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島11月1日電 海風習(xi) 習(xi) ,濤聲陣陣,寒來暑往間,來自台北的黃皓已經在青島生活了一年有餘(yu) ,在這座海濱城市裏,黃皓如願收獲了屬於(yu) 自己的“理想生活”。
“第一次來青島是2020年。”三年前,黃皓與(yu) 朋友一起來青島旅遊,那時起,他便對這座城市心生向往,“這裏的風景、人文、小吃,都很吸引我,環境優(you) 美,空氣清新,特別是這裏的海鮮,新鮮又便宜。”
2022年,黃皓選擇定居青島,成為(wei) 一名法語老師。“相比於(yu) 物價(jia) 、房價(jia) 較高的台北,青島對年輕人來說更‘友好’。”黃皓說。比起高壓力、高競爭(zheng) 感的城市,他更願意選擇舒展而輕鬆的環境,“這裏生活節奏比較慢,我很享受到市場挑選新鮮海產(chan) 的時刻。”
剛到青島時,黃皓經曆了一段並不輕鬆的適應過程。同樣是沿海城市,青島與(yu) 台北的氣候卻迥然不同。“台北冬天潮濕,青島幹冷,皮膚有時不太適應幹燥的環境。”除了氣候差異,兩(liang) 岸在用語上的區別也讓他感到些許壓力。“一些專(zhuan) 有名詞的用法不同,所以有時不太明白對方在表達什麽(me) ,不過這是一個(ge) 正常的融入過程。”
盡管需要克服氣候和用詞習(xi) 慣等方麵的問題,黃皓卻沒有因此萌生退意,他說,這多虧(kui) 了朋友們(men) 的幫忙。“他們(men) 大多是剛從(cong) 台灣到青島一兩(liang) 年,會(hui) 非常熱心地教我怎麽(me) 買(mai) 到合適的東(dong) 西,怎麽(me) 辦理手續等。”這些“新鮮出爐”的經驗讓“人生地不熟”的黃皓少走了許多彎路,“很幸運有前輩們(men) 作為(wei) ‘引路人’在生活上、工作中指導我。”
“當學生跟我用法語打招呼的時候,那種收獲感和成就感無可比擬。”隨著生活逐漸走上正軌,黃皓的工作也越做越順手。“大陸學生的學習(xi) 實踐性更強,學到了就會(hui) 積極用到生活裏。”黃皓計劃未來多開一些法語有關(guan) 課程,讓學生們(men) 可以更全麵地了解相關(guan) 曆史和文化。
黃皓在台北的朋友們(men) 時常問起他在青島的情況。“他們(men) 在海峽對岸感覺很新奇,蠻想來走走看看。”黃皓說,對久居台灣的朋友而言,相比於(yu) 獨自去了解某個(ge) 新城市,他們(men) 更希望與(yu) 已經在這個(ge) 城市生活的朋友一起探索。“做好‘引路人’,為(wei) 想來大陸的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我一直為(wei) 之努力的。”
“我認為(wei) 當下正是從(cong) 台灣來大陸的一個(ge) 非常好的時機,你可以在這裏獲得理想的生活狀態,也可以用自己的所學所長開拓一片天地。”問及對後來者的建議,黃皓表示,踏出第一步往往是最難的,要多交朋友,勇往直前。“一路走來,朋友的陪伴讓我化解了很多障礙,讓許多困難不再是困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