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世行前經濟學家:殖民者反誣中國“搞殖民”,真是何等諷刺!

發布時間:2023-10-10 09:21:00來源: 中國日報中文網

  導讀

  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姆旺吉·瓦奇拉日前為(wei) 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獨家撰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非基建合作為(wei) 非洲的工業(ye) 化道路提供了支持。“一帶一路”項目並非某些西方批評者所說的“債(zhai) 務陷阱”或“殖民”工具,而是緊貼非洲發展需求,通過技術和資金支持,為(wei) 非洲發展注入動力。它打破了過去西方把非洲當做自家“保留地”的傳(chuan) 統思維範式,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夥(huo) 伴關(guan) 係。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在這10年裏,幾乎所有非洲國家都已經加入了該倡議,中國和非洲國家共同為(wei) 非洲的工業(ye) 未來奠定基礎。不僅(jin) 如此,中國也已成為(wei) 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資金來源,投資了非洲大陸約五分之一的基礎設施項目。

  在非洲許多國家,“一帶一路”項目已成為(wei) 當地的標誌性發展項目,包括阿爾及利亞(ya) 的舍爾沙勒中心港口、亞(ya) 吉鐵路、埃及新行政首都、肯尼亞(ya) 的蒙內(nei) 鐵路、尼日利亞(ya) 的阿卡鐵路、埃塞俄比亞(ya) 東(dong) 方工業(ye) 園等200多個(ge) 項目。這些都是非洲借助中國的技術和經驗來實現自己願景的產(chan) 物。

  非洲擁有世界上僅(jin) 剩的、尚未開發的重要自然資源,包括礦物和稀土金屬,可以在綠色能源轉型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豐(feng) 富的資源儲(chu) 備使得非洲具有無限吸引力。但是,由於(yu) 缺乏許多關(guan) 鍵要素和基礎設施,對於(yu) 一些潛在投資者來說,在非洲投資的風險大於(yu) 機遇。在這一背景下,“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正在為(wei) 非洲國家的後續發展吸引投資。

  非洲開發銀行估計,非洲國家要想維持經濟、人口和收入水平的增長,實現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每年必須至少投資1300億(yi) 至1700億(yi) 美元。非洲各國政府每年的投資額隻能達到這一數額的一半,但他們(men) 正朝著這個(ge) 方向付出切實努力。

  例如,根據德勤提供的數據,2018年,非洲國家政府承擔了24.5%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國際發展金融機構提供了13.7%,非洲本地金融機構提供了9.1%,剩下的一大塊由其他投資者提供。其中,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建投資占18.9%,西方國家提供了大約13%。此外,非洲本地投資者提供了10.6%。

  把重點放在基礎設施上是正確的。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能夠縮小目前在基礎設施方麵的差距,其GDP每年將再增長1.7個(ge) 百分點。

  中國和印度等國家把超過30%的GDP用於(yu) 投資基礎設施和資本設備,以此來保持快速增長。非洲國家的決(jue) 策者清楚地知道應該效仿誰,“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幫助非洲國家走上類似的發展路徑。

  “一帶一路”項目符合非盟《2063年議程》和“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計劃”,還與(yu)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和其他倡議形成互補,改善了非洲的互聯互通和物流環境,提升了非洲國家形象,促進了區域和全球貿易,推動了技能和技術轉移。總之,“一帶一路”項目客觀上降低了未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頭十年裏,也有不少批評的聲音,批評主要來自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

  第一種觀點認為(wei) ,非洲國家缺乏辨別能力,容易陷入所謂的“債(zhai) 務陷阱”。誠然,確實有一些非洲國家急於(yu) 求成,輕率借貸,但這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也不是“一帶一路”合作中獨有的現象。過去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洲國家對非貸款項目也曾經曆過無數次債(zhai) 務重組,這並不能說明非洲國家“缺乏辨別能力”。

  第二種觀點認為(wei) ,中國的貸款具有“欺騙性”,甚至有“殖民”非洲的嫌疑。曆史上,西方國家才是非洲真正的殖民者,他們(men) 的殖民史才剛結束不久,就如此反咬中國一口,這是何等諷刺!

  在世界其他地區,“一帶一路”項目也經常遭到西方類似的指指點點,但在非洲的批評最為(wei) 尖銳和直接。在這些批評聲背後,是西方國家潛意識中一種不能明說的觀念,即非洲長期以來是西方圈起來的一塊“保留地”,而中國通過與(yu) 非洲國家合作,打破了這一“潛規則”。從(cong) 非洲國家對華合作的快速發展不難看出,非洲確實是一塊“保留地”——但是屬於(yu) 非洲人自己的“保留地”。

  非洲國家希望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條件盡可能好——更低的成本、更好的還款條件、更快的交付以及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夥(huo) 伴關(guan) 係。這些都是非洲在做選擇時的理性考量。

  非洲的政策製定者希望合作夥(huo) 伴願意為(wei) 其優(you) 先事項而努力。顯然,他們(men) 中的大部分人認為(wei) ,中國總體(ti) 上符合這一要求,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

  數十年來,非洲國家長期與(yu) 中國合作,為(wei) 非洲工業(ye) 化奠定了基礎。例如,拉各斯是非洲最大經濟體(ti) 尼日利亞(ya) 的第一大港市,約占該國GDP的27%、非石油工業(ye) 產(chan) 能的一半以上,但也是一座“擁堵之城”。早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殖民統治末期,當地就有修建軌道交通的需求,然而直到最近,拉各斯首條輕軌線路才終於(yu) 在中國的幫助下,由中國企業(ye) 建成通車。

  中國還為(wei) 遍布非洲大陸各地的類似項目提供了支持。單是這一條原因,就足以令許多非洲國家決(jue) 策者希望“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長盛不衰。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