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學者發現,中華文化中蘊藏五條治國之道

約瑟夫·格雷戈裏·馬奧尼 發布時間:2023-11-22 10:56:00來源: 中國日報網

  導讀:從(cong) 古至今,中華文明博采眾(zhong) 長,孕育出了超越曆史、與(yu) 時俱進的優(you) 秀價(jia) 值觀。中華文化注重思想融合、自我治理、傳(chuan) 承借鑒、實事求是、美美與(yu) 共,並將這些元素融入治國理政之道。中國的崛起不會(hui) 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相反,將促進更廣泛的安全,推動更大的發展,幫助全人類共創美好未來。

  作者:約瑟夫·格雷戈裏·馬奧尼

  (Josef Gregory Mahoney)

  華東(dong) 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國際中心執行主任

  美國《中國政治學雜誌》副主編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或文化,沒有一個(ge) 可以完全從(cong) 自身的曆史中汲取營養(yang) ;沒有一個(ge) 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設想走向進步;也沒有一個(ge) 能夠充分釋放全社會(hui) 的創造潛力,實現完全的社會(hui) 正義(yi) 。

  馬克思主義(yi) 曆史觀認為(wei) ,進步是通過積極解決(jue) 矛盾來實現的。化解衝(chong) 突可以產(chan) 生推動進步的結果,而要實現社會(hui) 進步,首先要促進人類解放和社會(hui) 正義(yi) 。然而,社會(hui) 進步並不意味著過往的曆史可以被抹殺或遺忘;相反,有一些古老的價(jia) 值觀可以超越曆史。在中國,“和諧”“大同”等理念就是這樣的價(jia) 值觀,這些價(jia) 值觀與(yu) 現代的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概念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在良政善治理念的推動下,這些傳(chuan) 統的中華文明和文化價(jia) 值觀也在與(yu) 時俱進。

  這些價(jia) 值觀不斷發展的方式之一就是相互融合,這是中國傳(chuan) 統思想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長期以來的一個(ge) 特征——取各家之長,在變革中適應。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wei) 什麽(me)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既強調“小康”等儒家概念,又推崇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道家原則,甚至也對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過去和當代的一切優(you) 秀成果敞開大門。

  由此,我們(men) 可以總結出中國曆史上與(yu) 治理有關(guan) 的五條關(guan) 鍵經驗。

  第一條經驗:思想融合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ge) 開創類似現代國家模式的國家,這一過程始於(yu) 秦朝,加速成熟於(yu) 漢朝。漢朝時期,中國將秦朝的法家思想與(yu) 儒家思想融合,建立了一套專(zhuan) 業(ye) 的國家體(ti) 係,最重要的是重視善治和法治。這些成就比其他文明和國家早了幾百甚至上千年。簡而言之,不論是作為(wei) 一種文明,還是作為(wei) 一種國家體(ti) 係,中國創製了一種國家文化,保護自己免於(yu) 卷入帝國過度擴張的紛爭(zheng) 。

  第二條經驗:自我治理

  管好自己,否則就有淪為(wei) 被別人統治的風險。在這方麵,建立自我治理體(ti) 係,不斷推進自我完善,甚至在必要時進行激進的自我革命,是永恒的主題,但往往也是一道難題。而試圖統治他人則是不明智的,它隻會(hui) 侵蝕你的自我治理能力,從(cong) 而危害自身的主權和安全。

  的確,縱觀帝國主義(yi) 曆史,我們(men) 不是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這樣的教訓嗎?而且,我們(men) 還能從(cong) 帝國主義(yi) 發展史中總結出另一點:侵略和征服他人往往靠的是技術創新,比如一種新式武器或新的戰術,而不是像中國從(cong) 古以來重視治理創新。例如,古代馬其頓國王亞(ya) 曆山大大帝憑借其父親(qin) 腓力二世打造的強大軍(jun) 力,一路東(dong) 征至印度,但卻沒有辦法統治和控製他所征服的所有領土。

