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閉幕。經過兩(liang) 周的密集談判,本次大會(hui) 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減緩、適應、資金、損失與(yu) 損害等多項議題達成“阿聯酋共識”。大會(hui) 還決(jue) 定阿塞拜疆主辦下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9)。
本屆大會(hui) 受到國際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吸引超過11萬(wan) 人注冊(ce) 參會(hui) 。由於(yu) 許多締約方認為(wei) 此前一版協議案文“不能完全回應他們(men) 的關(guan) 切”,觀點“嚴(yan) 重對立和分裂”,未能在原計劃閉幕時間前達成共識,氣候談判自當地時間12日中午進入“加時”階段。經過一天“加時”後,大會(hui) 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達成共識,呼籲各方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轉型、加快實現淨零排放的時間表。
全球盤點是推動落實《巴黎協定》的重要機製。依照《巴黎協定》,《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應在2023年進行第一次全球盤點,此後每5年進行一次,以評估實現《巴黎協定》宗旨和長期目標的集體(ti) 進展情況,推動各方不斷提高行動力度。全球盤點結束後,各締約方將參考盤點成果,以自主決(jue) 定的方式製定2035年氣候行動目標。“全球盤點將幫助我們(men) 認真充分地審視地球的狀態,並為(wei) 未來繪製更好路線圖。”《公約》秘書(shu) 處指出,各方應采取果斷行動,對全球盤點作出強有力回應。
“我們(men) 應該共同麵對現實,讓世界走上正確的方向。”COP28主席蘇爾坦·賈比爾在閉幕全體(ti) 會(hui) 議上表示,大會(hui) 達成的“阿聯酋共識”是一個(ge) 加強的、平衡的、曆史性的加速氣候行動的一攬子計劃,“如果我們(men) 團結並行動起來,就能對未來產(chan) 生深遠的積極影響”。《公約》執行秘書(shu) 西蒙·斯蒂爾指出,大會(hui) 達成的舉(ju) 措是全球氣候行動的“生命線”,而非“終點線”,“我們(men) 必須繼續努力,全麵落實《巴黎協定》”。
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敦促,各締約方在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和實現氣候正義(yi) 兩(liang) 個(ge) 方麵確保最大雄心。“我們(men) 需要發達國家在資金和適應方麵做出的所有承諾得到充分和透明的履行,許多發展中國家沒有財政空間且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出席COP28的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大會(hui) 取得的成果符合中方倡導的生態文明理念,展現了當前國際社會(hui)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也反映了各方願堅持多邊主義(yi) ,積極展現更多靈活性、建設性的趨勢。
75場雙邊會(hui) 見、15場大會(hui) 多邊活動、100多場中國角邊會(hui) 活動……中方高度重視本次大會(hui) ,中國代表團與(yu) 各方廣泛對話溝通,全方位展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化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務實行動和顯著成效,為(wei) 推動各方聚同化異作出重要貢獻。
本屆大會(hui) 開幕前,中美共同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xiang) 聲明》,宣布啟動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確定了在能源轉型、甲烷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ti) 、循環經濟、低碳城市等重點領域的具體(ti) 合作計劃和項目,推動合作機製化、具體(ti) 化、務實化,並圍繞多邊重點議題深入交流、達成共識。“聲明目的之一就是要為(wei) 本次大會(hui) 可能出現的一些爭(zheng) 議焦點提出解決(jue) 方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大會(hui) 期間,中美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圍繞大會(hui) 重點議題,聚同化異,尋求搭橋方案,共同推動COP28取得成功。
作為(wei) 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wei) 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積極參與(yu) 氣候多邊進程,展現出大國責任擔當。“發展中國家看到了綠色發展的巨大機遇,這也正是中國在做的事情。”聯合國前副秘書(shu) 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說,綠色轉型不僅(jin) 正在幫助中國創造繁榮、創造就業(ye) 、創造積極發展的未來,也正在對世界其他地區產(chan) 生積極影響。
“中國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巨大貢獻,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引領者。”賈比爾說,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麵的持續引領,是助力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發展的重要因素。
(本報迪拜12月14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