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頒獎活動舉(ju) 行。圖為(wei) 獲獎者代表合影。
吳緒安攝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評審委員會(hui) 代表
講好促進共同發展的故事
巴基斯坦戰鬥媒體(ti) 集團首席營銷官 薩阿迪亞(ya) ·謝裏夫
巴中友誼源遠流長。我年幼時,就通過收看有關(guan) 中國的電視節目,感受到了巴中兩(liang) 國人民的深厚情誼,那些美好的畫麵至今依然留存在我的腦海之中。如今,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通過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等,積極與(yu) 巴基斯坦共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在推動全球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等方麵,媒體(ti) 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加強媒體(ti) 合作,有助於(yu) 更好地在世界範圍內(nei) 傳(chuan) 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我們(men) 應當秉持客觀報道的新聞原則,通過報道讓人們(men) 看到客觀、真實的情況。在巴基斯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中國真心誠意幫助巴基斯坦;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wei) 各國民眾(zhong) 帶來福祉……這些都應是我們(men) 向世界傳(chuan) 遞的事實。
我相信,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的設置將鼓勵更多媒體(ti) 和記者講好促進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故事,進一步密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關(guan) 係。期待各方在未來聯合舉(ju) 辦研討會(hui) 、培訓班等活動,進一步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讓媒體(ti) 人、藝術家、學者等各行各業(ye) 的人們(men) 各抒己見、共謀未來,讓合作發展的聲音更加響亮。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學術委員會(hui) 代表
推動媒體(ti) 合作的生動範例
塞爾維亞(ya) 諾維薩德藝術學院院長 斯尼沙·博堪
時代的發展、技術的升級帶來了新的傳(chuan) 播形式,傳(chuan) 播渠道的不斷豐(feng) 富進一步拓展了傳(chuan) 播空間,媒體(ti) 的表達方式和內(nei) 容在各個(ge) 層麵都展現出創造力。作為(wei) 媒體(ti) 領域的創作者和教育者,我見證了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也深知媒體(ti) 傳(chuan) 播的重要性。
成為(wei) 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學術委員會(hui) 的一員,我深感榮幸。作為(wei) 參與(yu) 者,我見證了這次評選活動的規範性和權威性。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是一個(ge) 具有重要意義(yi) 的獎項,在全球範圍內(nei) 提升了媒體(ti) 的創造力。在“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框架內(nei) ,各國應抓住機遇,進一步豐(feng) 富交流合作,創新合作機製,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就是媒體(ti) 交流合作的生動範例。當今世界麵臨(lin) 種種危機挑戰,我們(men) 急需這樣的全球性合作。
對於(yu) 年輕媒體(ti) 人而言,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的廣闊平台能夠提供更加寬廣的全球視野。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這樣的合作交流會(hui) 越來越多。
視頻作品獎暨短視頻作品獎·評委代表
富有與(yu) 生俱來的“絲(si) 路基因”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部副學部長 吳敏蘇
今天,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隆重頒獎。該獎項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搭建起新的平台、創造新的機遇。
本次評獎共收到優(you) 秀視頻作品651部,反映了人們(men)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美好願望,描繪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世界範圍內(nei) 得到廣泛傳(chuan) 播並深受認同的壯麗(li) 圖景。
這些作品題材豐(feng) 富,有的主題宏大,表現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壯麗(li) 的自然與(yu) 人文景觀,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含義(yi) 和強大生命力;有的見微知著,從(cong) 講述者第一視角出發,將個(ge) 人故事融入曆史進程,突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和曆史縱深感。
視頻作品獎的評委來自4個(ge) 國家,大家付出許多心血,對每件作品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與(yu) 評價(jia)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富有與(yu) 生俱來的“絲(si) 路基因”,即和平、開放、包容、共贏,以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為(wei) 指引,以全世界共同願景為(wei) 目標,傳(chuan) 遞各國平等、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該獎項的設立不僅(jin) 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文明交流中的影響力,而且為(wei) 各國創作者講述真實故事、反映民眾(zhong) 呼聲、凝聚廣泛共識提供了寶貴機會(hui) 。
