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10月9日電 (孫玲玲 叢(cong) 敏)記者從(cong) 南開大學獲悉,近日,南開大學王磊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引起腦膜炎的三種主要細菌利用同一機製穿越血腦屏障,並詳細闡述了其分子機理,對腦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義(yi) 。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細菌性腦膜炎是病原細菌感染引起的包括腦膜、蛛網膜和軟腦膜在內(nei) 的炎症反應,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即使在治愈後,也可能伴隨腦癱、智力遲鈍以及癲癇等神經性後遺症,已成為(wei) 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腦膜炎病原細菌的致病機製,進而尋找針對病原細菌感染的有效治療和防控方法一直是微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血腦屏障能保護中樞神經係統,避免血液中有害物質或細菌進入大腦,而腦膜炎病原細菌能夠穿越血腦屏障,入侵大腦,進而引發炎症,但是該穿越機製的分子機理一直未被闡明。
南開大學研究團隊針對這一關(guan) 鍵問題,經過多年攻關(guan) ,發現主要腦膜炎病原細菌——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B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新生兒(er) 腦膜炎大腸杆菌neonatal meningitis Escherichia coli通過劫持鐵轉運蛋白受體(ti) (Transferrin receptor,TfR)的胞內(nei) 運輸,穿越血腦屏障。研究結果提示主要腦膜炎病原細菌利用共同機製穿越血腦屏障,因此這一機製的發現為(wei) 開發防治細菌性腦膜炎的廣譜藥物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潛在靶點,同時也為(wei) 遞送藥物穿越血腦屏障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