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通訊:跨越山海的情緣——坦桑尼亞孔子學院十年記

華洪立 發布時間:2023-12-21 09:14:00來源: 新華社

  24歲的高曉宇是浙江師範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zhuan) 業(ye) 的研二學生,今年9月和另外13名同學一起來到坦桑尼亞(ya) ,成為(wei) 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的誌願者老師,為(wei) 期一年。

  “最開始很緊張,害怕自己帶不好這麽(me) 多人。”談起最初得知自己要負責4個(ge) 班的中文選修課時,高曉宇有些不知所措。但這位年輕的河北姑娘很快就被當地年輕人對於(yu) 中文的熱情和好學所打動,她希望能盡自己的努力幫助這些非洲年輕人。

  從(cong) 孔院成立之初就擔任中方院長的張笑貞介紹說,2013年,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由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hui) 和浙江師範大學簽署協議成立。十年來,超過100位來自國內(nei) 的教師和誌願者來到坦桑尼亞(ya) 。

  哈米達·塞夫·阿拉維是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語言研究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她說:“我熱愛中文,它是我取得人生進步的關(guan) 鍵。”2019年,她通過孔子學院成功申請到了獎學金,前往浙江師範大學留學。她形容這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32歲的阿莎·富姆·卡米斯是孔子學院一位本土中文教師。作為(wei) 地道的坦桑尼亞(ya) 人,她認為(wei) 學習(xi) 中文改變了她的人生。“如果不是因為(wei) 學習(xi) 中文並且拿到獎學金去中國留學,現在我可能還在桑給巴爾的小船上捕魚。”

  “我已經開始教我兒(er) 子學中文了,雖然知道他還聽不懂。”阿莎·富姆·卡米斯笑著說,“學中文要從(cong) 娃娃抓起。”

  阿莎·富姆·卡米斯說:“隨著中國企業(ye) 逐步擴大在坦投資,對精通中文的坦桑尼亞(ya) 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加。幾乎每天都有中資企業(ye) 找到孔子學院,希望能找到懂中文的坦桑尼亞(ya) 學生。”她堅信中文學習(xi) 能為(wei) 坦桑尼亞(ya) 年輕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所以她對中文教學有著極強的使命感。

  在達累斯薩拉姆街頭,有許多推著自行車吆喝著賣椰子的當地商販。每當看到亞(ya) 洲麵孔時,他們(men) 常常脫口而出:“你好!”

  張笑貞告訴記者:“十年來,我們(men) 在坦桑培養(yang) 了6萬(wan) 多名中文學習(xi) 者。這些學生會(hui) 把自己學到的中文傳(chuan) 授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會(hui) 接觸並學習(xi) 到中文。”

  張笑貞說,過去十年間,孔子學院在推動中坦文化交流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學院不僅(jin) 提供中文教學,還舉(ju) 辦了眾(zhong) 多文化活動,如春節慶典、中文演講比賽、中國電影周等。通過這些活動,坦桑尼亞(ya) 人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現代發展。

  “許多學生通過在孔子學院的學習(xi) 獲得了訪問中國的機會(hui) ,有的人在中國的大學和企業(ye) 中找到了實習(xi) 和工作機會(hui) 。這些經曆不僅(jin) 改變了他們(men) 的個(ge) 人生活軌跡,也加深了兩(liang) 國之間的聯係。”張笑貞說。

  孔子學院坦方院長阿爾丁·穆特貝認為(wei) ,孔子學院在提高坦桑尼亞(ya) 年輕人中文學習(xi) 、漢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和本地教師就業(ye) 培訓等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

  坦桑尼亞(ya) 教育與(yu) 科技部代部長肯尼思·霍齊亞(ya) 接受采訪時說,“孔子學院在促進坦中文化交流、加強人文交流方麵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幫助我們(men) 解決(jue) 了就業(ye) 問題,推動農(nong) 業(ye) 、旅遊等領域發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