  從(cong) 更根本的層麵來說,為(wei) 什麽(me) 帝國主義(yi) 國家,無論是古代的羅馬帝國、近代的英國還是現代的美國,最終都難逃由盛轉衰的命運?答案就是:一方麵,他們(men) 從(cong) 未掌握自我治理這門藝術——連自己都管不好,更不要說去管別人了。另一方麵,他們(men) 控製、剝削甚至掠奪別人的動機往往是出於(yu) 彌補國內(nei) 自我治理的缺陷,將自己內(nei) 部的失敗外部化到他人身上。例如,保護私有財產(chan) 權的概念被奉若神明,然而在“零和”遊戲環境下,正是這條“金科玉律”導致了人與(yu) 人之間根本性的不平等成為(wei) 常態。

  第三條經驗:傳(chuan) 承借鑒

  必須要從(cong) 自己的曆史文化中吸取經驗教訓,否則可能會(hui) 完全失去自我。正如日本美術評論家、《茶之書(shu) 》作者岡(gang) 倉(cang) 天心所警告的那樣,19世紀末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倉(cang) 促走上了全盤西化的道路,在全麵現代化轉型的同時,幾乎完全拋棄了自己的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和文化,隻剩下一點流於(yu) 表麵的東(dong) 西。

  各國要將自身的發展建立在自己的文化和價(jia) 值觀的基礎上,否則就可能會(hui) 像日本一樣,先是重蹈西方帝國主義(yi) 國家擴張侵略曆史的覆轍,而後在新時代來臨(lin) 時,無法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需求,再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安全陷阱。

  此外,當今時代許多問題,比如氣候變化、新型傳(chuan) 染病大流行等日益嚴(yan) 峻的生存風險,正是由一些錯誤的價(jia) 值觀和行為(wei) 方式引起,如果不加甄別,一些國家可能很容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或者還可能會(hui) 在後殖民時代迷茫徘徊數十年,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身份,也無法為(wei) 自己構建真正行之有效的治理體(ti) 係,因為(wei) 他們(men) 並不真正知道自己是誰、從(cong) 何而來,而且仍然容易受到更強大的外部力量幹預,包括以前的殖民者——他們(men) 會(hui) 在這些國家身上培育出一種不安全感,再利用這種不安全感達到繼續控製他們(men) 的目的。

  與(yu) 此同時,各國也必須向別人學習(xi) ,並與(yu) 之分享所學到的東(dong) 西。中國就向馬克思主義(yi) 、列寧主義(yi) 以及所謂的“福特主義(yi) ”學習(xi) 了很多,從(cong) 啟蒙運動、工業(ye) 革命,甚至全球資本主義(yi) 經濟的發展曆史中受益匪淺。但最重要的是,要以理性辯證的態度看待這些過往的經驗教訓,將它們(men) 置於(yu) 適當的位置和背景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四條經驗:實事求是

  無論文化和價(jia) 值觀在理想狀態下能夠發揮何種作用,無論從(cong) 過去吸取何種經驗教訓,中國式治理模式有一條超越曆史的規律:一切都要從(cong) 物質基礎出發。物質決(jue) 定意識,基礎決(jue) 定建築,這是馬克思主義(yi) 的一條重要原理,也是我2010年來中國工作時學到的第一課。你的所見所聞、一言一行都應當與(yu) 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在這方麵,中國治理模式的發展和進步,不論從(cong) 國內(nei) 還是國際上看,不論在過去還是當下,都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第五條經驗:美美與(yu) 共

  一個(ge) 正在崛起、治理得力的中國,不是對其他國家的威脅,而是恰恰相反。中國變得越強大、越有效率,就越能從(cong) 自身的曆史經驗中反思,越能理解自身的局限性,越能體(ti) 現善政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價(jia) 值,進而就越能夠謹慎對待其他國家,盡可能地支持其他國家的進步,因為(wei) 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更廣泛的安全、更大的發展,為(wei) 全人類創造共同未來。過去十年來,我們(men)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高歌猛進中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對於(yu) 一個(ge) 像中國這樣強調善治的國家來說,這是唯一合乎邏輯的前進道路。(中國日報網)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