期待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的評選為(wei) 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心相通開辟出一條新的文化絲(si) 路。
攝影作品獎·評委代表
增進相互理解的力量
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原主任 劉 宇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攝影作品獎的相關(guan) 工作得到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的大力支持。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為(wei) 此專(zhuan) 門成立工作組和學術委員會(hui) ,並邀請20多位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攝影家、編輯和組織工作者,作為(wei) 推薦委員向組委會(hui) 推薦優(you) 秀作品。通過征集和邀約,我們(men) 共收到3000多件、萬(wan) 餘(yu) 幅攝影作品,作者均為(wei) 外籍攝影師。
經學術委員會(hui) 初評、評審委員會(hui) 複評和聯盟理事會(hui) 終評,最終評出攝影作品獎大獎作品1件, 提名獎作品4件。俄羅斯攝影師斯維特拉娜·塔拉索娃拍攝的圖片故事《我父母是鳥類學家》獲得攝影作品獎大獎,作品記錄了鳥類學家及其家人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做出的努力,展現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圖景。樸實無華的影像仿佛告訴我們(men) ,要像保護家園一樣保護地球上所有的物種。
獲得提名獎的4件作品盡管拍攝對象、呈現環境、拍攝視角和影像風格各不相同,但幾乎無需借助文字,通過圖像,我們(men) 就能夠身臨(lin) 其境、感同身受。
從(cong)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攝影作品獎的獲獎作品中,我們(men) 再一次看到影像具有記錄現實生活、增進相互理解的力量,也讓我們(men) 更加深刻地體(ti) 會(hui) 到,同住地球村,各國人民命運與(yu) 共。期待未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湧現出更多優(you) 秀作品,更有力地凝聚人心,為(wei) 人類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
視頻作品獎暨短視頻作品獎·獲獎者代表
共同傳(chuan) 播“一帶一路”聲音
肯尼亞(ya) 媒體(ti) 人 羅傑斯·薩巴納
作為(wei) 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短視頻作品獎提名獎獲獎者,我感到十分榮幸。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為(wei) 各國媒體(ti) 記者提供了一個(ge) 聯通全球的舞台,為(wei) 共同傳(chuan) 播“一帶一路”聲音發揮重要作用。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促進民心相通作為(wei) 主要內(nei) 容,十分重視推動共建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作為(wei) 新聞記者,用心講好故事,促進民心相通,是我們(men) 的責任。醫護人員的付出、各國相互援助、人與(yu) 人之間愛的傳(chuan) 遞,幫助人們(men) 最終戰勝疫情,大家重新露出笑臉……這是短視頻作品《同心抗疫》中的一個(ge) 個(ge) 動人鏡頭。通過這部作品,我渴望傳(chuan) 遞這樣的信息:新聞作品能夠產(chan) 生深遠影響,可以為(wei) 人們(men) 點亮希望的明燈。
新聞作品跨越地域、國別和文化,拉近人與(yu) 人之間的距離。從(cong) 1991年由30多個(ge) 國家的學者和記者組成的“海上絲(si) 綢之路”考察隊抵達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到本次獲提名獎的作品——《絲(si) 路新紐帶:中歐班列》所展現的中歐班列穿越亞(ya) 歐大陸的全景畫卷,都展示出這種跨越山海的力量。
我們(men) 應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絲(si) 綢之路的輝煌曆史,並相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給共建國家帶來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今後,我將繼續在新聞領域發光發熱,記錄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共同發展的真實故事。
攝影作品獎·獲獎者代表
用鏡頭表達理想與(yu) 熱愛
俄羅斯藝術攝影師聯盟成員 維克多·博羅夫斯基
非常榮幸能夠出席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頒獎活動,我代表我的妻子、攝影作品獎大獎獲得者斯維特拉娜·塔拉索娃,感謝評委對獲獎作品的高度評價(jia) 。斯維特拉娜無法出席本次活動,因為(wei) 我們(men) 的第一個(ge) 孩子即將出生。
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為(wei) 理想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yi) 。我們(men) 熱愛攝影,經常在俄羅斯和世界各地旅行,共同拍攝與(yu) 人、民俗和勞動相關(guan) 的作品,希望通過鏡頭傳(chuan) 遞人們(men) 對勞動、自然和家庭的熱愛。
在我們(men) 的生活中,中國有著重要意義(yi) 。我和斯維特拉娜第一次見麵就是在北京的一個(ge) 攝影研討會(hui) 上。之後,我們(men) 一起參加了在山西平遙舉(ju) 辦的攝影展覽,斯維特拉娜獲得獎項。我們(men) 在中國相遇,最終成為(wei) 了一家人。
圖片故事《我父母是鳥類學家》是我們(men) 在西伯利亞(ya) 腹地拍攝的。這裏是海鷗的棲息地,也是作品主角——一個(ge) 小男孩的誕生地。讓我們(men) 的下一代從(cong) 孩提時代就去認識大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我和斯維特拉娜即將為(wei) 人父母,此刻我們(men) 最希望的,就是我們(men) 的孩子能夠通過真實、生動的大自然去了解這個(ge) 世界。
(本版文字由本報記者強薇、李安琪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