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梨泰院踩踏事故一周年:悼念與前行

劉旭 金琳 發布時間:2023-11-01 09: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首爾10月29日電 題:梨泰院踩踏事故一周年:悼念與(yu) 前行

  作者 劉旭 金琳

  在韓國,即將到來的十月底的萬(wan) 聖節是與(yu) 情人節、聖誕節同樣隆重、熱鬧的西方節日。然而,相比於(yu) 往年,今年的韓國缺少了許多節日的氛圍。

  一年前梨泰院事故的陰影和哀悼氛圍影響了韓國商家的萬(wan) 聖節營銷。據韓媒報道,今年,韓國大型超市(樂(le) 天瑪特、e-mart)、連鎖便利店(CU、GS25、7-11)、咖啡店(星巴克等)都不再舉(ju) 行萬(wan) 聖節營銷活動。樂(le) 天世界主題公園今年也不再舉(ju) 辦萬(wan) 聖節主題活動,取消了“僵屍遊行”活動,也不再販賣與(yu) 萬(wan) 聖節有關(guan) 的商品。

  CU便利店的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記者,“今年沒有推出萬(wan) 聖節相關(guan) 的活動和產(chan) 品,因為(wei) 發生了(梨泰院)事故,比較害怕(輿論)。”中新網記者觀察到,取而代之的是便利店提前陳列的pepero day(11月11日巧克力棒節)相關(guan) 主題活動產(chan) 品。

  10月29日,首爾市區便利店中陳列的pepero day主題產(chan) 品。金琳 攝

  在一年前梨泰院踩踏事故的陰影下,萬(wan) 聖節於(yu) 人們(men) 不再僅(jin) 僅(jin) 是狂歡,更是失去159條生命的創傷(shang) 。

  “千萬(wan) 不要是我的孩子”

  2022年10月29日晚間,約10萬(wan) 人前往韓國首爾市龍山區梨泰院洞一帶參與(yu) 萬(wan) 聖節派對。大量人員聚集在一個(ge) 狹窄的小巷裏,人們(men) 不會(hui) 想到,悲劇在這裏發生。發生踩踏事故的地點是小巷中長約5.7米的一段,當時這個(ge) 約18平方米的空間裏聚集有300多人。他們(men) 被推搡的人潮席席卷著倒下,或被四麵八方的人擠得無法動彈,難以呼吸,導致158人遇難,196人受傷(shang) 。

  “當時看到新聞時,我心裏祈禱,千萬(wan) 不要是我的孩子......可我最終還是看到了我的孩子躺在醫院。”在本月26日舉(ju) 辦的“10.29梨泰院事故一周年受害者家屬和幸存者”記者會(hui) 上,失去女兒(er) 的父親(qin) 劉炯宇(音)說。

  “這一切都是一場噩夢。”來自挪威的受害者家屬紅著眼眶。

  事故還有許多潛在的受害者。去年12月,一名事故幸存者因事故造成的心理創傷(shang) 選擇自殺。也正因如此,梨泰院事故的最終死亡人數被統計為(wei) 159人。

  事故幸存者李周炫在記者會(hui) 上說,“除了受害者家屬和幸存者,人們(men) 還應關(guan) 注到,此事件的目擊者、參與(yu) 救援活動的人、梨泰院的商人,以及所有因此事受到心理和身體(ti) 傷(shang) 害的人,都是這個(ge) 事故的受害者。”

  10月26日,“10.29梨泰院事故一周年受害者家屬和幸存者”記者會(hui) 在首爾舉(ju) 行。金琳 攝

  “時鍾一直停留在一年前”

  在這場事故中,150多個(ge) 家庭失去了親(qin) 人。他們(men) 的時鍾一直停留在一年前。這一年來,他們(men) 從(cong) 未停止舉(ju) 行各種悼念活動。

  為(wei) 了更好地記憶災難,首爾市政府於(yu) 10月26日在一年前的事故現場建立了“10/29紀念與(yu) 安全之路”悼念空間。在這裏陳設的展板上,寫(xie) 有用14種語言寫(xie) 成的紀念短語。首爾市長吳世勳在27日發布的“致市民的一封信”中還表示,之後將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悼念設施,目前正在征集意見階段。

  圖為(wei) 寫(xie) 有14種語言的紀念展板。金琳 攝

  “但是,不管什麽(me) 樣的悼念設施,都無法完全消除遺屬們(men) 的痛苦,”吳世勳在信中表示,“我們(men) 願意全心全意地提供支援,幫助各位遺屬早日擺脫痛苦,恢複日常生活。”

  圖為(wei) “10·29記憶與(yu) 安全之路”。金琳 攝

  “這本該是一場可以避免的事故”

  沒有人預料到,在首都的節慶集會(hui) 中會(hui) 發生這樣的事故。

  “韓國本來就是一個(ge) 經常舉(ju) 辦各種慶典的國家,我記得此前類似的活動,一旦有人員聚集的趨勢,警方就會(hui) 出動,管理現場秩序,”李周炫在26日的記者會(hui) 上說,“然而去年的梨泰院活動,官方並沒有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這本該是一場可以避免的事故。”

