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

周卓斌 車 斌 侯露露 沈小曉 發布時間:2024-01-02 14: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江蘇)第三十二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部分隊員在巡診地合影。

  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供圖

  在納茲(zi) 莫加醫院,口腔科醫生盛磊給患者看病。

  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攝

  在納茲(zi) 莫加醫院,影像科醫生楊維柘查看核磁共振檢查結果。

  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供圖

  醫療隊在奔巴島開展義(yi) 診,圖為(wei) 婦產(chan) 科醫生史曉瑩(右)同當地醫生交流患者情況。

  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供圖

  醫療隊在桑給巴爾島開展義(yi) 診,圖為(wei) 內(nei) 科醫生劉翠霞(左一)接診患者。

  本報記者 侯露露攝

  納茲(zi) 莫加醫院是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的駐點醫院之一,圖為(wei) 納茲(zi) 莫加醫院一隅。

  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攝

  去年9月,中國(江蘇)第三十二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結束為(wei) 期一年的任務回國。在為(wei) 醫療隊舉(ju) 辦的歡送會(hui) 上,奔巴島阿卜杜拉·姆才醫院院長拉希德動情地說:“中國援外醫療隊員跟我們(men) 當地醫務人員的關(guan) 係已經超越了朋友間的關(guan) 係,是兄弟、是姐妹。希望我們(men) 的情誼永遠延續下去。”

  1964年8月,來自中國的一支援外醫療隊跨越近萬(wan) 公裏,曆經10餘(yu) 天抵達非洲坦桑尼亞(ya) 東(dong) 部的桑給巴爾島,由此展開了持續半個(ge) 多世紀的中坦醫療合作。近60年時間裏,一批批中國醫療隊隊員來到這座美麗(li) 的非洲熱帶小島,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譜寫(xie) 出一個(ge) 個(ge) 感人的故事,生動詮釋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的真誠願望與(yu) 責任擔當。

  “大家都說中國醫生醫術好”

  走進中國醫療隊在桑給巴爾島的駐地小院,印有“不畏艱苦 甘於(yu) 奉獻 救死扶傷(shang) 大愛無疆”的橫幅格外醒目。2022年9月,來自江蘇省泰州市的第三十二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抵達這裏,開始為(wei) 期一年的援外醫療工作。醫療隊成員共21人,分為(wei) 兩(liang) 隊,分別在桑給巴爾島納茲(zi) 莫加醫院和奔巴島阿卜杜拉·姆才醫院工作。

  一個(ge) 周末清晨,記者跟隨中國醫療隊從(cong) 駐地出發,驅車兩(liang) 個(ge) 多小時,來到位於(yu) 桑給巴爾島最南端的馬昆杜奇區醫院。短短十幾分鍾裏,內(nei) 科、外科、眼科、婦產(chan) 科、口腔科等8個(ge) 臨(lin) 時科室準備就位——這是中國醫療隊結合當地衛生部門需求開展的一次義(yi) 診。

  “聽說今天有中國醫生來義(yi) 診,我的老師早早就帶著我和同學來了。大家都說中國醫生醫術好!”17歲的女高中生考薩爾坐在醫療隊眼科醫生董莉莉麵前等候檢查。

  因為(wei) 眼睛一直不舒服,考薩爾經常視線模糊。“向上看,向下看,向左看……”董莉莉一邊拿起設備檢查女孩的眼睛,一邊用簡單的斯瓦希裏語與(yu) 她溝通。

  “結膜有點發炎,我給你開兩(liang) 種藥。”董莉莉給考薩爾開了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紅黴素眼膏,並在藥盒上寫(xie) 下每種藥的使用方法。

  醫療隊隊長趙小軍(jun) 向記者介紹,桑給巴爾地區醫療條件落後,資源分布不均衡,當地民眾(zhong) 常常麵臨(lin) 缺醫少藥的困難。為(wei) 了更好地解決(jue) 當地“看病難”問題,醫療隊經常利用周末和假期開展義(yi) 診活動,向有需要的患者發放治療藥品,受到當地民眾(zhong) 歡迎。碰到病情複雜的患者,醫療隊隊員還會(hui) 幫助他們(men) 聯係到醫療隊日常駐紮的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時近中午,等候室外排起了長隊。當地衛生部門官員哈立德穿梭在人群中,引導前來看病的患者去相應的診室。忙碌的間隙,哈立德告訴記者,他已經在非中醫療衛生合作領域工作14年了,與(yu) 十多個(ge) 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合作過,接觸過不少非中醫療衛生合作項目,也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我為(wei) 自己從(cong) 事的這份工作感到驕傲。”

  在桑給巴爾期間,像這樣深入當地社區的義(yi) 診活動已經開展了20多次。包括義(yi) 診在內(nei) ,醫療隊累計為(wei) 當地病患提供醫療服務6萬(wan) 餘(yu) 人次。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接受最先進的治療”

