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杏林大學醫學部教授山口芳裕。(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人民網東(dong) 京1月4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道,1月3日,在日本能登半島地震重災區,救援被困在倒塌房屋中人員的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但同時被困人員生還率將大幅下降的所謂“救援黃金72小時”也逐漸臨(lin) 近。關(guan) 於(yu) 震後72小時的重要性,記者采訪了在災害醫療方麵擁有豐(feng) 富經驗的日本杏林大學醫學部教授山口芳裕。
關(guan) 於(yu) 距離地震的發生已經過去48個(ge) 小時,救援進展仍然很緩慢的現狀,山口芳裕表示:“由於(yu) 本次地震發生在非常寒冷的地區,如果不能盡快救出被困人員,無疑將加劇其死亡危險。”
針對記者“為(wei) 什麽(me) 72小時後廢墟下的被困人員存活率會(hui) 下降”的提問,山口芳裕說:“主要有三個(ge) 原因。首先是由於(yu) 被困人員難以補充水分,身體(ti) 會(hui) 出現脫水的症狀;二是身體(ti) 熱量流失,導致體(ti) 溫過低;第三就是被困在倒塌的建築物裏,周圍漆黑一片更會(hui) 給被困人員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以上三種情況都出現在這次震災中,尤其讓人擔心的是目前地震災區的天氣格外寒冷。”
關(guan) 於(yu) “能登半島天氣嚴(yan) 寒,1月3日又出現降雨,如何預防被困人員體(ti) 溫過低”的問題,山口指出:“可采取三種有效方法。第一個(ge) 方法是阻止人體(ti) 熱量向外散發,最好立即脫掉身上的濕衣服,並用幹布或報紙裹住身體(ti) ;第二個(ge) 方法是如果可以獲得電力或煤氣等能源,則可以從(cong) 外部向被困人員所處的空間供暖,但不建議在密閉的空間為(wei) 取暖而燃燒任何東(dong) 西,因為(wei) 這樣的話可能會(hui) 導致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中毒;第三個(ge) 方法是自身產(chan) 生熱量,最好吃某種可以產(chan) 生熱量的食物。因此,救援時要銘記這三種方法。”(編譯:蔣曉辰 校對:陳建軍(j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