  韓國政府也意識到,此事暴露了包括警察、消防部門和行政部門在內(nei) 的國家災害和安全管理基本體(ti) 係的缺陷。在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jia) 之後,韓國政府開始大力改革國家的安全管理係統。

  今年1月,韓國政府發布了“國家安全體(ti) 係改革綜合計劃”。該計劃引入了112重複報告檢測係統和人群管理係統、警察、消防和海警聯合響應時的強製現場調度、開發119應急救援智能係統以及擴展災害損失標準和支持目標。

  近日,相關(guan) 常委會(hui) 還通過了《災害與(yu) 安全法》修正案,強化了地方政府對舉(ju) 辦和管理主辦方尚不明確的(例如,群眾(zhong) 自發聚集)節慶活動的安全管理責任。

  首爾市政府還在7月製作了適用於(yu) 各類災害的《災害應對基本手冊(ce) 》,並組織相關(guan) 部門在音樂(le) 廳、美食街等人群聚集地舉(ju) 辦了災難演習(xi) ,以應對未來可能的突發狀況。

  此外,相關(guan) 機構人員也得到了擴充和完善,確保能及時、專(zhuan) 業(ye) 地應對事故。首爾在25個(ge) 區建立了24小時監測災難情況的“災害安全狀況室”,將相關(guan) 管理人員的數量增加至約2倍,並配備具有豐(feng) 富經驗的消防專(zhuan) 家。

  “AI閉路電視攝像頭”也在普及。這些攝像頭能自動檢測人流量,一旦發生人群密集,係統將匯報給各相關(guan) 機構,采取措施,保障市民安全。預計今年內(nei) ,首爾將在71個(ge) 人群密集區域安裝完成909個(ge) 人群檢測閉路電視,建立起“現場人群管理係統”。本月25日,首爾市政府還在建大美食街舉(ju) 辦了災難演習(xi) ,積累實踐經驗。

  據悉,今年的萬(wan) 聖節,首爾市將重點管理以梨泰院、弘大旅遊特區、江南站等12個(ge) 地區的16個(ge) 人群密集地區。在節日期間(10月27日至31日),利用“現場人群檢測係統”,分時段實時管理情況。

  “仍在進行時”

  盡管韓國政府和各地區以梨泰院事故為(wei) 警示,在管理實踐上做出調整,但目前仍有很多問題留待解決(jue) 。

  受害者家屬要求“查明真相”,他們(men) 在26號的記者會(hui) 上反映,梨泰院事件的真相還沒有被揭露,責任還沒有落實,“調查不能到此為(wei) 止。”澳大利亞(ya) 籍受害者Kim In-hong的姐姐Kim Nari表示,他們(men) 需要政府提供關(guan) 於(yu) 受害者死亡細節的更詳細說明。此外,目前曾被指責為(wei) 事件主要責任人的行政、工作人員均未受到處分。

  語言和地理的距離也讓許多外國遇難者遺屬感到孤立無援。在梨泰院災難中喪(sang) 生的159人中,有26人是外國受害者,他們(men) 來自14個(ge) 國家和地區。然而目前,“10.29梨泰院慘劇遺屬協議會(hui) ”的112名成員中隻有3名會(hui) 韓語的外國人受害者家屬。據悉,目前大多數外國人遇難者家屬隻能通過翻譯社交媒體(ti) 和其他互聯網上的內(nei) 容獲取信息。“我們(men) 希望擁有一個(ge) 便於(yu) 獲取更多信息和尋求幫助的官方渠道。”Kim Nari說。

  受害者家屬還希望《梨泰院特別法》能盡快通過審議。據介紹,該法案是保障梨泰院災難受害者權利、查明真相、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的特別法。該法案於(yu) 8月底獲得公共行政和安全委員會(hui) 的通過,但仍有待國會(hui) 立法和司法委員會(hui) 審議。“如果該法案通過,事情會(hui) 往更好的方向發展。”10.29梨泰院事故特別工作小組組長、律師尹福男在記者會(hui) 上說。

  此外,被判定為(wei) 事故發生主要原因的“非法擴建”問題也仍未得到解決(jue) 。雖然從(cong) 去年11月至今年5月,首爾各區在新村站、弘益大學入口等75個(ge) 地區,對2611起威脅公民安全的違規建築進行了整治,但韓國街頭的違規建築仍然隨處可見。

  關(guan) 於(yu) 梨泰院事故的爭(zheng) 議和哀悼的氛圍讓今年韓國的萬(wan) 聖節變得小心翼翼。互聯網上也出現兩(liang) 種聲音。一些人認為(wei) 年輕人不應該忘記一年前的慘痛教訓,需要冷靜克製,另一些人則認為(wei) 隻要注意安全,就不會(hui) 有太大問題。

  “大家不必厭惡萬(wan) 聖節,厭惡梨泰院,節日無罪,有罪的是管理者”,幸存者李周炫在記者會(hui) 上說,“我今年還會(hui) 再參加梨泰院的萬(wan) 聖節活動。這是我哀悼的方式。”(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