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三明10月23日電 (黃豔 李增祥)“水有源,樹有根。在我們(men) 中國,個(ge) 人以家庭為(wei) 核心,家庭以宗族為(wei) 核心,這樣的中華文化結構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得以源遠流長的一個(ge) 重要因素。”金門縣原縣長李炷烽在福建永安市槐南鎮皇曆村說。
30餘(yu) 名台灣李氏宗親(qin) 代表與(yu) 福建、廣東(dong) 、海南、浙江、貴州、河南等地宗親(qin) 1000多人齊聚“閩台李氏祖地”,共祭遠祖唐代江王李元祥。黃豔攝
近日,李炷烽帶領30餘(yu) 名台灣李氏宗親(qin) 代表與(yu) 福建、廣東(dong) 、海南、浙江、貴州、河南等地宗親(qin) 1000多人齊聚“閩台李氏祖地”,在皇曆村共祭遠祖唐代江王李元祥,並慶祝遠祖祠堂皇曆江王祠被列為(wei)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周年。
“皇曆江王祠始建於(yu) 唐德宗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屬李氏最早入閩祖地,確為(wei) 吾族尋根謁祖銜接上祖重要的發祥地,更是開花散葉的源頭。”金門裔孫李榮芳說,他是李元祥第54世孫,2009年回皇曆祖地尋根謁祖後,參與(yu) 永安祖地的祭祖、祖祠修繕等宗族事務,成為(wei) 永安祖地與(yu) 台灣聯係的紐帶。
圖為(wei) 尋根祭祖活動現場。黃豔攝
據了解,台灣和永安兩(liang) 地李氏一脈相承,有古族譜、古祠堂等相互佐證。在李榮芳等台灣裔孫代表的努力下,江王祠得到進一步保護並於(yu) 2013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間,永安祖地也陸續與(yu) 台灣各地李氏宗親(qin) 機構建立聯係,近年來還多次組織與(yu) 高雄、台北等地宗親(qin) 互訪、交流宗族文化,祖地與(yu) 台灣宗親(qin) 關(guan) 係越來越密切。
“今年台灣宗親(qin) 回來人數是這幾年最多的一年。永安市也十分歡迎台灣宗親(qin) ,多個(ge) 部門先後安排了豐(feng) 富的交流活動。”永安守土裔孫李道烽說。
“今天回到皇曆祖地,對祖先生活的地方有了實地體(ti) 驗,感覺很不一樣。”李炷烽表示,今後將發揮自身優(you) 勢,繼續關(guan) 注祖地,與(yu) 海內(nei) 外宗親(qin) 共同做好江王祠的保護和周邊設施建設,推動海峽兩(liang) 岸宗親(qin) 交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