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文學絲路 共譜新章

朱 鴻 發布時間:2023-10-10 08: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旅遊是傳(chuan) 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本報從(cong) 今日起推出“‘一帶一路’藝旅綻放”係列報道,邀請嘉賓講述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文化、藝術、旅遊交流合作的動人故事。

  ——編 者

  與(yu) 東(dong) 盟的“相互閱讀”

  東(dong) 西

  多年前,我在泰國曼穀和越南河內(nei) 逛書(shu) 店,很少看到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即使有,也是零零星星幾本,躲在不起眼的角落,仿佛害羞的客人。這與(yu) 商場琳琅滿目的中國商品和穿梭於(yu) 大街小巷的中國商人形成強烈反差。商業(ye) 與(yu) 文學在“走出去”方麵的落差如此之大,雖在我的意料之中,卻又讓我略有不服。

  回到南寧,我與(yu) 廣西民族大學容本鎮先生商量,決(jue) 定找泰國作家協會(hui) 合作,翻譯出版一本中泰文學作品集試試水。雙方分別選出5部當代短篇小說和10首詩歌,同時在兩(liang) 國雙語出版,書(shu) 名為(wei) 《同一條河流》。該書(shu) 出版後,引起兩(liang) 國讀者注意,成為(wei) 廣受雙方留學生歡迎的讀本。彼時,中國經濟正迅速崛起,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年年都在南寧召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也提了出來,東(dong) 盟各國除了樂(le) 於(yu) 與(yu) 中國進行經濟合作,也開始渴望閱讀中國文學作品。

  2015年夏天,越南出版人阮麗(li) 芝來到南寧,與(yu) 我洽談翻譯出版事宜。我建議她與(yu) 廣西民族大學和廣西作家協會(hui) 合作,出版更多中國作家作品。在我的推薦下,她選取了5位作家的作品帶回越南研讀。很快她就來信,說願意翻譯出版這些作品。次年7月,我和凡一平、黃佩華、田耳、朱山坡、李約熱等作家來到越南胡誌明市讀書(shu) 街,參加長篇小說《篡改的命》越南文版新書(shu) 發布會(hui) ,幾位作家同時簽訂了越南文版翻譯出版合同。這是越南文化公司首次大規模引進中國作家小說版權,此後該公司又陸續翻譯出版了我的長篇小說《後悔錄》《耳光響亮》和《回響》。我們(men) 的作品在越南慢慢多了起來,擺放的位置也越來越顯眼。

  2017年,廣西民族大學文學影視創作中心與(yu) 柬埔寨作協合作,啟動《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翻譯出版項目,選取餘(yu) 華、蘇童、林白等10位作家的10部短篇小說在柬埔寨出版,用10個(ge) 中國故事祝福2018年中柬建交60周年。這是柬埔寨首次出版中國當代文學作品。

  今年春天,越南中國文學讀者俱樂(le) 部舉(ju) 辦我的作品分享會(hui) ,40位越南讀者和作家現場與(yu) 我視頻交流,他們(men) 關(guan) 心的問題和中國讀者關(guan) 心的問題相似。他們(men) 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中國出版方翻譯出版更多越南文學作品。是的,就像當年我們(men) 渴望被東(dong) 盟各國讀者閱讀那樣,現在他們(men) 也渴望我們(men) 的閱讀。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文學總是最打動人心的。

  (作者係廣西文聯主席、廣西作協主席、廣西民族大學教授、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中外友誼的“詩意抵達”

  蔣好書(shu)

  “我問土,土與(yu) 土如何相處?我們(men) 互相抬高。我問水,水與(yu) 水如何相處?我們(men) 互相充盈……我問人,人和人該如何相處?”2023年初,“‘一帶一路’青年詩會(hui) ”活動中,一首由中國詩人夏露吟誦的越南詩歌,激起“一帶一路”各國青年文學愛好者的強烈共鳴。不同國家的語言音調雖然各不相同,但通過詩歌,大家卻能聽到相似的節奏和相同的心願。

  為(wei) 深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文學交流,2021年9月,中國作家協會(hui) 與(yu) 35個(ge) 國家的文學組織和作家、翻譯家聯合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文學聯盟。如今,聯盟已經擴展到42個(ge) 國家。如果說“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那麽(me) 在文學交流領域,“互鑒”與(yu) “共情”則體(ti) 現得尤為(wei) 明顯。線上,“一帶一路”文學聯盟中英文網站上以民心相通為(wei) 主題的文學作品比比皆是,有中外詩人對海洋、沙漠、草原等人類家園的歌頌,有參與(yu) “一帶一路”工程建設和支教工作者的親(qin) 身經曆,也有作家們(men) 對各國文化“美美與(yu) 共”的精彩描述和友誼故事;線下,作家出版社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典詩歌編纂成冊(ce) ,目前已出版32冊(ce) ,還有11個(ge) 國家的12冊(ce) 待出版,正在籌劃的《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文學選集》也將從(cong) 不同角度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豐(feng) 富內(nei) 涵。

