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匈牙利專家:歐盟應同中國尋求合作,而非製造對抗

樂文特 發布時間:2023-12-14 08:54:00來源: 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樂(le) 文特 (LeventeHorváth)

  匈牙利約翰·馮(feng) ·諾伊曼大學歐亞(ya) 中心主任

  匈牙利原駐上海總領事

  第24屆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於(yu) 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舉(ju) 行。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始於(yu) 1998年,在此之下雙方還建立了多個(ge) 級別的對話磋商機製。2006年,歐盟委員會(hui) 發布文件《歐盟與(yu) 中國:更緊密的夥(huo) 伴,承擔更多責任》,標誌著歐盟對華態度出現轉折:中國不再被視為(wei) 一個(ge) 能帶來大量機遇的夥(huo) 伴,而更被看作一個(ge) 競爭(zheng) 者和挑戰。

  中國應對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表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使一些歐盟國家看到了與(yu) 中國合作所蘊含的巨大潛力,但歐盟整體(ti) 卻依然與(yu) 中國保持著距離。德國、匈牙利等國積極推動與(yu) 中國建立更深層次聯係:2015年,匈牙利率先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自2015年以來,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成為(wei) 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2020年12月30日,曆經七年艱難談判,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與(yu) 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hui) 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舉(ju) 行視頻會(hui) 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全麵投資協定談判,當天正好是德國擔任歐洲理事會(hui) 輪值主席國的最後一天。

  中國與(yu) 歐盟互為(wei) 重要貿易夥(huo) 伴。2022年,中歐雙邊貨物貿易同比增長22.8%,達到了創紀錄的8563億(yi) 歐元,日均貿易額超20億(yi) 歐元。其中歐盟對華出口增長3.1%,達2300億(yi) 歐元;歐盟自華進口增長32%,達6260億(yi) 歐元。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然而,中美貿易戰卻給中歐關(guan) 係造成了深刻影響。

  2021年,中歐全麵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後不久便遭歐盟凍結。當年年底,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宣布了歐洲版全球基建計劃——“全球門戶”計劃,該計劃粗看上去與(yu)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驚人雷同,但它更側(ce) 重於(yu) 意識形態方麵,而非經濟合作與(yu) 發展。今年,在中國同150多個(ge) 國家共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誕生兩(liang) 年的“全球門戶”計劃卻仍鮮為(wei) 人知,無成果可示。美國版全球基建計劃——“重建更美好世界” (B3W) 計劃也同樣如此。

  西方無法接受亞(ya) 洲國家政治與(yu) 經濟實力的增長,更無法接受500年來擁有殖民霸權的大西洋時代已經結束。但令他們(men) 最無法接受的是,西方以外的世界如今不願再基於(yu) 西方意識形態開展合作,而是希望基於(yu) 各國自身利益進行經濟合作與(yu) 共同發展——“全球門戶”計劃和B3W正是基於(yu) 前一種合作模式,它們(men) 至今乏善可陳;而“一帶一路”倡議則是後一種,正如前文中所說,它在提出10年來,已經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今年以來,歐盟沒有基於(yu) 雙方密切的經濟聯係和歐盟國家自身的經濟利益來重新思考同中國的政治關(guan) 係,也沒有在和平、合作、互敬、互惠的基礎上啟動新的談判,而是繼續推進對華的“去風險”政策。與(yu) 此同時,中國對歐盟的做法給出了冷靜回應。例如,在10月舉(ju) 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同“全球門戶”計劃對接,發揮各自優(you) 勢,形成合力,共同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建設基礎設施。

  匈牙利是唯一參加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歐盟國家。為(wei) 及時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秩序,匈牙利於(yu) 2010年宣布了“向東(dong) 開放”政策,該政策旨在推動國際關(guan) 係多樣化,並在現有的西方夥(huo) 伴關(guan) 係之外,同中國和其他亞(ya) 洲國家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係。

  歐盟領導人應當對中國展現新態度和新的相處方式。中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夥(huo) 伴之一,歐盟態度的轉變將有助於(yu) 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追求共同利益。

  本文原標題為(wei) "Sensible about-turn"

  責編 | 宋平 欒瑞英

  編輯 | 張釗

  實習(xi) 生秦可、秦迦勒亦有貢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