待該劇未來在海外亮相”。(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