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北方局地暖熱現象持續,入冬會推遲嗎?

韋香惠 發布時間:2023-11-01 09: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韋香惠) 今年10月份以來,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高,截至10月28日,全國的平均氣溫僅(jin) 次於(yu) 2006年,為(wei) 氣象觀測史上第二高。據悉,10月30日至11月1日,華北、黃淮等多地暖熱還將進一步升級,多個(ge) 城市的日最高氣溫或將破紀錄。為(wei) 何會(hui) 出現如此罕見的暖熱天氣?氣溫何時回歸常年正常水平?

  北方局地暖熱現象持續

  多地或創11月最暖紀錄

  本周前期,中東(dong) 部升溫還將繼續。 預計本周初,全國大部仍會(hui) 以升溫為(wei) 主,並且大幅偏離常態。特別是華北、黃淮一帶,11月初暖熱程度還會(hui) 升級,部分地區最高氣溫甚至會(hui) 超過30℃部分,比如,鄭州,菏澤等地可能在11月1日前後迎來當地11月觀測史上的首個(ge) 30℃。

  在如此偏暖的背景下,今年北方部分地區入冬進程停滯不前,目前本來早就該入冬的內(nei) 蒙古東(dong) 南部、遼寧大部、山西南部以及新疆多地仍然停留在秋天;而常年此時即將入冬的京津冀地區、山東(dong) 、河南,按目前的氣溫走勢,冬天也大概率會(hui) “集體(ti) 遲到”。

  在南方,江南、華南也將於(yu) 本周陸續加入升溫大軍(jun) 之中,預計10月最後兩(liang) 天一直到11月初,江南、華南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都將維持在25~30℃左右,陰冷濕涼逐漸被晴朗溫暖所替代。

  中國天氣氣象分析師王偉(wei) 躍向中新網介紹,從(cong) 9月1日-10月24日的近兩(liang) 個(ge) 月氣象數據顯示,今年秋季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5.6℃,較常年同期偏高1.2°C,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其中內(nei) 蒙古東(dong) 部和中西部、甘肅中部、新疆東(dong) 部等地偏高2~4°C。偏高程度異常明顯。

  據她分析,究其原因,近期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不強,影響位置偏北;從(cong) 環流係統來看,在中高緯環流比較平直,我國大部地區受高度場正距平控製,西伯利亞(ya) 高壓總體(ti) 偏弱。在暖脊的控製下,利於(yu) 整體(ti) 偏暖。

  

  全國最高氣溫72小時紀錄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中東(dong) 部開啟晴多雨水模式

  預計11月初開啟降溫

  過去幾天,江南、華南等地經曆了大範圍的降雨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雨勢強勁,但從(cong) 10月29日開始已進入了收尾階段,強降雨主要集中在廣西東(dong) 南部、廣東(dong) 西南部、海南島等地。

  10月31日,江南北部降雨將結束,而廣東(dong) 、廣西雨勢將增強。預計西藏東(dong) 部、川西高原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貴州西南部、雲(yun) 南東(dong) 南部、廣東(dong) 西部、廣西等地有中雨,其中,雲(yun) 南東(dong) 南部、廣西東(dong) 南部、廣東(dong) 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

  至於(yu) 最近異常偏暖的格局也不會(hui) 持續太久。據中國天氣網消息,預計11月2日至3日、4日至6日將先後有兩(liang) 股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

  據了解,這兩(liang) 股冷空氣不僅(jin) 波及範圍廣,降溫效果也會(hui) 很顯著,大部地區或將迎來10℃左右的降溫,部分地區降幅甚至可能達到15℃,屆時北方多地暖如立夏的局麵將被暫時打破,氣溫陸續回歸常年正常水平。

  此外,預計11月初,受冷空氣影響,華北北部、東(dong) 北一帶還將有較強雨雪天氣現身,大城市中,哈爾濱、沈陽等地都有可能出現降雪。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華北等地霧和霾增多

  警惕秋收作物滋芽或黴變等情況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氣溫偏高、大氣靜穩的條件下,華北、黃淮等地容易有霧或霾天氣出現。另外,西南地區一帶需早晚需警惕低能見度的情況。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預計,10月30日至11月2日,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等地大氣擴散條件較差,有輕到中度霾天氣,其中華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11月2日夜間起,受冷空氣影響,上述地區大氣擴散條件逐漸轉好,霾天氣減弱消散。

  除了霾天氣,華北中南部、蘇皖、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大霧,能見度下降明顯。

  王偉(wei) 躍表示,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可能導致氣象幹旱的發生和持續,需關(guan) 注幹旱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草原森林火險等的影響。

  此外,氣溫偏高有利於(yu) 已種植作物生長期的延長,但不利於(yu) 已經秋收的作物進行儲(chu) 存,需警惕作物可能出現的滋芽或黴變等情況。

  王偉(wei) 躍還提到,仍需警惕前期偏暖,後期如果有較強冷空氣來襲時,溫度的強冷暖轉換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人體(ti) 健康等方麵的影響。她提示大家關(guan) 注最新天氣預報,提前準備好防禦措施。(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