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道,當地時間5日,本輪巴以衝(chong) 突進入第30天,目前已致雙方死亡人數突破1.1萬(wan) 人。隨著以色列軍(jun) 方對巴勒斯坦地區持續推進軍(jun) 事進攻,加沙地帶人道主義(yi) 危機不斷加重,多國通過召回大使、斷交等方式對以采取外交措施。
召回、斷交
多國對以采取外交措施
短短數日之內(nei) ,土耳其、洪都拉斯和巴林等多國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玻利維亞(ya) 甚至宣布與(yu) 以色列斷交。
土耳其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當地時間11月4日,土耳其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鑒於(yu) 以色列持續襲擊平民,加沙地帶正麵臨(lin) 人道主義(yi) 危機,而以色列拒絕停火呼籲,並導致人道主義(yi) 救援物資輸送困難,土耳其決(jue) 定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洪都拉斯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當地時間11月3日,洪都拉斯外長雷納表示,鑒於(yu) 當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平民遭受的嚴(yan) 重人道主義(yi) 局勢,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決(jue) 定致電並召回洪駐以色列大使羅伯托·馬丁內(nei) 斯,以商討相關(guan) 局勢。
巴林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當地時間11月2日,巴林議會(hui) 發布聲明稱,以色列對加沙地帶軍(jun) 事行動的一再升級,以及無視國際人道主義(yi) 法的行為(wei) ,促使巴林議會(hui) 采取措施。出於(yu) 支持巴勒斯坦事業(ye) 和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權利的一貫立場,巴林決(jue) 定召回該國駐以色列大使,同時停止與(yu) 以色列的經濟關(guan) 係。
約旦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當地時間11月1日,約旦外交部宣布召回約旦駐以色列大使。約旦外交大臣薩法迪稱,這一決(jue) 定出於(yu) 約旦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發動軍(jun) 事行動的堅決(jue) 譴責,這場軍(jun) 事行動已導致大量平民被殺害,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yi) 危機”,並可能進一步危及整個(ge) 地區安全和國際和平。
玻利維亞(ya) 宣布與(yu) 以色列斷交:
當地時間10月31日,玻利維亞(ya) 外交部副部長弗雷迪·馬馬尼宣布,玻利維亞(ya) “決(jue) 定與(yu) 以色列斷絕外交關(guan) 係,拒絕並譴責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進行的侵略性和不成比例的軍(jun) 事進攻”。
智利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當地時間10月31日,智利總統博裏奇宣布,鑒於(yu) “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犯下了令人無法接受的違反國際人道主義(yi) 法的行為(wei) ”,智利政府決(jue) 定召回智利駐以色列大使。
哥倫(lun) 比亞(ya) 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當地時間10月31日,哥倫(lun) 比亞(ya) 總統佩特羅表示,他以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民”為(wei) 由召回哥倫(lun) 比亞(ya) 駐以色列大使。
加沙人道危機加劇
以色列深陷多重困局
近期,南美等多個(ge) 國家紛紛對以色列采取外交措施,在這些國家的相關(guan) 聲明中,“加沙”和“人道主義(yi) ”成為(wei) 提及最多的詞匯。
衝(chong) 突以來,加沙地帶多所學校、醫院和難民營等組織機構,多次遭遇以軍(jun) 襲擊和轟炸,當地醫護人員、記者、兒(er) 童的死亡數據不斷更新。
據此前報道,已有多國公開警告加沙地帶人道主義(yi) 危機不斷惡化,並呼籲製止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局勢升級。
11月早些時候,聯合國專(zhuan) 家警告稱,防止加沙發生“種族滅絕”和“人道主義(yi) 災難”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並表示對以色列拒絕停止摧毀被圍困的加沙地帶的計劃深表失望。
此外,《紐約時報》分析稱,人質困境凸顯了以色列麵臨(lin) 的“特殊困境”。以色列一方麵要實現摧毀巴勒斯坦伊斯蘭(lan) 抵抗運動(哈馬斯)的軍(jun) 事目標,另一方麵又要救出被哈馬斯扣押在加沙的人質。
報道稱,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lan) 特會(hui) 見了人質家屬,並表示這兩(liang) 個(ge) 目標並不矛盾。他稱,“如果不對哈馬斯施加軍(jun) 事壓力,就不會(hui) 有任何進展。”
兩(liang) 名美軍(jun) 中央司令部退役司令將軍(jun) 表示,實際上,對於(yu) 以色列軍(jun) 方來說,人質營救行動“極具挑戰”,哈馬斯將大量人質置於(yu) 指揮所、火箭發射場和彈藥庫的附近,有關(guan) 扣押人質的確切位置的情報非常稀缺。
報道還稱,哈馬斯了解以色列麵臨(lin) 的這一困境,向以色列政府施壓,要求其做出讓步,包括停止戰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