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研究人員室溫超導論文再遭《自然》撤稿

郭爽 發布時間:2023-11-10 08:46: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倫(lun) 敦11月8日電(記者郭爽)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刊發撤稿聲明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lan) 加·迪亞(ya) 斯研究團隊今年3月發表的關(guan) 於(yu) 一種含鑥、氫、氮的材料可在室溫環境表現出超導性能的論文已被撤回。這是該團隊的室溫超導研究論文第二次被《自然》撤稿。

  據《自然》雜誌網站報道,羅切斯特大學向《自然》雜誌確認,該校已經由外部專(zhuan) 家對迪亞(ya) 斯工作的完整性展開調查。

  迪亞(ya) 斯研究團隊在今年3月美國物理學會(hui) 會(hui) 議上宣布,已實現全球科學界追求多年的“室溫超導”。3月8日,迪亞(ya) 斯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研發出一種含鑥、氫、氮的材料,在約20.6攝氏度的室溫和10千巴(相當於(yu) 標準大氣壓的1萬(wan) 倍)的壓力下表現出超導性能。

  《自然》雜誌刊發的撤稿說明指出,應論文作者中8名合著者要求,這篇論文已被撤回。這些研究人員認為(wei) ,這篇已發表的論文沒有準確反映所研究材料的來源、所使用的實驗測定方法和所應用的數據處理依據。上述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問題破壞了已發表論文的完整性。不過,包括迪亞(ya) 斯在內(nei) 的其他3名作者“尚未表明是否同意這一撤回”。

  此外,《自然》雜誌還對論文中電阻數據的可靠性問題單獨提出了關(guan) 切。《自然》雜誌調查後得出結論認為(wei) ,“(電阻數據可靠性)這方麵的擔憂是可信的、必要的,且並未得到解決(jue) ”。

  2020年10月,迪亞(ya) 斯等人曾在《自然》雜誌報告,一種含碳、硫、氫的化合物在15攝氏度下表現出超導性能,成為(wei) 電阻為(wei) 零的超導體(ti) ,但2022年9月,《自然》雜誌編輯部因這一論文實驗數據遭質疑等原因撤掉了這篇論文。今年8月,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也因“明顯的數據造假”撤回了迪亞(ya) 斯等人於(yu) 2021年發表在該刊物上的論文。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