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韋香惠)近日,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助學金發放在網絡引起熱議。學生為(wei) 何對貧困生認定標準提出質疑?資助方式又當如何完善?
“貧困生”過度消費,高校終止發放助學金
11月15日,中山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一則情況通報:11月14日,中山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收到關(guan) 於(yu) 我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趙某某存在炫富和過度消費的舉(ju) 報,其所在學院和我中心迅速啟動調查程序。
經核查,該生被認定為(wei)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程序規範、材料齊全,符合相關(guan) 規定。但是在核查中發現,該生存在生活不節儉(jian) 、過度消費的行為(wei) 。根據《中山大學本科生助學金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三款的規定,決(jue) 定終止其助學金發放。
據悉,此前有網發帖稱,該校中法核工程與(yu) 技術學院一名獲助學金的特困學生用的是蘋果係列四件套(一般指蘋果品牌的手機、電腦、平板和手表四款產(chan) 品),價(jia) 值2萬(wan) 元,而且還買(mai) 了價(jia) 值1517元的演唱會(hui) 門票。獲得助學金學生的學號信息也被公開。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資料圖:中山大學校園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目前,國家對貧困生的資助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三部分。其中,國家獎學金用於(yu) 獎勵特別優(you) 秀的學生。學生從(cong) 二年級起可申請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年8000元。國家勵誌獎學金用於(yu) 獎勵品學兼優(you) 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生從(cong) 二年級起可申請,每人每年5000元。
國家助學金的資助標準為(wei) 1000元至3000 元,可以分為(wei) 二至三檔。學生持《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於(yu) 每年9月向高校提出申請,該助學金每學年評定一次。
中新網了解到,除了國家級獎助學金政策,各高校及二級學院也分設多項獎學金,用於(yu) 獎勵和幫助成績優(you) 秀學生。還有助學貸款、學費補償(chang) 、貸款代償(chang) 及學費減免、“綠色通道”、勤工助學等多種方式並行的資助體(ti) 係。
貧困還是不貧困,認定標準為(wei) 何引爭(zheng) 議?
近期,多所高校因助學金評選陷入爭(zheng) 議。9月份,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一名學生發布多則網絡視頻稱在助學金評定中遭遇不公平對待。他聲稱自己是孤兒(er) ,卻在班內(nei) 困難生助學金評定時落選。
11月6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發布情況通報經調查,被舉(ju) 報內(nei) 容不實,所涉及另兩(liang) 位同學的家庭和個(ge) 人情況均符合困難生資助條件。未發現材料作假的情況,評定符合相關(guan) 規定,未發現“瀆職及濫用職權”問題。
10月24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e) 技術大學一名領取助學金的學生唐某被輔導員通知刪除自己去看演唱會(hui) 的朋友圈,該生把與(yu) 輔導員的聊天截圖公布在朋友圈中,並提到“520元不貴啊,我自己賺錢買(mai) 的”。事件引發關(guan) 注後,11月8日,該校工作人員回應稱,經調查核實,唐某申領國家助學金的資格符合標準。
從(cong) 校方回應來看,中山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浙江廣廈職業(ye) 技術大學這三所院校經過調查核實,都認為(wei) 學生的申領資格符合標準。這意味著,從(cong) 程序上來說校方可能不存在問題,但學生和公眾(zhong) 所爭(zheng) 議的在於(yu) 貧困認定標準本身。
教育部和財政部發布的《關(guan) 於(yu) 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評定組織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等內(nei) 容有所明確。
一位在高校從(cong) 事學生相關(guan) 工作的人士向中新網介紹,以他所在的學校為(wei) 例,助學金主要是看貧困建檔程度。困難戶是第一個(ge) 門檻,再結合學習(xi) 成績是否有不及格情況來進行篩選。學校會(hui) 按照按照比例給各班分配名額,再由各班有班主任帶著全班同學進行民主評議。
建檔立卡,是2013年以來推出的重要扶貧舉(ju) 措,通過建立詳細的貧困戶信息檔案,實現精準扶貧。2020年全國貧困戶脫貧摘帽後,國家規定建檔立卡脫貧戶仍然有五年的幫扶政策不變。
不過,貧困建檔是由學生生源地反饋上來。上述高校工作人士向中新網表示,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省份,與(yu)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貧困生認定標準可能並不一樣。“ 所以會(hui) 出現這個(ge) 人拿著‘蘋果全家桶’ 但也拿助學金的情況。你也不能說他沒資格,因為(wei) 環節沒出錯,他有貧困證明,學習(xi) 也努力。”這位人士說。
在他看來,各人消費規劃不同,並不能通過外在去看學生生活水平。“可能存在一些大家覺得看上去沒那麽(me) 困難但也拿補助的學生,還有些人確實家裏另有隱情,且我們(men) 了解到了,也無法和全學院學生公布。”他表示,在他任職的高校,真正困難的學生一定可以受到補助。
從(cong) “無償(chang) ”到“有償(chang) ”,資助方式如何完善?
中新網注意到,近年來,多位高校工作相關(guan) 人員、專(zhuan) 家學者就關(guan) 於(yu) 高校助學金評審發放工作中的問題與(yu) 改進策略進行討論。
有學者指出,目前高校助學金發放的時候,受助學生僅(jin) 僅(jin) 享有相關(guan) 的權利,不需要進行義(yi) 務的履行,這也直接說明了助學金無償(chang) 性的特點。
學者認為(wei) ,這種無償(chang) 資助方式滋養(yang) 了部分貧困學生理所應當的獲取資助的心理,非常不利於(yu) 這部分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jia) 值觀的正確形成,不利於(yu) 良好社會(hui) 風氣的形成。建議考慮變“無償(chang) ”資助為(wei) “有償(chang) ”資助,讓受助學生參加校內(nei) 勤工助學或誌願者活動等,既尊重學生的人格與(yu) 隱私,又達到了助學的目的。
還有學者指出,采取形式多樣的評審機製在組織具體(ti) 評審工作時,除采取班級小組評選、全班學生評 選外,還可以建立班級之間、年級之間或者學院之間的互評機製,規避熟人之間因偏好而造成的不公平。
與(yu) 此同時,多所高校已經在探索創新資助方式。比如,南京理工大學的“暖心飯卡”項目,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數據的有效篩選,同時發揮輔導員職能,實現受助人員信息的有效補充,實現資助對象的精準識別,無需申請,悄悄將暖心送給學生。根據現行物價(jia) 情況及數據篩選情況,資助標準目前調整為(wei) 每月在食堂就餐次數不低於(yu) 60次,每月平均消費不高於(yu) 750元,受助學生平均每月食堂消費金額與(yu) 資助限額之間的差額即為(wei) 每月資助金額。
此外,對受助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也已經引起高校重視。東(dong) 莞理工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明確將組織各二級學院開展經濟困難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並對受助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納入工作職責。(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