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李純)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5月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在美國戈登·摩爾基金會(hui) 主席哈維·芬伯格(Harvey V.Fineberg)看來,人們(men) 仍需關(guan) 注應對可能出現的大流行。“我們(men) 希望能夠保護自己,希望不受疫情的再次侵擾。”
第三屆世界衛生健康論壇4日至5日在清華大學舉(ju) 行,聚焦“大流行應對與(yu) 挑戰”主題。多位中外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衛健部門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表示,新冠大流行雖已過去,但人類仍需做好準備以應對未來可能再次出現的疫情大流行。
“大流行是一位非常嚴(yan) 厲的老師,凸顯了我們(men) 的脆弱和缺點。”世界衛生健康論壇主席、清華大學萬(wan) 科公共衛生與(yu) 健康學院創始院長、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陳馮(feng) 富珍指出,從(cong) 大流行的防範角度看,新冠疫情令人們(men) 發現,很多國家都沒有做好應對如此嚴(yan) 重的全球健康危機的準備。
“新冠隻是在疾病的‘全景圖’上又增加了一個(ge) 。”全球公共衛生非營利組織“決(jue) 心工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美國疾病預防與(yu) 控製中心前主任費和平(Tom Frieden)表示,無論是新冠病毒新的變種,還是新的病毒、細菌,人類都必須為(wei) 了未來做好準備。
多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隻有國際社會(hui) 協同抗疫、強化防範準備,才能更加平穩地度過可能出現的下一場大流行,將各種負麵影響降至最低。
“回顧新冠疫情這幾年的經驗時,我們(men) 會(hui) 發現提出的政策和建議都有重複性。”哈維·芬伯格說,每一次公共衛生危機都暴露了短板不足,包括需要更多的物資、更快的應急體(ti) 係、更好的信息係統、做好監測追蹤和預防等等。之所以每次大流行都遇到了相同問題,核心原因是缺乏足夠的意願作出改變。
今年9月,聯合國大流行病預防、防範和應對高級別會(hui) 議通過了一項政治宣言,呼籲各國團結互助,發揮高層政治領導的作用,共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流行。
“政策決(jue) 心是我們(men) 的第一道防線,要勇敢、快速地采取行動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陳馮(feng) 富珍表示,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和長期戰略,“不僅(jin) 像‘衝(chong) 刺’,更是一個(ge) ‘馬拉鬆’”。
本周早些時候,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hui) 全球發展總裁克裏斯·伊萊亞(ya) 斯(Chris Elias)在日內(nei) 瓦參加了全球備災監測委員會(hui) (GPMB)最新報告的發布會(hui) 。他介紹說,今年的報告指出,全球應對潛在流行病的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大量的工作使大流行病的預防和應對達到所需要的水平。
“直截了當地說,我們(men) 缺乏真正防範大流行病所需要的堅實基礎,”克裏斯·伊萊亞(ya) 斯說,“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任。”
有觀點認為(wei) ,當前國際形勢變亂(luan) 交織,全球挑戰層出不窮,“信任赤字”有增無減,國際公共衛生合作也麵臨(lin) 更艱難的局麵。
香港大學副校長宮鵬談到了“行星健康”的概念,他認為(wei) ,人類需要抱有這樣的全球觀,僅(jin) 靠某一個(ge) 行業(ye) 領域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hui) 、全人類共同努力。“我們(men) 必須打破隔閡,共同合作,才能解決(jue) 大流行和其他的全球性問題。”
費和平指出,世界上有多種政治係統,但人類隻有一種生理係統,“我們(men) 麵臨(lin) 著同樣的健康威脅”。某一個(ge) 國家更健康,每一個(ge) 國家就更安全,世界就會(hui) 更有生產(chan) 力。希望醫療衛生能夠成為(wei) 和平與(yu) 合作的橋梁,這不是輸贏而是一個(ge) 雙贏的局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