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通訊:20輛卡車物資僅是“滄海一粟”——聯合國官員呼籲加大對加沙地帶援助

伊馬德·德裏姆利、薩那·卡邁勒、艾哈邁德·戈馬、艾哈邁德·沙菲克 發布時間:2023-10-24 08:4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加沙/開羅10月22日電 通訊:20輛卡車物資僅(jin) 是“滄海一粟”——聯合國官員呼籲加大對加沙地帶援助

  新華社記者柳偉(wei) 建 李芮 姚兵

  在與(yu) 加沙地帶南部毗鄰的拉法口岸埃及一側(ce) ,50歲貨車司機艾哈邁德·拉傑卜滿麵塵土。為(wei) 了將援助物資送進加沙,他已在這裏等了十天。

  10月21日,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兩(liang) 周後,以色列方麵第一次允許載有醫療用品、食物和水的20輛貨車進入加沙地帶。隨後,口岸再次關(guan) 閉。

  “我和幾十個(ge) 同伴有人運載著藥品,有人運載著食物。”拉傑卜告訴新華社記者,他當天沒能首批進入加沙。“今天我無法開車到加沙一側(ce) ,希望明天能把援助物資送到加沙民眾(zhong) 手中。”

  約200輛運送援助物資的卡車仍在等待,隊伍長得看不到頭。等候的日子裏,拉傑卜和其他司機夜裏睡在車上,白天盼著口岸開啟。“這裏的條件惡劣,夜裏溫度很低。我聽到好多次以色列襲擊口岸另一側(ce) 的聲響。”拉傑卜說,加沙人“正遭受饑餓、恐懼和死亡的威脅”。

  “雖然我十分想念家人和孩子,他們(men) 也非常擔心我,但在把援助物資送到加沙前,我決(jue) 不回家!”拉傑卜語氣堅定地說。

  在拉法口岸加沙一側(ce) ,紅新月會(hui) 工作人員馬哈茂德·阿布·阿塔從(cong) 20日晚就一直在等待。“我很擔心開放口岸的調解努力失敗,那意味著加沙民眾(zhong) 將遭受越來越多的痛苦。”他對新華社記者說。

  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yi) 事務協調廳的數字,加沙超過14萬(wan) 個(ge) 住所在以軍(jun) 打擊中受損,約占全部住所的三分之一,其中將近1.3萬(wan) 個(ge) 完全被摧毀。

  “這20輛卡車援助物資隻是‘滄海一粟’,加沙需要的是2000輛卡車!”世界衛生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說。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前,平均每天有超過400輛運送援助物資的卡車進入加沙地帶。

  聯合國多名官員21日呼籲:“加沙地帶陷入災難性局麵,我們(men) 需要更多、更多、更多卡車和持續不斷的援助。”

  在加沙城,赫芭·穆什塔哈本該迎來自己的第一個(ge) 寶寶,但幾天前,在以色列持續空襲中,她因難產(chan) 失去了生命。她36歲的丈夫艾哈邁德·穆什塔哈告訴新華社記者,他們(men) 從(cong) 加沙城的家裏逃了出來,和親(qin) 戚們(men) 住在一起。“那天晚上,赫芭突然臨(lin) 產(chan) ,但以色列持續轟炸,我們(men) 根本沒辦法送她去醫院。我就這樣聽著她痛苦地尖叫,直到第二天早上,她死了。”

  聯合國人口基金巴勒斯坦分支日前在社交媒體(ti) 上表示,加沙地帶約有5萬(wan) 名孕婦無法獲得基本醫療服務,其中約5500名孕婦將在10月分娩。

  86歲的費裏亞(ya) 爾·阿卜杜勒·哈迪近日再次進入難民營,這次是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她用顫抖的聲音告訴新華社記者:“以色列飛機摧毀了我們(men) 在拜特拉希亞(ya) 的房子。巴勒斯坦人不得不逃離自己的家園,無家可歸。這又讓我回想起75年前的可怕時刻!”

  1948年第一次中東(dong) 戰爭(zheng) 爆發後,大批巴勒斯坦人流落他鄉(xiang) 成為(wei) 難民。那時,年僅(jin) 11歲的哈迪也被迫跟隨父親(qin) 離開故土。如今,哈迪的兒(er) 子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迪已是8個(ge) 孩子的父親(qin) 。他說:“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持續不斷的衝(chong) 突,讓敵對和緊張成了惡性循環。”

  在他看來,巴勒斯坦人沒有水、食物、電、燃料,甚至失去生命,而“美國政府及其西方盟友仍在支持以色列的軍(jun) 事行動,為(wei) 他們(men) 提供軍(jun) 援,讓無辜的加沙民眾(zhong) 承擔最悲慘的後果”。

  美國總統拜登本月20日向國會(hui) 提出一項總額約1060億(yi) 美元的特別撥款請求,其中143億(yi) 美元將用於(yu) 軍(jun) 事援助以色列。美國還在聯合國安理會(hui) 層麵竭力阻撓國際社會(hui) 化解衝(chong) 突的努力。繼16日對俄羅斯起草的關(guan) 於(yu) 加沙人道問題的決(jue) 議草案投出反對票後,美國18日又否決(jue) 了一份由巴西起草的決(jue) 議草案。該草案獲得12個(ge) 安理會(hui) 成員讚成,隻有美國投了否決(jue) 票,致使草案未獲通過。

  多年來,美國政府在巴以問題上始終“拉偏架”。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易卜拉欣·拉巴亞(ya) 認為(wei) ,“美國應感到羞恥”,拜登政府多次表態支持以色列,是加沙人道主義(yi) 危機持續惡化的重要原因。他認為(wei) ,拜登政府把巴以衝(chong) 突當成選舉(ju) 的重要棋子,為(wei) 了國內(nei) 選情維護以色列利益,完全不顧加沙民眾(zhong) 的死活。

  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yi) 事務協調廳的最新評估,約有160萬(wan) 人在以色列持續襲擊中流離失所,約占加沙地帶人口六成以上。(參與(yu) 報道:伊馬德·德裏姆利、薩那·卡邁勒、艾哈邁德·戈馬、艾哈邁德·沙菲克)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