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惠州11月8日電 題:台青“接棒”家族產(chan) 業(ye) 紮根惠州:曆練中收獲成長
中新社記者 孫秋霞
理工科出身的“85後”台灣青年楊博弘,平素是一個(ge) 特別愛鑽研的人,自從(cong) 2015年到廣東(dong) 惠州“接棒”家族產(chan) 業(ye) 後,他不斷開拓新產(chan) 品,並對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紮根大陸八年,他在曆練中收獲成長。
“很多人問我到大陸習(xi) 不習(xi) 慣,其實我從(cong) 幼兒(er) 園開始就經常到大陸,因為(wei) 父親(qin) 工作比較忙,寒暑假的時候我們(men) 會(hui) 到大陸陪他,所以我沒有適應的問題。”楊博弘近日在惠州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說,惠州是非常宜居的地方,他最喜歡這裏的西湖、大亞(ya) 灣漁村和海岸沙灘風光。
10月17日,台灣青年楊博弘(左一)在惠州工廠詢問嬰童安全座椅生產(chan) 情況。中新社記者 孫秋霞 攝
惠州地處珠江三角洲東(dong) 北端,毗鄰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被譽為(wei) “嶺南名郡”“粵東(dong) 門戶”。自20世紀80年代惠州鰻魚場首家台資企業(ye) 落戶以來,不少台資企業(ye) 紛紛到惠州購地建廠。
2012年,惠州市聯楊日用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聯楊日用製品”)在惠州市惠陽區正式投產(chan) ,工廠占地麵積10萬(wan) 平方米,以生產(chan) 嬰幼兒(er) 用品為(wei) 主,產(chan) 品遠銷歐美、中東(dong) 、非洲、東(dong) 亞(ya) 等多個(ge) 地區。
日前,記者走進惠州聯楊日用製品生產(chan) 車間,看見工人們(men) 正在組裝嬰童安全座椅,這些產(chan) 品經過檢查包裝後,將通過深圳市鹽田港運輸到歐美。
據楊博弘介紹,惠陽離港口較近,且周圍的供應鏈非常齊全,50公裏範圍內(nei) 能夠找到相關(guan) 的零部件廠商,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很大的一個(ge) 優(you) 勢,也是父親(qin) 當初考慮在惠州建廠的原因。
大學畢業(ye) 後,楊博弘在台灣一家企業(ye) 鍛煉多年,於(yu) 2015年到惠州幫助父親(qin) 管理工廠。他坦言,剛開始的確麵臨(lin) 一些挑戰,他從(cong) 生產(chan) 線的每一個(ge) 環節學起,還將數字化運用到生產(chan) 管理之中,以減少產(chan) 品的不良率。
楊博弘的大膽創新,得益於(yu) 父親(qin) 的包容。“父親(qin) 比較開明,雖然他不見得看得慣我們(men) 做的事情,可是他會(hui) 讓我們(men) 去試,試出來的結果不管好壞,他都能接受,我們(men) 也能從(cong) 失敗中獲取經驗。”楊博弘說,小時候,他經常看父親(qin) 將一個(ge) 個(ge) 零部件做成成品,這讓他養(yang) 成了愛鑽研的習(xi) 慣。
10月17日,台灣青年楊博弘向記者介紹公司新產(chan) 品電動輪椅車頭。中新社記者 孫秋霞 攝
楊博弘介紹說,目前除了嬰童用品外,公司還與(yu) 歐洲一家輪椅公司合作,生產(chan) 電動輪椅車頭,該產(chan) 品已在歐洲上市。他希望未來將公司規模越做越大,同時開發更好的嬰幼兒(er) 產(chan) 品,拓展大陸內(nei) 銷市場。
“我們(men) 開發一個(ge) 產(chan) 品需要一兩(liang) 年時間,現在已經有一些新案子落地了,預計明年會(hui) 有更多訂單。”楊博弘透露,自己會(hui) 繼續紮根惠州,並把妻子和孩子從(cong) 台灣接到大陸,讓孩子接受大陸教育。
對於(yu) 想到大陸創業(ye) 的台灣青年,楊博弘建議,先把成見放下來,多溝通交流,“很多時候你不了解大陸的話,就會(hui) 有一些預設立場,當你過來後,會(hui) 發現其實有很多地方我們(men) 可以互相學習(xi) ,互相合作,共創未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