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2023年:東亞區域合作邁上新台階

何敏 發布時間:2024-01-11 16:19:00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2023年是中國外交的開拓之年、收獲之年,也是東(dong) 亞(ya) 區域合作的新起點。麵對加速演變的全球和東(dong) 亞(ya) 政治經濟形勢,中國攜手地區國家排除諸多幹擾,聚焦開放合作與(yu) 共同發展,深化多邊務實合作,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ti) 化,增強和釋放區域發展強勁動能,推動東(dong) 亞(ya) 區域合作邁上新台階。

  發出聚焦發展、擴大開放、維護和平的中國聲音。2023年,出席東(dong) 亞(ya) 合作領導人係列會(hui) 議期間,李強總理出席第26次中國—東(dong) 盟(10+1)領導人會(hui) 議、第26次東(dong) 盟與(yu) 中日韓(10+3)領導人會(hui) 議和第18屆東(dong) 亞(ya) 峰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均傳(chuan) 達了中方支持東(dong) 盟建設增長中心、維護地區和平、推動共同發展的決(jue) 心,引起東(dong) 盟等地區國家的強烈共鳴,共推動達成《中國—東(dong) 盟關(guan) 於(yu) 深化農(nong) 業(ye) 合作的聯合聲明》《中國—東(dong) 盟關(guan) 於(yu) 加強電子商務合作的倡議》《共同推進實施中國—東(dong) 盟科技創新提升計劃的聯合倡議》《東(dong) 盟與(yu) 中日韓領導人關(guan) 於(yu) 發展電動汽車生態係統的聯合聲明》《東(dong) 亞(ya) 峰會(hui) 關(guan) 於(yu) 維護和促進本地區作為(wei) 增長中心的領導人聲明》等8份成果文件,推動東(dong) 亞(ya) 區域合作向更深層次邁進。

  發表“一帶一路”倡議同東(dong) 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聯合聲明。《東(dong) 盟印太展望》是東(dong) 盟參與(yu) 區域合作的指導性文件,提出海上合作、互聯互通、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合作等四大優(you) 先領域,與(yu)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和五大重點領域高度契合。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聯合聲明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yu) 《東(dong) 盟印太展望》對接合作,深化中國—東(dong) 盟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促進本地區共同、可持續發展與(yu) 繁榮。

  發表紀念中國加入《東(dong) 南亞(ya) 友好合作條約》20周年聯合聲明。作為(wei) 東(dong) 盟的基礎性和平條約,《東(dong) 南亞(ya) 友好合作條約》(TAC)體(ti) 現成員國之間以及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友好合作的普遍原則。2003年10月加入TAC以來,中國與(yu) 東(dong) 盟秉持TAC理念和原則,推動其成為(wei) 地區國家普遍認同的地區性公約,並致力於(yu) 共同維護地區規則秩序。2023年7月,中國—東(dong) 盟(10+1)外長會(hui) 發表紀念中國加入《東(dong) 南亞(ya) 友好合作條約》20周年的聯合聲明,共同發出攜手維護地區規則的明確信息,同時重申各方均應遵守東(dong) 盟倡導、普遍認可的地區規則以及聯合國憲章宗旨等國際準則,引領地區規則導向。

  中日韓合作“重整行裝再出發”。中日韓是東(dong) 亞(ya) 三個(ge) 最大的經濟體(ti) ,在促進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引領區域一體(ti) 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上發出中日韓合作重整行裝再出發的明確信號,指出三國要以史為(wei) 鑒、以民促官、以經促政、以地方促中央、以多邊促雙邊,排除幹擾、攜手共進,激活三國合作交流機製,共同振興(xing) 亞(ya) 洲、造福世界。9月,三國高官時隔4年再聚首,就穩步重啟三國合作及對話機製等取得廣泛共識。11月,第十次中日韓外長會(hui) 舉(ju) 行,成為(wei) 近年中日韓合作的最大亮點。

  成功完成“南海行為(wei) 準則”案文“二讀”。“南海行為(wei) 準則”是對2002年中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wei) 宣言》的推進和落實,於(yu) 2013年啟動磋商,2018年確定磋商第一份談判文件,2019年完成案文“一讀”。2023年,麵對域外大國在南海上撥弄是非,中國和東(dong) 盟國家排除外部幹擾,積極推進“南海行為(wei) 準則”磋商,完成案文“二讀”。

