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綜述:中德汽車產(chan) 業(ye) 在“雙向奔赴”中實現合作共贏
新華社記者
以“引領·革新·超越”為(wei) 主題的2023中德汽車大會(hui) 日前在中國長春市舉(ju) 辦。中德兩(liang) 國政府官員、汽車業(ye) 界、學界代表圍繞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與(yu) 中德汽車產(chan) 業(ye) 合作新機遇等話題展開探討。與(yu) 會(hui) 人士認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合作是中德經濟合作的典範和標杆。隨著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加速轉型,兩(liang) 國汽車產(chan) 業(ye) 加強合作實現共贏,對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形成有力支撐,這種“雙向奔赴”符合中德兩(liang) 國共同利益。
德國駐華大使館公使葛若海在大會(hui) 期間表示,德方堅持積極發展同中國汽車工業(ye) 的合作,雙方共同麵對未來的挑戰,期待在未來發展中實現經濟和技術上的互利共贏。
作為(wei) 近年來德國對華投資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之一,計劃投資額超過300億(yi) 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長春測試中心近日正式啟用。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赫爾穆特·施泰特納(中文名施睿哲)說,預計從(cong) 2026年起,豪華車型細分市場中新能源車的數量將超過傳(chuan) 統燃油車。麵對新機遇,公司迅速製定了戰略方針,並在中國推行明確的電動化戰略。
德國弗勞恩霍夫無損檢測研究所首席商務發展經理克裏斯蒂安·康拉德說,參加此次大會(hui) 的目的就是與(yu) 比亞(ya) 迪這樣的新能源汽車領軍(jun) 企業(ye) 取得聯係,未來會(hui) 盡全力去和這樣的企業(ye) 合作。
貝恩特·考特爾是德國一家汽車檢測公司的總經理,和很多參會(hui) 的德國人士一樣,他希望能與(yu) 中國相關(guan) 企業(ye) 建立業(ye) 務聯係,學習(xi)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我很高興(xing) 來到中德汽車大會(hui) ,這肯定不是我最後一次參加這個(ge) 會(hui) 議。”
在今年9月舉(ju) 辦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參展商展示的新產(chan) 品與(yu) 新技術引發廣泛關(guan) 注。對於(yu) 德國車企而言,中國既是事關(guan) 未來發展的重要生產(chan) 基地和銷售市場,更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huo) 伴。
今年以來,中德多個(ge) 新能源汽車合作項目落地:1月,德國博世集團宣布在蘇州投資約10億(yi) 歐元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製造基地,主要服務中國市場;4月,德國大眾(zhong) 宣布在華斥資10億(yi) 歐元建立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和部件采購中心;7月,德國大眾(zhong) 與(yu) 小鵬汽車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
慕尼黑車展期間,在談到大眾(zhong) 與(yu) 中國車企之間的合作時,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hui) 主席奧博穆認為(wei) ,在建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時,雙贏非常重要。“我們(men) 過去與(yu) 中國車企的合作是雙贏的,未來的合作也將是這樣。”
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此前表示,寶馬近年來積極與(yu) 中方夥(huo) 伴拓展合作領域,積極推動互惠互利,與(yu) 寧德時代、長城汽車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他說,在汽車領域,隻有上下遊企業(ye) 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沒有哪家企業(ye) 可以獨善其身。“合作是一件大好事,寶馬不會(hui) 選擇孤軍(jun) 奮戰。”
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康林鬆說,中國在市場開放方麵是絕佳案例,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與(yu) 世界經濟互惠互利。(參與(yu) 記者:繆培源、王曉林、張建、王帆、司曉帥、康逸、黃燕、單瑋怡、朱晟、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