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致力綠色轉型 願做兩岸之橋

路梅 發布時間:2023-10-13 09: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題: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致力綠色轉型 願做兩(liang) 岸之橋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出現在今年夏天,“減碳”成為(wei) 更受關(guan) 注的話題。水泥行業(ye) 作為(wei) 碳排放大戶,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點碳減排行業(ye) 。“我對二氧化碳造成的氣候變遷非常擔心,”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水泥排碳太多,要負起責任。”

  近日,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  中新社記者 讓寶奎 攝

  深耕大陸 助力高質量發展

  作為(wei) 台灣地區第一家股票上市企業(ye) ,台泥在2003年進軍(jun) 大陸雖不算早,但深耕大陸市場20年,布局12個(ge) 省份,並參與(yu) 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台泥伴隨大陸經濟高速發展而不斷壯大,目前產(chan) 能居台灣第一、大陸第七、全球第十二;在“2022胡潤中國500強”的非國有企業(ye) 排名中,位列入選水泥企業(ye) 之首。

  大陸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保成為(wei) 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張安平對此深表認同。2017年接掌台泥後,他帶領集團進入綠色轉型的跑道,努力化解水泥“高汙染高排放”的“原罪”:工廠裏有廠房和煙囪,也有瓜田菜地、魚塘鴨鵝;水泥窯既燒製水泥,也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對於(yu) 環境受開采影響的礦區,“邊生產(chan) 邊複墾,閉坑一處複墾一處”,如何讓樹長得更好、如何恢複土壤活力,張安平找來大學教授,製定“和平生態方舟”長期研究計劃,“讓人類跟大自然能夠更和諧”。

  響應碳中和 致力節能減排

  為(wei) 響應大陸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台泥製定減碳路徑,承諾2025年溫室氣體(ti) 排放強度較2016年減少11%,2030年降低20%,2050年集團混凝土產(chan) 品達到碳中和。張安平坦言,這相當具有挑戰性,但有壓力也表明有機會(hui) 。“每天幾十家工廠的碳排放數據都會(hui) 傳(chuan) 到我手機上。哪一家超標,我就立刻找負責人來說明情況並提出解決(jue) 方案。”

  張安平說,台泥對於(yu) 提升節能減碳效率的探索,“一支窯在台灣,一支窯在大陸”,通過與(yu) 兩(liang) 岸科研機構合作不斷改進生產(chan) 技術並參與(yu) 行業(ye) 標準製定。他認為(wei) ,雖然水泥製程尚無法零排碳,但降碳仍有很多途徑,例如發展綠色能源、資源循環利用、提升海洋和土地固碳量等等。通過提高水泥強度來延長建築使用時間,也能減少碳足跡。

  於(yu) 是,“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成為(wei) 台泥三大核心事業(ye) 。台泥的廣東(dong) 英德廠、廣西貴港廠被評為(wei) 國家級“綠色工廠”,江蘇句容、貴州安順等5個(ge) 礦區被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今年,在大陸的台企首次參與(yu) 第七屆中國工業(ye) 大獎評審,台泥(杭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提名獎。如張安平所期許,台泥正由水泥製造與(yu) 銷售公司,轉型為(wei) “全神貫注處理人類文明與(yu) 大自然間複雜關(guan) 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

  促交流合作 願做兩(liang) 岸之橋

  6月中旬,一座名為(wei) “公亮大樓”的建築在杭州封頂,這將成為(wei) 台泥集團在大陸的運營總部。張安平表示,台泥在大陸投資很大,集團裏大陸員工最多,對大陸的投資也會(hui) 繼續增加,理應設立總部提升營運效率。

  台泥集團現任董事長張安平(中)早年與(yu) 辜振甫夫婦的合影。 (台泥集團供圖)

  “地球是所有人的,人類命運與(yu) 共。”張安平堅信全球化是人類發展的正確方向,台泥穿越海上絲(si) 綢之路,將事業(ye) 擴展到歐洲,希望通過貿易與(yu) 合作助力創造和平。他指出,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互補性高,大陸市場龐大,在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值得台灣學習(xi) 借鑒,也蘊含著商機,台商可參與(yu) 其中。另一方麵,台商善於(yu) 把握國際市場脈動,兩(liang) 岸更可攜手開拓國際市場。

  張安平表示,“公亮大樓”造型以前董事長辜振甫(字公亮)喜愛的京劇戲服水袖為(wei) 靈感,也恰似一座橋,傳(chuan) 遞對辜老的紀念與(yu) 理念傳(chuan) 承,希望能夠跨越海峽、連接中外。“辜老先生曾經講過,沒有什麽(me) 事比兩(liang) 岸十幾億(yi) 人的和平更重要,要用人與(yu) 人的溝通,創造世界和平。我接手台泥不是繼承水泥,而是繼承前輩的精神,以人為(wei) 本、以生命為(wei) 本,承擔起社會(hui) 責任走下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