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10日刊文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再現種族環境主義(yi)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早在2022年便發現,該州達勒姆一個(ge) 非裔社區附近公園的土壤和沿河岸的沉澱物中含鉛量嚴(yan) 重超標。
文章指出,在1920到1942年期間該地運營5座垃圾焚燒廠,其中4個(ge) 位於(yu) 非裔社區。如今,4座焚燒廠均被改造成公園,沃爾頓公園便是其中之一。此後,一代代的孩子們(men) 毫無察覺地繼續在這裏嬉戲打鬧。而杜克大學去年的研究證明,其中3個(ge) 由焚燒廠改造的公園的土壤中鉛含量超標。(而第4個(ge) 公園土壤尚未檢測)。
作為(wei) 一種神經毒素,鉛會(hui) 造成無法彌補的傷(shang) 害,尤其是對兒(er) 童快速發育的大腦。沒有發現任何數量的鉛暴露是安全的,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在過去三十年中兩(liang) 次降低了兒(er) 童可接受的血鉛水平閾值,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
在沃爾頓長大的巴克·布魯(Buck Blue)憤怒表示,一代又一代非裔孩童在這些公園玩耍,根本沒有地方政府或者杜克大學來告知他們(men) 此事,當地居民還是通過網上知道的這些信息。布魯確信如果是一個(ge) 白人社區,焚燒廠根本不會(hui) 建在附近,即使有汙染,他們(men) 也會(hui) 更早地收到通知。而反觀非裔卻一直被蒙在鼓裏,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提出任何解決(jue) 方案。
曾在杜克大學工作過20年、現任伊利諾伊大學校長的瑪麗(li) ·林恩·米蘭(lan) 達(Marie Lynn Miranda)《兒(er) 科學》雜誌上的關(guan) 於(yu) 北卡羅來納州兒(er) 童鉛暴露的研究發現,20世紀90年代初至2015年期間,生活在遭受種族隔離的非裔社區的孩子比混合社區或白人社區的孩子更易鉛中毒。
在美國,低收入非裔兒(er) 童的血鉛水平更高眾(zhong) 所周知,但大家將其歸咎於(yu) 收入和住房差距,因為(wei) 非裔兒(er) 童過多接觸了含鉛塗料和破舊房屋中的含鉛管道。而現在米蘭(lan) 達的研究將其直接與(yu) 種族隔離關(guan) 聯起來。
米蘭(lan) 達強調,雖然“種族隔離”是一個(ge) 古老的詞匯,但事實證明這不僅(jin) 存在於(yu) 過去,而且現在變得更加糟糕。研究表明,在過去的25年裏,北卡羅來納州的種族隔離問題從(cong) 未解決(jue) ,在達勒姆,種族隔離情況甚至更嚴(yan) 重。另據數據顯示,在全美範圍內(nei) 三分之二的人口普查區,種族隔離正在愈演愈烈。
多年來,數十項研究表明,在以非裔為(wei) 主的社區,居民們(men) 經曆了各種不平等以及各式各樣的消極對待。非裔社區通常缺乏高質量的醫療保健設施、交通選擇、健康食物來源、好學校或常規銀行。與(yu) 此同時,汙染設施和危險廢物往往更頻繁地設立在非裔群體(ti) 生活的地區。其結果便是(非裔)孕產(chan) 婦和兒(er) 童死亡率上升,慢性病增多以及經濟流動性下降。
談到美國的不平等現象,文章認為(wei) 種族和收入差距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自1990年以來,美國81%的大中城市地區種族隔離程度不斷加深
文章指出,美國種族隔離愈發根深蒂固與(yu) 其說是意料之中,不如說是曆任政府政策“鼓勵”的結果,例如劃紅線、排他性分區以及城市更新。美國城市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克裏斯蒂娜·普勒霍普斯·斯泰西(Christina Plerhoples Stacy)說:“美國種族隔離政策有著很長的一段曆史,這直接隔離了我們(men) 的社區。”
(編譯:王曄 編輯:馬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