  “一帶一路”不隻是經濟合作之路,也是文明對話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在這條路上,每一部文學作品的傳(chuan) 播,都將為(wei) 人們(men) 帶來更廣闊的認知。在意大利,中國詩人沙冒智化的作品被“遊吟詩人之家”翻譯朗誦,將讀者帶入雪域西藏的美景中。在俄羅斯,中國作家黑鶴的動物故事吸引聖彼得堡兒(er) 童中心孩子們(men) 圍坐傾(qing) 聽。在北京,來自哈薩克斯坦歐亞(ya) 大學與(yu) 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就胡學文作品裏的生命價(jia) 值展開熱烈討論。在廣西,來自東(dong) 盟國家和中國的26位青年作家走進工廠鄉(xiang) 村、文化遺址,留連山水之間,共同探討生態文明與(yu) 現代化的關(guan) 係……日益密切的文學交流穿行於(yu) 古老而年輕的絲(si) 綢之路上,仿佛一場場春雨,無聲浸潤著各國人民的心田。

  文學的永恒主題是友誼,是合作,是人心。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我們(men) 相信,中國文學同世界文學在絲(si) 路上的相逢和交匯,必將為(wei) 人類未來碰撞出更絢麗(li) 的靈感,創造出更精彩的故事。

  (作者係中國作協外聯部副主任)

  經典譯介打開“中國之窗”

  阿齊茲(zi) (埃及)

  在我初次翻閱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時,他精妙、深沉而質樸的文字猶如一股清泉滋潤了我的心田,令我如癡如醉。我毫不猶豫地將其譯為(wei) 阿拉伯語,讓更多的阿拉伯讀者也能領略中國文學的魅力。

  之後我又看了他的話劇《茶館》。雖然全劇僅(jin) 有三幕,但每一位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句台詞都飽含深意,我對此深感欽佩,並決(jue) 定將這部深刻的作品介紹給阿拉伯世界。

  然而,《茶館》三幕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ge) 世紀,涉及眾(zhong) 多曆史事件。由於(yu) 阿拉伯讀者對這段曆史了解有限,對話劇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到陌生,翻譯《茶館》的首要任務,是讓阿拉伯讀者對這半個(ge) 世紀的中國曆史有足夠認知。

  為(wei) 此,我撰寫(xie) 了長達150頁的前言。這份前言花費了我大量心血,它甚至比《茶館》整個(ge) 譯本還要多出幾十頁。我詳細分析了當時的中國社會(hui) ,猶如一部關(guan) 於(yu) 中國那50年曆史的“微縮字典”,幫助阿拉伯讀者快速了解《茶館》中的人物和曆史背景。

  在出版時,我堅持將這部分內(nei) 容放在全劇之前,以便讀者能先進入曆史情境,從(cong) 而更好地理解《茶館》。我的譯作首先在科威特出版,引起轟動。隨後,埃及國家翻譯中心也看中了這部作品並出版。最後,《茶館》在黎巴嫩也出版了。

  一部中國話劇能同時在三個(ge) 阿拉伯國家廣受好評,這顯示了作品的魅力。2009年,我翻譯的《茶館》在埃及獲得了全國翻譯獎。我深感欣慰,因為(wei) 這證明我已成功地將老舍先生的這部經典之作帶向了阿拉伯世界。

  埃及和中國同為(wei) 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國,兩(liang) 國人民心意相通,情感交融。《茶館》這部經典的中國文學作品,一如千百年前經由海陸兩(liang) 條絲(si) 綢之路遠道而來的中國茶葉一樣,再次突破語言障礙和地域阻隔,讓埃及人民了解到中國的曆史文化,在中阿文明交流篇章上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埃及積極響應,不斷加深與(yu) 中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在我看來,文學作品正是“一帶一路”上文明對話的基礎,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中國的努力、成就和精神,對埃中兩(liang) 國人民民心相通十分重要。

  (作者係埃及愛資哈爾大學中文係教授,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徐寶鋒、王立倩采訪整理)

  東(dong) 西方的“彼此發現”

  朱 鴻

  長安(陝西西安古稱)是我觀察絲(si) 綢之路的一個(ge) 原點。10年前,我開始了對長安的研究與(yu) 書(shu) 寫(xie) ,在完成了一部作品後,我打算更進一步,立足長安,研究和敘述絲(si) 綢之路。耕耘三載,《長安:絲(si) 綢之路的起點》出版。

  此次寫(xie) 作從(cong) 田野調查開始。我眺望祁連山之陰和合黎山之陽,目擊玉門關(guan) 的河倉(cang) 城和陽關(guan) 的烽燧,從(cong) 而對絲(si) 綢之路的艱難和雄闊有了深切的感受和體(ti) 驗。我至庫爾勒、喀什,遐想班超如何以外交之智,出使西域50餘(yu) 國,以保證絲(si) 綢之路的暢通。今之喀什,就是當年的疏勒。張騫兩(liang) 次出使西域皆過此地,班超在這裏17年功莫大焉,法顯、玄奘由此去往印度……絲(si) 綢之路北道與(yu) 南道在喀什相會(hui) ,它何其重要。

