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道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wei) 《歐盟現在正應對其巨大戰略失敗的後果》的文章,作者是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le) 部項目負責人季莫費·博爾達切夫。文章摘編如下:
對俄羅斯而言,歐盟是西方聯盟中的一個(ge) 潛在“薄弱環節”,這個(ge) 西方聯盟以美國為(wei) 首,威脅著俄羅斯的利益和生存。
在當前外交政策環境下,歐盟的主要國家麵臨(lin) 著逐漸成為(wei) (美國)邊疆領土的前景,所有與(yu) 之對立的全球參與(yu) 者都視其不過是(美國)的政治或經濟資源基地。問題在於(yu) ,西歐能否停止向這個(ge) 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們(men) 是否需要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出更多的自主性。
與(yu) 歐盟主要國家(以德國和法國為(wei) 首)在各自歐洲一體(ti) 化戰略項目發展的“黃金”年代相比,它們(men) 現在的目標並沒有太大變化。與(yu) 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頭十年一樣,德國和法國仍以不同的力度談論各自希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立作用的願望。但即使是它們(men) 也承認,實現這些計劃的機會(hui) 現在已經大大減少。
然而,有幾個(ge) 重要因素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首先,作為(wei) 西歐大陸的主要政治力量,法國仍是聯合國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的一員。這使它在形式上與(yu) 國際社會(hui) 的主要國家平起平坐。其次,歐盟的經濟實力和潛力非同小可。德國仍然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大國之一。第三,西歐代表參與(yu) 了大多數主要國際機構的工作,並在製定其議程方麵處於(yu) 領導地位。上述這些以及更多因素都不允許我們(men) 輕視歐盟。這也避免我們(men) 把歐盟一筆勾銷,將歐盟成員國僅(jin) 僅(jin) 視為(wei) 美國的小夥(huo) 伴。
然而,後一種觀點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戲劇性結果導致了當前國際秩序的形成,它不僅(jin) 終結了西歐作為(wei) 全球大國的地位,還令西歐國家喪(sang) 失了決(jue) 定自己外交政策的能力。可以說,所有西歐國家都因二戰遭受了嚴(yan) 重的軍(jun) 事失敗,即使它們(men) 是形式上的勝利者,例如法國。除了英國和蘇聯之外,所有主要的歐洲國家都遭受了軍(jun) 事失敗——沒有一個(ge) 贏家。
即使是沒有戰敗的英國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大大削弱,受到了嚴(yan) 重影響。西歐地區的主要經濟大國德國甚至失去了對其外交政策的正式主權。法國掙紮了一段時間,但從(cong) 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也逐漸放棄了自己在世界政治中的獨立角色。14年前,法國重返北約的軍(jun) 事架構是最終的結局,此後,法國的防務規劃也融入了美國領導的體(ti) 係。
因此,到本世紀頭十年末,讓歐盟徹底遺忘其在世界事務中保持獨立的夢想的所有條件都已具備。歐盟上一次恢複外交政策主權的嚐試是2002年至2003年法德幹預美國的伊拉克計劃。但這並沒有給他們(men) 帶來任何令人滿意的結果。其餘(yu) 則是2008年至2009年危機後幾乎永久性的經濟困難,以及同時開始的大多數歐盟國家的政治體(ti) 製危機。
總之,我們(men) 可以說,歐盟國家在2021年至2022年與(yu) 俄羅斯關(guan) 係出現嚴(yan) 重危機的情況下采取的行動,已經非常符合歐盟作為(wei) 美國相當不自立的夥(huo) 伴以及作為(wei) 美國實施戰略計劃領土基地的實際處境。
如上所述,這是一個(ge) 漸進的過程,結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果和在歐洲一體(ti) 化基礎上建立一個(ge) 真正政治聯盟、歐盟擴員以及通過歐元區內(nei) 部金融工具製定共同經濟政策等種種嚐試的失敗。
現在要由我們(men) 決(jue) 定這一將在2022年進入最後階段的進程的後果究竟有多嚴(yan) 重。與(yu) 英國不同,歐盟太大、太多樣化,無法完全被美國的影響力所壓倒。西歐企業(ye) 的規模足以使其與(yu) 俄羅斯和中國市場保持獨立的聯係。歐盟主要國家遵循自己的利益,發現自己處於(yu) 雙重地位:在戰略上完全服從(cong) 華盛頓,但同時在外交政策接觸中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
其結果是,西歐國家可能真的“漂浮”在這樣一種狀態中: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對手對它們(men) 保持著影響力,但它們(men) 將不再能夠自己做出決(jue) 定。這將把歐盟變成其他大國之間競爭(zheng) 的舞台。(編譯/胡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