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11月29日電 (記者 顧時宏)中國交響樂(le) 團時隔六年之後再次赴澳大利亞(ya) 巡演,首場獻演於(yu) 28日晚在悉尼歌劇院音樂(le) 廳奏響。
當地時間11月28日晚,中國交響樂(le) 團時隔六年之後再次赴澳大利亞(ya) 巡演,首場獻演在悉尼歌劇院音樂(le) 廳奏響。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據主辦方介紹,這次赴澳大利亞(ya) 巡演是繼2002年和2017年之後中國交響樂(le) 團第三次赴澳演出。
當晚的演出由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和小提琴藝術家呂思清領銜獻演。演奏的曲目有《瑤族舞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yu) 祝英台》、《良宵》等中國經典音樂(le) 作品以及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歌劇院音樂(le) 廳裏座無虛席,演出獲得觀眾(zhong) 雷動掌聲,好評如潮。
當地時間11月28日晚,中國交響樂(le) 團時隔六年之後再次赴澳大利亞(ya) 巡演,首場獻演在悉尼歌劇院音樂(le) 廳奏響。當晚的演出由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和小提琴藝術家呂思清領銜獻演。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開場曲目是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瑤族舞曲》,用管弦樂(le) 的手法,豐(feng) 富、生動地展現了瑤族民眾(zhong) 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麵。樂(le) 曲用優(you) 美的旋律,表現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名揚中外樂(le) 壇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yu) 祝英台》選取自民間故事《梁山伯與(yu) 祝英台》中的“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及“墳前化蝶”三個(ge) 主要情節,采用奏鳴曲式,以獨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渾厚的音色代表梁山伯,兩(liang) 相呼應。音樂(le) 將被帶入梁祝化蝶的神話意境,愛情主題的再現是人們(men) 對世間忠貞愛情的向往與(yu) 歌頌,體(ti) 現出“生前不能共羅帳,死後天上成雙對”的中國式的浪漫主義(yi) 精神。
下半場樂(le) 曲為(wei) “樂(le) 聖”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整個(ge) 樂(le) 曲貫穿著一種舞蹈的特性,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充滿活力。
中國駐澳大利亞(ya) 大使肖千對演出發來賀詞表示,本次巡演用藝術奏響中澳兩(liang) 國友好的樂(le) 章,必將為(wei) 中澳文化交流和兩(liang) 國民心相通貢獻力量。
當地華人、澳中文化藝術促進會(hui) 主席馮(feng) 敦平博士觀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澳大利亞(ya) 觀眾(zhong) 體(ti) 驗古典音樂(le) 魅力、感受中國音樂(le) 韻味,見證中國交響樂(le) 團的精湛技藝和藝術風采的絕佳機會(hui) 。他說,今年是悉尼歌劇院50周年慶,中國交響樂(le) 團再次登上悉尼歌劇院舞台無疑為(wei) 慶典送上祝福之音。
此次巡演將於(yu) 12月1日和2日分別在澳大利亞(ya) 阿德萊德市政廳及墨爾本藝術中心漢默音樂(le) 廳的舞台演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