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dong) 京1月3日電 題:高野山真言宗前官靜慈圓:空海入唐為(wei) 日本帶回了什麽(me) ?
作者 朱晨曦 蘇婧欣 蔣文月
一千二百多年前,日本僧人空海赴唐學法,回國後開山立派,成為(wei) 日本真言宗開山鼻祖。除佛法外,空海亦是唐代文化在日本的傳(chuan) 播者,是中日友好的橋梁。空海入唐給日本帶回了什麽(me) ?近日,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前官靜慈圓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結合自己的研究與(yu) 實踐對此做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日本僧人弘法大師空海曾於(yu) 公元804年隨日本遣唐使團隊赴唐。空海赴唐的原因是什麽(me) ?
靜慈圓:1961年,我就讀於(yu) 日本高野山大學,至今我一直都在研究弘法大師——空海。空海在31歲時赴唐,33歲時返回日本。如果想要了解空海,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知道他曾在中國學習(xi) 。
空海俗名佐伯真魚,公元774年出生於(yu) 古時的讚岐國,也就是現在的日本香川縣,家學淵博。空海18歲時進入教授儒學的大學寮,但很快便不讀了。之後,他遍行山川野地,一邊苦行一邊參學於(yu) 奈良各大寺院學習(xi) 佛法。空海在24歲時著《三教指歸》,綜述儒、釋、道三教,而後出家。當時,日本社會(hui) 主要推崇儒學,空海卻對三教均有研究。他在書(shu) 中指出,儒教、道教和佛教均為(wei) 聖人的教義(yi) ,但佛教更為(wei) “廣大深遠”,所以他離開大學寮去研究佛教。因此,要了解空海,便需要閱讀這本由空海親(qin) 筆寫(xie) 成的《三教指歸》,如今這本書(shu) 已成為(wei) 日本國寶。
而他前往中國的主要原因,則是為(wei) 了解讀一部名為(wei) 《大日經》的佛經。空海在奈良久米寺得遇密教根本經典之一的《大日經》,從(cong) 而對密教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當時,這部經書(shu) 已在日本流傳(chuan) 了一段時間,空海能夠理解《大日經》的前一部分,但隨著閱讀的深入,看不懂的內(nei) 容越來越多。這本經書(shu) 由漢字寫(xie) 成,所以空海便有了去“漢字的源頭”,也就是去中國學習(xi) 《大日經》的想法。
在空海入唐登入點——霞浦赤岸的空海佛像。王東(dong) 明 攝
於(yu) 是在公元804年,空海隨遣唐使入唐。漂泊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曆盡艱辛,九死一生,終於(yu) 在福建赤岸鎮著陸。登陸後又進行了艱難地陸地跋涉,最終抵達唐朝都城長安。空海在長安遇密宗高僧惠果阿闍梨,受密教灌頂傳(chuan) 法,繼承密教傳(chuan) 承法脈。空海806年回日本,並帶回大量佛教經典,同時也將詩詞、書(shu) 法等中國文化帶回日本,對日本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新社記者:空海學法回國後在日本和歌山縣的高野山開宗立派,成為(wei) 一代名僧。高野山為(wei) 何成為(wei) 日本真言宗的聖地?您認為(wei) 空海對日本佛教的發展有何貢獻?
高野山金剛峰寺。孫東(dong) 民 攝
靜慈圓:公元816年,空海開創了真言宗根本道場高野山。空海開宗立派有上下兩(liang) 層原因,上為(wei) 國家,下為(wei) 眾(zhong) 生。換句話說,他為(wei) 了芸芸眾(zhong) 生在高野山開宗立派,然後從(cong) 上到下拯救國家,這是空海堅持的一種護國理念。空海的弘法活動顧及民眾(zhong) ,遍布全國,深受朝野歡迎。
空海處於(yu) 平安時代,在此之前的奈良時代,佛教勢力強大,僧侶(lv) 作為(wei) “國家公務員”,依靠國家支付的報酬開展佛教活動。但這種強勢影響到了天皇的統治,於(yu) 是桓武天皇遷都京都,開啟了平安時代。
在奈良時代,佛教以《華嚴(yan) 經》《法華經》等佛經為(wei) 基礎,空海閱讀這些佛經並將其歸納總結為(wei) “曼荼羅”思想。換句話說,他將當時日本的佛教思想匯聚在一起,創造了一種頗具包容性的思想,我認為(wei) 這便是他對日本佛教的貢獻。
中新社記者:1984年,為(wei) 紀念空海入唐求法,您開始重走“空海入唐之路”。您認為(wei) 重走“空海入唐之路”有何意義(yi) ?
