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日電(楊海燕 周孫榆) 1月1日,元旦當天上午,隨著“愛達·魔都號”迎來商業(ye) 首航,與(yu) 船上三千多名旅客一樣,馮(feng) 硯昕一家特地起了個(ge) 大早,準備前往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全新的“新年旅程”,“早上特地看了下窗外的朝陽,一個(ge) 非常美好、欣欣向榮的狀態迎麵而來,心情是非常期待和激動的。”馮(feng) 硯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早上七點半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旅客們(men) 提著大包小包紛紛登船,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同樣難掩激動之情的還有從(cong) 外地趕來的旅客程女士和她的朋友,程女士對記者表示,為(wei) 了趕上愛達·魔都號的商業(ye) 首航,昨天早上從(cong) 惠州開車到深圳,又從(cong) 深圳坐飛機往上海趕,“期待已久,心情很激動,在附近住了一晚,今天七點半我們(men) 就起床了,早早就過來了。”
“如果你還沒有去過敦煌,可以在‘愛達·魔都號’上一睹為(wei) 快。”馮(feng) 硯昕說,會(hui) 把海上“絲(si) 綢之路”航線推薦給身邊的家人朋友。為(wei) 紮根中國市場,“愛達·魔都號”努力傾(qing) 聽中國消費者真正喜愛的產(chan) 品與(yu) 服務。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主任顧鵬程表示,在設計的過程中,愛達·魔都號融入了更多讓中國消費者感到親(qin) 切、貼心的服務。他舉(ju) 例道,在藝術設計方麵,攜手清華美院和敦煌研究院,圍繞“海上絲(si) 綢之路”的主題,打造了藝術畫廊。同時,為(wei) 打造“一條美食之船”,開設了海上的火鍋和特色餐廳,總共有26間各具特色的餐廳及酒吧等。
1月1日,“愛達·魔都號”停靠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周孫榆 攝
據悉,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長323.6米,寬37.2米,最大高度72.2米,總噸位為(wei) 13.55萬(wan) 噸,房艙2125間,可載客5246位。
此外,在休閑娛樂(le) 方麵,“愛達·魔都號”攜手開心麻花全年無間斷演出經典喜劇和沉浸式音樂(le) 秀,備受旅客們(men) 的喜愛。“從(cong) 中西融合的角度,還有亞(ya) 洲首創的啤酒館,貼近中國消費者的所思所想,打造了海上最大的購物體(ti) 驗空間,滿足大家對於(yu) 郵輪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顧鵬程說。
“‘愛達·魔都號’作為(wei) 真正意義(yi) 上的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需要給它更多真心的愛與(yu) 嗬護,”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的理事長、副主任邱羚認為(wei) ,對“愛達·魔都號”來說,2024年1月至3月是一個(ge) 關(guan) 鍵時間節點,根據業(ye) 內(nei) 的預測,3月之後,2024年中國郵輪行業(ye) 總體(ti) 運力水平將恢複到2019年。
作為(wei) 一名新上海人,因為(wei) 被上海的海派文化與(yu) 多元文化的交疊所吸引,馮(feng) 硯昕選擇了落戶上海。她認為(wei) ,不管是上海這座城市還是“愛達·魔都號”傳(chuan) 達的都是各種文化的交織與(yu) 理念,突出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次的旅程也會(hui) 以體(ti) 驗郵輪為(wei) 主。在她看來,首艘國產(chan) 大郵輪有許多匠心的細節在裏麵,例如一些餐廳的設計和牆上鑲嵌的抽象畫,需要在動態與(yu) 靜態結合的過程中去體(ti) 驗國產(chan) 大郵輪的魅力。
寶山是首個(ge) 中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所在地,寶山區濱江開發建設管委會(hui) 主任江瑞勤認為(wei) ,郵輪經濟是一個(ge) 開放型經濟,要抓住這次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運營的機會(hui) ,以郵輪領域的高水平對外改革開放,推動郵輪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讓郵輪經濟成為(wei) 上海經濟的一個(ge) 亮點。
為(wei) 保障郵輪的順利運營,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能從(cong) 吳淞口駛向世界,迎接新旅程。江瑞勤介紹,在應對如大霧天這種天氣的過程中,各部門進一步形成“合力”,保障旅客從(cong) 家門到艙門的舒適體(ti) 驗。
具體(ti) 來看,還要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人才落戶,為(wei) 企業(ye)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當好郵輪企業(ye) 的“金牌店小二”。“我們(men) 堅持國際郵輪公司的高標準服務理念,也與(yu) 國際各方麵的合作夥(huo) 伴有了緊密合作,近1300名船員也來自全球各地。”江瑞勤說。
對於(yu) 未來,江瑞勤表示,作為(wei) 以“海上絲(si) 綢之路”為(wei) 主題的郵輪,會(hui) 在未來合適的時候,根據市場的反饋,開設更長沿著海上“絲(si) 綢之路”的航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