  顯然,隻有田野調查,缺乏文獻支撐,書(shu) 寫(xie) 絲(si) 綢之路是不可能的。我以漢武帝為(wei) 起點,向前讀向後讀,尋找所需的資料。我了解到,絲(si) 綢之路開辟後,這一帶的貿易才表現為(wei) 國家行為(wei) ,且有連續性,具備規模。漢朝置西域都護府,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以保障絲(si) 綢之路的貿易安全。

  從(cong) 曆史著作中尋找信息和細節,酷似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進一步加深了我對絲(si) 綢之路的認識。我意識到,這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中國栽培出的糧食作物、選育出的果類、發現的中草藥以及造紙術等工藝,是通過絲(si) 綢之路傳(chuan) 播的,大概的路徑是從(cong) 長安出發,經過中亞(ya) 、波斯、中東(dong) ,最終到達地中海地區。輸入中國的胡荽、胡椒、胡蘿卜、芝麻等蔬菜和油料作物,葡萄、石榴、胡桃等果類,胡帽和六合靴等服飾,榨甘蔗術等工藝,也是通過絲(si) 綢之路傳(chuan) 入。

  這條神奇之路上傳(chuan) 輸的不僅(jin) 有物質文化,更有精神文化。中國的儒家經典通過絲(si) 綢之路為(wei) 歐洲所知;天竺樂(le) 、康國樂(le) 等音樂(le) 也通過絲(si) 綢之路輸入中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ju) 。

  絲(si) 綢之路是中國攜手世界創造的奇跡,它加速了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彼此發現和相互借鑒,使東(dong) 方與(yu) 西方聯係起來,共同推動人類的進步。今天的“一帶一路”比古代的絲(si) 綢之路更加寬廣,交流也更加深刻,但它們(men) 共商、共建、共享的價(jia) 值觀是一致的。

  (作者係陝西作協副主席、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版權貿易凝聚“文學星火”

  張洪波

  今年8月,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作家東(dong) 西的《回響》等5部作品獲獎。獲獎之前,這本書(shu) 已在俄羅斯、越南翻譯出版並輸出法語、韓語版權。獲獎作家劉亮程、楊誌軍(jun) 、孫甘露和喬(qiao) 葉早先也有多部小說在海外發表、出版。

  對外翻譯資助項目是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重要力量。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yu) 大眾(zhong) 傳(chuan) 媒署指導的“中俄經典與(yu) 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100種),已於(yu) 2022年順利完成,成為(wei) 中外互譯出版的“標杆”。項目中的作品出版後,受到俄羅斯讀者歡迎。2016年,該項目中的5部中國文學作品俄文版上榜《光明日報》與(yu) 俄塔社開展的“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十大中國暢銷圖書(shu) ”。從(cong) 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到遠東(dong) 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西伯利亞(ya) 地區的伊爾庫茨克等地的實體(ti) 書(shu) 店,均能看到“中俄經典與(yu) 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的圖書(shu) 在銷售。

  版權貿易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形式。版權貿易可以讓文學作品的國際市場價(jia) 值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掘和體(ti) 現,讓作家、翻譯家獲得國際尊重,激發作家、翻譯家的創作積極性,對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近年來,版權貿易在促進中國優(you) 秀作品走向海外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講述國際友人伊莎白·柯魯克獻身中國解放事業(ye) 和英語教育事業(ye) 的報告文學《我用一生愛中國:伊莎白·柯魯克的故事》已輸出英語、俄語、法語、哈薩克語等21個(ge) 語種版權。《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已輸出俄語、英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印地語、哈薩克語、柬埔寨語版權。展望未來,藍藍的《身體(ti) 裏的峽穀》和畢飛宇的《青衣》塞爾維亞(ya) 語版將在今年10月貝爾格萊德國際書(shu) 展上首發。在國內(nei) 頗有影響力的素人作家楊本芬的長篇小說《我本芬芳》也將由俄羅斯電信集團翻譯發行俄語版電子書(shu) 。

  一部文學作品要走出國門、實現本土化,需要作家、出版機構、版權專(zhuan) 業(ye) 機構、漢學家、翻譯家等多方力量凝聚起“文學星火”。我們(men) 需要根據對象國的市場需求和讀者習(xi) 慣,主動推薦優(you) 秀作品,多與(yu) 海外漢學家、翻譯家、出版機構交朋友,不斷擦亮中國文學金名片。

  (作者係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hui) 總幹事)

  版麵統籌:劉 泉 羅 蘭(lan) 鄭 娜 尹 婕

  版式設計:徐嘉偉(wei) 潘旭濤 楊雨千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