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用中文鋪設民心相通的橋梁

武少民 發布時間:2023-12-21 09:2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以來累計組織“漢語橋”相關(guan) 線上線下團組63個(ge) 、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團組23個(ge) ,吸引了眾(zhong) 多海外中文學習(xi) 者參與(yu) ——這是天津外國語大學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相關(guan) 活動的數據。在這些數據背後,是更多的人走近中國、愛上中國。

  多形式開展漢語培訓和文化交流

  金秋十月,在印度尼西亞(ya) 中加裏曼丹省巴郎卡拉亞(ya) 的第一種植園內(nei) ,當地員工艾蓮終於(yu) 盼來了辦理簽證的日子。作為(wei) 聚龍集團在印度尼西亞(ya) 全資投資的中國·印尼聚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的優(you) 秀員工代表,她將奔向向往已久的中國,開啟為(wei) 期1年的漢語和企業(ye) 管理培訓。

  艾蓮對中文和中國的向往,來自一份傳(chuan) 承。在她所任職的合作區,聚龍集團印尼大區法律事務部副經理劉博文曾在10年前,通過校招進入了這家當地赫赫有名的中資企業(ye) ,並獲得了第一批赴中國學習(xi) 1年的“管培生”資格。當劉博文等30名印度尼西亞(ya) 籍員工來到天津外國語大學時,一份中文學習(xi) 計劃讓他們(men) 驚喜不已——15人一組的小班製教學、一對一的漢語學習(xi) 夥(huo) 伴、一班一名24小時在線的班主任、完全適配企業(ye) 員工需求的“個(ge) 性化”培訓方案。除了每周20課時的漢英雙語必修課,學校還安排了京劇、太極拳、書(shu) 法、剪紙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項目,在北京長城、故宮以及天津五大道風景區、古文化街等地開展情景教學。

  “在中國的每一天都有新的體(ti) 驗和收獲。”這是印尼學員的感受。通過為(wei) 期8個(ge) 月的語言文化和管理專(zhuan) 業(ye) 研修,他們(men) 的工作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漢語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漢語水平考試(HSK)三級通過率達百分之百,部分學員甚至通過了HSK五級、六級考試。“這次培訓對我來說至關(guan) 重要,我可以更好地和中國同事溝通,成為(wei) 中國和印度尼西亞(ya) 之間的‘連心橋’。”劉博文說。

  在劉博文的帶動下,艾蓮也對中國文化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希望可以把中國的先進理念帶回家鄉(xiang) ,進一步改善當地人民的生產(chan) 和生活。

  “為(wei) 促進企業(ye) 員工的更好融合,集團定期從(cong) 印尼選派大學生到中國接受學習(xi) 培訓,感謝天津外國語大學為(wei) 我們(men) 培養(yang) 了大量精通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員工,為(wei) 促進印度尼西亞(ya)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聚龍集團“常青樹”外籍員工學習(xi) 班負責人薑菲說。

  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愛上中國,這是天津外國語大學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的初衷。

  數據顯示,學校每年接收來自39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yu) 名長短期留學生來校攻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或者短期研修。比如,與(yu) 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國立社會(hui) 師範大學合作,為(wei) “小鷹”全俄兒(er) 童中心開設中文課程34門,組織中文教育活動近410餘(yu) 場次,參與(yu) 學生共計5100餘(yu) 名。

  此外,通過“漢語橋”線上直播漢語課、文化專(zhuan) 題講座、雲(yun) 遊體(ti) 驗等多種形式開展漢語培訓和文化交流,讓更多的海外學生體(ti) 驗中國文化的魅力,喜歡上中國。

  通過翻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大家好!我叫落菲菲,來自白俄羅斯。今年我有幸考上了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博士。”2023級開學典禮上,落菲菲上台發言,一口流利的中文贏得了熱烈掌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那年,落菲菲剛好高中畢業(ye) ,她通過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來到一直向往的中國求學。留學期間,她參與(yu) 到很多書(shu) 籍和專(zhuan) 題片對外翻譯的工作當中。當看到自己參與(yu) 翻譯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在白俄羅斯收獲熱烈反響,大部分實體(ti) 書(shu) 店甚至是網店都在熱銷,她感覺到了翻譯工作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便決(jue) 定攻讀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這裏,她又實現了另一個(ge) 願望,就是能跟隨自己敬重的導師——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主任王銘玉教授學習(xi) 翻譯專(zhuan) 業(ye) 。“我太激動了,王教授編著的《功能語言學》《語言符號學》,我看了不下四五遍。”落菲菲說,“在學校的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聚集著一批優(you) 秀的老師和學生,他們(men) 翻譯的著作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受歡迎。他們(men) 對翻譯的精益求精、字斟句酌都是我要學習(xi) 的,特別是那些精準的表達更讓我欽佩不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有更多的國家希望了解中國之治的“密碼”。據天津外國語大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從(cong) 2012年開始,學校積極打造“翻譯中國”品牌,與(yu) 相關(guan) 單位合作共建“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並依托該機構,承擔或參與(yu) 完成50餘(yu) 部重要文獻對外翻譯任務,在海內(nei) 外引發熱烈反響。

  “我希望未來能夠像老師和同學們(men) 一樣,通過翻譯促進文化交流,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力量。”落菲菲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武少民;暴士蕊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