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11日刊登題為(wei) 《美國企業(ye) 發現很難避開中國》的文章,作者是斯特拉·一凡·謝。全文摘編如下:
在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巨大壓力之下,美國企業(ye) 越來越多地轉向越南、印度尼西亞(ya) 和墨西哥等地的工廠。然而,許多人發現很難避開中國。
貿易數據、企業(ye) 公告和新的學術研究表明,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和墨西哥等地運往美國的產(chan) 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屬於(yu) 中國企業(ye) 的工廠生產(chan) 的。這些企業(ye) 正在海外擴張,原因之一是為(wei) 了避開美國的關(guan) 稅。
其他一些國家生產(chan) 的商品用的是中國供應商的關(guan) 鍵原料,這意味著如果沒有中國參與(yu) ,它們(men) 根本就生產(chan) 不出來。
決(jue) 策者和企業(ye) 尋求將美國從(cong) 中國龐大的製造業(ye) 機器中分離出來,這些現實凸顯了他們(men) 麵臨(lin) 的挑戰。有些連接美國與(yu) 中國的供應鏈根本沒有脫鉤,隻不過添加了一兩(liang) 個(ge) 環節,增加了複雜性和成本。
國際清算銀行10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21年以來,隨著更多貿易通過其他地方轉移,中美之間的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不過,向美國供應的許多商品仍然源自中國,這意味著在多樣化方麵進展有限。
匯豐(feng) 銀行首席亞(ya) 洲經濟學家弗雷德裏克·諾伊曼說:“我們(men) 必須承認,目前存在持續的相互依存關(guan) 係。”
自2018年以來,作為(wei) 減少美國對中國依賴的廣泛舉(ju) 措的一部分,華盛頓對價(jia) 值數千億(yi) 美元的中國商品——從(cong) 鞋到化學品——加征關(guan) 稅。從(cong) 蘋果到特斯拉,美國企業(ye) 已經將一些生產(chan) 活動從(cong) 中國轉移出去,或者鼓勵供應商效仿。
經濟學家說,這些舉(ju) 措有助於(yu) 減少美國在一些產(chan) 品上對中國的依賴,比如消費電子產(chan) 品和家具。它們(men) 還刺激了對美國製造業(ye) 的投資,而美國製造業(ye) 會(hui) 為(wei) 美國人創造新的就業(ye) 崗位。
但對現有數據進行更仔細的研究就會(hui) 揭示一種更複雜的情況:美國和中國經濟的某些部分正在脫離,其他部分則沒有脫離。經濟學家說,在某些情況下,美國的政策正在引發供應鏈調整,而這些調整其實鎖定了對中國供應商的進一步依賴。
榮鼎谘詢公司在9月的一份報告中說,美國過去五到七年間從(cong) 墨西哥和越南的進口增幅與(yu) 中國對這些市場的出口增幅很接近。
經濟學家說,隨著生產(chan) 過程增加更多環節,中國向小國的推進可能會(hui) 增加其他行業(ye) 的成本。
如果華盛頓與(yu) 北京之間的緊張關(guan) 係持續升級,繼續嚴(yan) 重依賴中國——即便最終產(chan) 品是在其他地方組裝的——可能會(hui) 使一些美國企業(ye) 麵臨(lin) 進一步的商業(ye) 風險。
德國安聯研究公司去年年底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是美國276種商品的關(guan) 鍵供應國,其中包括消費電子產(chan) 品、家用設備和化學品。安聯研究公司說,這些產(chan) 品占美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的1.3%,高於(yu) 2018年的0.7%和2010年的0.4%。研究還發現,美國隻是當今中國的22種商品的關(guan) 鍵供應國,價(jia) 值占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0.3%。(編譯/葛雪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