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le) 水
近日,上任僅(jin) 6個(ge) 月的哈佛大學校長蓋伊被迫辭職,引發國際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蓋伊是哈佛大學建校388年來的首位黑人女性校長,也是哈佛曆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長。她的辭職標誌著美國黨(dang) 派鬥爭(zheng) 正在向高校蔓延,將進一步激化保守派和左派之間的固有矛盾,並再次凸顯美國社會(hui) 內(nei) 部的尖銳對立。
蓋伊的辭職風波,起於(yu) 其在國會(hui) 聽證會(hui) 上所作的證詞。去年12月初,蓋伊與(yu) 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校長共同參加了在國會(hui) 眾(zhong) 議院舉(ju) 辦的聽證會(hui) 。在被共和黨(dang) 議員問及“反猶主義(yi) ”言論是否違反校規時,三人均表示“應視情況而定”。這種模棱兩(liang) 可的態度,惹怒了保守派議員及猶太裔精英。隨後,74名國會(hui) 眾(zhong) 議員聯名致信哈佛、賓大和MIT,要求解雇這三名校長;眾(zhong) 議院教育與(yu) 勞動委員會(hui) 宣布就“猖獗的反猶主義(yi) ”對三所學校展開正式調查;艾克曼、埃姆霍夫、布拉瓦尼克等猶太裔富商決(jue) 定撤回對三校的捐款。迫於(yu) 重重壓力,賓大校長於(yu) 12月9日宣布辭職;不到一個(ge) 月後,蓋伊也步其後塵。
蓋伊在辭職信中稱,保守派對她的攻擊來自“種族敵意”。由於(yu) 蓋伊是哈佛曆史上的首位黑人校長,種族主義(yi) 成為(wei) 整個(ge) 事件中無法回避的話題。美國高校一向是倡導多元文化的左翼重鎮,而蓋伊的上任也曾被視為(wei) 多元主義(yi) 取得進步的標誌之一。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以“平權運動”為(wei) 代表的左翼浪潮席卷全美。平權運動主張,少數族裔和女性等弱勢群體(ti) 應在大學招生、企業(ye) 和政府錄用過程中受到優(you) 先照顧。平權運動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國左派口中的“政治正確”。
但如今,“政治正確”正遭受來自保守派的猛烈攻擊。就在去年7月,美國最高法院一紙判決(jue) 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優(you) 先錄取少數族裔的政策違憲。這相當於(yu) 以法律的形式推翻了平權運動半個(ge) 多世紀的成果。在此背景下,蓋伊所指控的“種族敵意”並非空穴來風——猶太富商艾克曼就曾公開蔑稱蓋伊是“多元主義(yi) 校長”。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保守派對左翼運動的反撲並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種族多元化議題。在反墮胎問題上,雙方的鬥爭(zheng) 更為(wei) 焦灼。美國由於(yu) 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州在曆史上都長期立法禁止墮胎。直到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才在“羅伊訴韋德”案中首次確認墮胎權屬於(yu) 公民隱私權,讓婦女的生殖權利獲得法律保障。但特朗普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一直力推反墮胎法案,並在任內(nei) 陸續任命了3名持保守主義(yi) 立場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使保守派至今仍牢牢掌握著最高法院的主導權。2022年6月,最高法院終於(yu) 推翻了“羅伊訴韋德”案,取消了對墮胎權長達半個(ge) 世紀的憲法保護。這一判決(jue) 被國際社會(hui) 廣泛視為(wei) 美國在人權保護方麵的嚴(yan) 重倒退,但在保守派看來卻是一次“曆史性的勝利”。
如果說美國保守派的立場帶有鮮明的“排他性”和“不包容”色彩,那麽(me) ,美國左派的“排他性”則更為(wei) 隱蔽,或者說是以“提倡包容”的名義(yi) 掩飾其“不包容”的態度。2020年,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黑命貴”運動,在全美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左翼政治風暴。好萊塢和學術界作為(wei) 傳(chuan) 統的左翼重鎮首當其衝(chong) 。經典名劇《亂(luan) 世佳人》因被指責存在“涉嫌美化奴隸製”的內(nei) 容而遭到HBO Max的下架;《老友記》的編劇為(wei) 劇中主演全部為(wei) 白人而含淚向公眾(zhong) 道歉;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公開自責是存在偏見的“白人學術機構”……在“政治正確”輿論高壓下,好萊塢與(yu) 學術界一時間人人自危,紛紛開展自我審查。
“政治正確”的本意是宣揚平等理念,但在美國黨(dang) 派鬥爭(zheng) 的語境下卻被扭曲為(wei) 一種新的“壓迫”工具。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艾倫(lun) ·布魯姆在《美國精神的封閉》一書(shu) 中表示,左派思想的一統天下實際上禁錮了社會(hui) 的思想,甚至可稱之為(wei) 一種“暴政”。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在201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wei) “政治正確”已經讓社會(hui) 無法正常討論重要問題,58%的美國人迫於(yu) 政治環境壓力不敢表達他們(men) 的個(ge) 人觀點。
多年來,保守派與(yu) 左派之間的反複拉扯,深深撕裂著美國社會(hui) ,也讓“美利堅合眾(zhong) 國”顯得更像是“美利堅分眾(zhong) 國”。但無論雙方喊出的口號多麽(me) 冠冕堂皇,都改變不了其背後爭(zheng) 權奪利的本質。
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拉開帷幕,兩(liang) 黨(dang) 之間的鬥爭(zheng) 也將在各個(ge) 領域全麵升溫。在某種意義(yi) 上說,此次賓大和哈佛校長的被迫辭職,可視為(wei) 共和黨(dang) 控製的眾(zhong) 議院給左派大本營送上的一道選前“開胃菜”。而代表左派勢力的民主黨(dang) 必將會(hui) “以眼還眼”,在“國會(hui) 山騷亂(luan) ”、特朗普的初選資格等問題上給共和黨(dang) 下套、使絆。
美國兩(liang) 黨(dang) 之間的惡鬥既是美國社會(hui) 撕裂的政治投影,也會(hui) 反過來進一步加劇社會(hui) 中原有的極端對立情緒。兩(liang) 者所構成的惡性循環一步步揭穿了美國所自我標榜的“民主神話”,讓世界更加看清了美國社會(hui) 在民主外衣下的一道道傷(shang) 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