2004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佛教團團員在福州開元寺空海塑像前焚香祭拜空海大師。陳國明 攝
靜慈圓:那是將近40年前的事情了。我認為(wei) 空海在修行中最重要的一個(ge) 事件便是入唐求法,如果不理解這件事,就無法理解空海。然而,我驚訝地發現,空海曾經的入唐之路,竟然再沒有人探尋過。1984年是弘法大師入定1150周年。我通過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向中國政府提出了為(wei) 悼念空海大師而重走空海入唐之路的計劃。因為(wei) 空海是日中友好的橋梁,中方同意了我的申請。這條路長達2400公裏,我在現代中國地圖的基礎上,研究公元804年空海的入唐路徑,繪製了“空海入唐之路”。在隨後的數十年間,我也多次往返於(yu) 這條路。
中新社記者:空海編纂的《篆隸萬(wan) 象名義(yi) 》是日本第一部漢文字典,對唐朝文化在日本傳(chuan) 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空海的書(shu) 法在日本享有極高聲譽,與(yu) 嵯峨天皇、橘逸勢被譽為(wei) 日本“三筆”。您如何看待空海為(wei) 日本漢學的興(xing) 盛所作出的貢獻?
靜慈圓:中國是漢字的中心,日本為(wei) 了學習(xi) 中國文化,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學習(xi) 。空海的研究內(nei) 容十分廣泛,他閱讀了以漢字書(shu) 寫(xie) 的中國曆史、文化、宗教典籍。當時沒有其他日本人可以像空海那樣掌握中國的經典。中國的經典構成了空海的人文素養(yang) 和性格,他以漢文典籍為(wei) 素材,構建自己的思想。
空海33歲返回日本時,向日本朝廷提交了一份書(shu) 籍名單,記錄了他在中國收集的全部書(shu) 籍。空海帶回來的這些書(shu) 籍除佛經外,還包括史書(shu) 、醫學書(shu) 等,都是當時日本沒有的漢文書(shu) 。
嵯峨天皇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並對漢詩等唐文化心懷憧憬。空海從(cong) 大唐帶回了德宗皇帝真跡、歐陽詢真跡、《不空三藏碑》等書(shu) 法真跡,還有《古今文字讚》《古今篆隸文體(ti) 》等古典書(shu) 論。空海將這些獻給了嵯峨天皇。
空海在書(shu) 法創作方麵,顯示出卓越的才能,至今日本依然存有其《風信帖》《聾瞽指歸》等真跡。空海的書(shu) 法是獨特的,中國有很多論述書(shu) 法理論的經典著作,例如庾元威的《論書(shu) 》、王愔的《文字誌目》、韋續的《墨藪》等。當時的日本人,包括書(shu) 法家在內(nei) ,是沒有機會(hui) 讀這些中國古典書(shu) 論的。而空海熟讀這些經典,理解其中奧秘,並形成了自己的書(shu) 法理論。如果想要讀懂空海的書(shu) 法,就需要將其與(yu) 這些典籍結合起來分析。
中新社記者:據您了解,空海在傳(chuan) 播唐代文化上還有哪些具體(ti) 事例?
靜慈圓:有一種說法,說烏(wu) 冬麵和豆腐是空海從(cong) 中國帶回來的食物,但由於(yu) 空海本人沒有在其著作中提及此事,因此我也不能確定這個(ge) 說法是否真實。但是空海在其著作中提到過茶,他對唐代茶文化傳(chuan) 入日本作出了貢獻。(完)
受訪者簡介:
靜慈圓,1942年出生於(yu) 日本德島縣。1961年就讀於(yu) 高野山大學。1971年修完高野山大學博士課程。曆任高野山大學教授、副校長、高野山靈寶館館長等職。2018年就任高野山真言宗的最高僧位一一第519世“寺務檢校執行法印”。2019年就任高野山真言宗前官。同時他也是中國西泠印社名譽社員。1984年為(wei) 紀念空海入唐求法,靜慈圓重走“空海入唐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