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1月11日電(記者 林波)“特意打‘飛的’來浙江寧波找‘紅幫裁縫技藝’傳(chuan) 承人定做‘寶總’同款西裝。”近日,來自山東(dong) 青島的“西服愛好者”孫倪來到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的王興(xing) 昌洋服店,向該店“掌門人”王小方定做了一套西服。
“做不完,真的做不完。”王小方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電視劇《繁花》的大火,“紅幫裁縫”再次被大家廣泛提及,這幾日他的電話都被“打爆了”,“寶總”同款西服訂單更是排到了春節後,還有不少人遠道而來定做不同款式的西服。
王小方為(wei) 客人“量體(ti) 裁衣”。 林波 攝
訂單的“暴漲”固然讓王小方陷入“甜蜜的煩惱”,但讓他感到欣慰和驕傲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聚焦到了“紅幫裁縫”這個(ge) 群體(ti) ,了解其背後的故事,更將這個(ge) 故事更好地講給世界聽。
百餘(yu) 年前,寧波“紅幫裁縫”靠一把剪刀、一個(ge) 熨鬥、一卷皮尺闖天下,以精湛的工藝,製作了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套中山裝,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西服店,出版了第一部服裝理論著作等,在中國服裝史上譜寫(xie) 了輝煌的一筆。
百餘(yu) 年的時間稍縱即逝,如今的“紅幫裁縫”還活躍在服裝界嗎?
“哢哢哢……”走進寧波榮昌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昌祥”)的高級定製工作室,剪刀的裁剪聲,聲聲入耳,柔軟的布料在老裁縫包豪達的手中被緩緩裁剪開。
“榮昌祥”展出的服裝和老物件。 林波 攝
包豪達是“榮昌祥”的“剪刀手”,擁有40餘(yu) 年的裁剪經驗,在他的手中,“劈”“刮”“修正”的“刀功”精準到了每一條線。
“刀功、手功、車功、燙功是‘紅幫裁縫’的核心技藝之一。”榮昌祥董事、高定部門經理王冠捷接受采訪時表示,“四個(ge) 功”“九個(ge) 勢”“十六字訣”是“紅幫裁縫”百年工匠精神的濃縮,如今在他們(men) 的高級定製工作室內(nei) ,依舊保留著這些技藝。
榮昌祥在王冠捷的父親(qin) 王朝陽手中已是第五代,“95後”的他作為(wei) 新生代“紅幫裁縫”,也一直在思考著百年工匠精神如何延續時尚傳(chuan) 奇這一傳(chuan) 承使命。
時間回到20世紀初,彼時榮昌祥創辦者王才運在上海南京東(dong) 路782號開設了“榮昌祥呢絨西服號”,其店堂規模為(wei) 十開間、三層樓,裝飾富麗(li) ,頗具氣派,前店後場,職工百餘(yu) 人。
這也是當時上海灘最完備的西服專(zhuan) 業(ye) 店之一。中國第一套中山裝也由榮昌祥製作。此後,榮昌祥的名號傳(chuan) 遍了海內(nei) 外,“紅幫裁縫”的名氣也“更上一層樓”。
“工業(ye) 化時代讓成衣進入了批量化、規模化生產(chan) 階段,但依舊有不少客人在我們(men) 這裏堅持定製西服,這裏一年要做6000多套西服。”王冠捷告訴記者,每一套榮昌祥的手工西服從(cong) 選料到最終完成,要經過18處身體(ti) 數據的測量,360套工序,10000多個(ge) 針腳的手工縫製,完成一件定製西服要曆時35天左右,一針一線之中凝聚了裁縫師傅們(men) 的數十年功力。
審視當下,在沉浮之間、攻守之際,“紅幫裁縫”如何續寫(xie) 紡織服裝領域的時尚傳(chuan) 奇?
數字賦能,繪就產(chan) 業(ye) 升級“新圖景”。在榮昌祥的生產(chan) 車間內(nei) ,不僅(jin) 有“手工”工作室,還有數字化生產(chan) 車間。王冠捷表示,通過數字科技賦能,傳(chuan) 統時尚產(chan) 業(ye) 正注入“數字動能”。
在王小方看來,除了科技創新力量的加碼外,“紅幫裁縫”的“時尚”還體(ti) 現在民眾(zhong) 可觀、可感、可觸、可用的日常生活中,展現在聯通世界的審美認同中。
尤其是近年來,在傳(chuan) 統服飾定製業(ye) 務的開發上,王小方還拓寬了中式男裝、女士旗袍等領域,還主持設計了國風主題的運動服。
“以我身上的改良中山裝為(wei) 例,其設計還融入了奉化的桃文化,更接地氣,也具有傳(chuan) 統美感。”王小方表示,近年來,隨著文化自信心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an) 注傳(chuan) 統服飾,並且願意購買(mai) 和穿著它們(men) ,這也讓他有了設計動力。
一邊是工匠精神的傳(chuan) 承,一邊是科技創新的“加碼”,如今,通過二者緊密“縫合”,“紅幫裁縫”技藝正慢慢鮮活起來,延續著獨屬於(yu) 自己的時尚傳(chuan) 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