  妥處熱點敏感問題,有力維護東(dong) 亞(ya) 合作正確方向。2023年,地區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東(dong) 亞(ya) 平台政治化傾(qing) 向突出。中國與(yu) 地區國家通過東(dong) 亞(ya) 合作高官會(hui) 、外長會(hui) 、領導人會(hui) 等各層級會(hui) 議及雙邊渠道全方位、多層次加強溝通對表,及時激濁揚清、增信釋疑,堅持協商一致、不幹涉內(nei) 政的東(dong) 亞(ya) 合作原則,反對對立對抗和政治化傾(qing) 向,有力維護東(dong) 亞(ya) 合作正確方向。

  維護區域糧食安全,深化農(nong) 業(ye) 合作。2023年是中國—東(dong) 盟農(nong) 業(ye) 發展和糧食安全合作年。回首2023年,“中國—東(dong) 盟數字農(nong) 業(ye) 論壇”“第17屆中國—東(dong) 盟社會(hui) 發展與(yu) 減貧論壇”等高端論壇,中國—東(dong) 盟農(nong) 業(ye) 合作研討會(hui) ,以及“美麗(li) 鄉(xiang) 村行”、中國—東(dong) 盟村官交流、中國—東(dong) 盟農(nong) 業(ye) 國際合作展等一係列活動成功舉(ju) 辦,《中國—東(dong) 盟關(guan) 於(yu) 深化農(nong) 業(ye) 合作的聯合聲明》以及《中國—東(dong) 盟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成功發布,向10+3大米緊急儲(chu) 備機製捐資用於(yu) 實物大米捐贈落實完成,進一步完善區域農(nong) 業(ye) 合作機製、提升區域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韌性、促進綠色循環低碳農(nong) 業(ye) 發展、推動智慧農(nong) 業(ye) 和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深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供鏈合作。

  拓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合作,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2023年,中國—東(dong) 盟合作準確把握地區國家需求,圍繞電子商務、電動汽車、數字經濟、能源電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成功舉(ju) 辦“中國—東(dong) 盟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論壇”、“中國—東(dong) 盟人工智能合作論壇”、第21屆東(dong) 亞(ya) 論壇(主題為(wei) “共創發展新機遇,共促東(dong) 亞(ya) 和平繁榮”),加強政策對接,營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良好環境,培育和激發產(chan) 業(ye) 合作新動力、新動能,促進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

  聚焦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推動綠色轉型合作,助力區域低碳、可持續發展。當前區域內(nei) 各國均處於(yu) 經濟發展與(yu) 轉型升級關(guan) 鍵期,發展清潔能源是地區國家的普遍需求。2023年,地區國家在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領域展開務實合作,舉(ju) 辦中國—東(dong) 盟清潔能源合作周、首屆中國—東(dong) 盟清潔能源合作智庫對話,中國東(dong) 盟清潔能源合作中心執行機構成功落地揭牌,有關(guan) 政府部門、企業(ye) 和智庫形成廣泛共識,地區國家在電力互聯互通、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能力建設等方麵的務實合作不斷拓展,助力全球減排和區域低碳、可持續發展。

  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ti) 化。2023年6月2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對菲律賓生效,RCEP在成員國內(nei) 全麵生效實施,成為(wei) 東(dong) 亞(ya) 經濟一體(ti) 化的重要裏程碑。中國—東(dong) 盟自貿區3.0談判也加速推進,首輪磋商於(yu) 2月7日正式啟動,並於(yu) 4月、6月、10月分別在泰國曼穀、雲(yun) 南昆明、印尼萬(wan) 隆舉(ju) 行第二、三、四輪談判,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貨物貿易、投資、海關(guan) 程序與(yu) 貿易便利化、標準技術法規與(yu) 合格評定程序等多個(ge) 領域磋商,進一步擴大經貿領域相互開放,拓展新興(xing) 領域互利務實合作,並計劃於(yu) 2024年內(nei) 完成談判。

  2023年是建設更為(wei) 緊密的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親(qin) 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中國和地區國家在領導人引領下,力排外部幹擾,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鞏固和深化中國—東(dong) 盟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東(dong) 亞(ya) 區域合作不斷提質升級。邁入2024年,作為(wei) 全球經濟最具增長活力、發展潛力和經濟韌性的區域,中國和地區各國應始終聚焦發展,不斷深化合作和利益融合,推動東(dong) 亞(ya) 區域合作再上新台階。

  (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副教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