  24歲的沙哈爾·菊瑪曾是個(ge) 活潑愛美的姑娘。不幸的是,巨大的卵巢囊腺瘤導致菊瑪的腹部不斷隆起,嚴(yan) 重影響她的生育和健康。在當地醫生建議下,菊瑪來到納茲(zi) 莫加醫院尋求中國醫生的幫助。

  徐信蘭(lan) 是中國醫療隊的婦產(chan) 科醫生。在給菊瑪進行細致檢查並同相關(guan) 科室完善手術方案後,徐信蘭(lan) 決(jue) 定實施微創手術,摘除腫瘤,保住卵巢。手術室條件簡陋,這對醫生是極大的考驗。最終,在醫療隊多個(ge) 科室的密切協作下,手術順利完成。菊瑪高興(xing) 地表示:“感謝中國醫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接受最先進的治療。”

  對於(yu) 第三十二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來說,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婦產(chan) 科醫生史曉瑩在阿卜杜拉·姆才醫院經曆“生死時速”,為(wei) 一名出現先兆子宮破裂的產(chan) 婦成功手術;五官科醫生錢劍、薛佳和麻醉科醫生蔣金華,在兩(liang) 天時間裏與(yu) 當地醫生一起完成了40台扁桃體(ti) 、腺樣體(ti) 摘除手術……

  中國醫生的敬業(ye) 精神和精湛醫術贏得了當地民眾(zhong) 的信任,收獲了他們(men) 的真誠感謝。口腔科醫生盛磊曾收到這樣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ge) 頜麵部骨折患者手術成功後,為(wei) 了表示對盛磊和醫療隊的感謝,帶著自家養(yang) 了幾個(ge) 月都舍不得吃的公雞,坐了近8個(ge) 小時的船來感謝醫生,“沒有中國醫生高超的手術,我不可能恢複得這麽(me) 快。”盛磊婉拒了禮物,內(nei) 心卻很感動,“這次經曆讓我充分感受到援外醫療工作的意義(yi) 所在。”

  去年9月,坦桑尼亞(ya) 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接見醫療隊,向全體(ti) 隊員頒發獎章及紀念證書(shu) ,表彰他們(men) 作出的貢獻。姆維尼表示,醫療隊為(wei) 桑給巴爾人民的健康和桑中友誼作出了突出貢獻,醫療隊帶來的新技術以及傳(chuan) 統中醫治療方法幫助桑給巴爾人民解除病痛、護佑健康,促進了桑給巴爾醫療水平的提升,“感謝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對桑給巴爾衛生事業(ye) 發展的援助。”

  “對我們(men)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有很大幫助”

  從(cong) 第一台X光機、CT設備,再到目前整個(ge) 桑給巴爾地區唯一一台核磁共振機,納茲(zi) 莫加醫院影像科的設備物資都來自中國捐贈。不久前,影像科還增添了遠程視頻設備。通過遠程技術,中國醫療隊可以對接中國國內(nei) 優(you) 質醫療資源,對當地複雜病例進行在線會(hui) 診。桑給巴爾地區現有的5名影像科醫生,就是在一批批中國醫療隊隊員的帶教下成長起來的。

  穆爾哈特從(cong) 醫學院畢業(ye) 後來到納茲(zi) 莫加醫院工作。他經常與(yu) 醫療隊影像科醫生楊維柘一起閱片討論。每次遇到拿不準的地方,穆爾哈特就會(hui) 向楊維柘請教,學到了很多先進技術和診斷方法,診斷水平也有了許多進步。楊維柘表示,盡管平時工作量大,轉診和會(hui) 診疑難病例多,但他總是抽出時間和當地影像科醫護人員交流研討,介紹中國先進診斷技術,“爭(zheng) 取為(wei) 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中國醫療隊在桑給巴爾組織多期線下多學科知識培訓和技術帶教,“手把手”傳(chuan) 授先進技術,交流診療心得。醫療隊隊員除了分享專(zhuan) 業(ye) 知識,介紹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還帶著當地醫院的醫生到臨(lin) 床參與(yu) 實際診療,指導他們(men) 如何檢查患者、製訂治療計劃,以及與(yu) 患者有效溝通。培訓中,當地醫生常常被中國醫生的精湛技術和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

  去年8月,在中國醫療隊的幫助下,位於(yu) 桑給巴爾島的中非對口合作醫院基文吉區醫院成功組織了該院第一例腹腔鏡手術。術中,主刀醫生趙小軍(jun) 邊操作邊詳細講解每個(ge) 環節的要點和注意事項。醫院負責人塔米姆說:“中國醫療隊的每一次現場培訓和每一次帶教手術,都很寶貴,對我們(men)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有很大幫助。”

  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是中國政府向非洲派出的第二支援外醫療隊。自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ya) 派出首支援外醫療隊起,60多年來,中國累計向76個(ge) 國家和地區派遣援外醫療隊隊員3萬(wan) 人次,累計診治患者2.9億(yi) 人次,超過2000人次榮獲受援國國家級榮譽……目前,中國(江蘇)第三十三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員已經接力開始工作,新的造福當地民眾(zhong) 之旅已經開啟,新的動人篇章正在書(shu) 寫(xie)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