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之變

卡比 發布時間:2024-01-16 08:5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本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對地區局勢升級的擔憂中再次訪問中東(dong) ”,路透社的評論點出了新年伊始中東(dong) 局勢不斷升溫的嚴(yan) 酷現實:巴以衝(chong) 突持續升級、紅海局勢日益緊張、哈馬斯“二號人物”在黎巴嫩遭空襲身亡、伊朗遭遇45年來最慘重恐襲……中東(dong) “火藥桶”似乎充滿了變數。 

  1月11日,風塵仆仆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為(wei) 期一周的中東(dong) 之行,即將返美前接受了媒體(ti) 采訪。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正如我們(men) 在這次訪問中所看到的那樣,我們(men) 一直把重點放在一些關(guan) 鍵目標上。第一,防止衝(chong) 突蔓延。第二,為(wei) 需要的人提供更多的人道主義(yi) 援助。第三,加強對平民的保護,解救人質。

  這似乎回應了外界對布林肯這次訪問是在中東(dong) 火藥味越來越濃之際的“滅火之旅”猜測。

  然而,人們(men) 並沒有忘了他一天前訪問巴林時,對也門胡塞武裝放出的“狠話”。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去年秋天以來,胡塞武裝已經從(cong) 他們(men) 劫持的船上帶走了超過25名人質。這一挑戰,這一對世界各國利益的威脅要求我們(men) 作出回應。

  威脅的話裏看不出“防止衝(chong) 突蔓延”的跡象,倒更像是擴大衝(chong) 突的前兆。

  果然,布林肯前腳剛離開中東(dong) ,大規模軍(jun) 事打擊就開始了。

  1月12日淩晨,美國和英國開始對也門胡塞武裝實施打擊。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總台報道員 哈桑·巴穆史慕斯:在也門首都薩那北部響起了多次爆炸聲,這是(美英軍(jun) 隊)對也門進行空襲所導致的,這次空襲是在午夜過後開始的。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聯社海灣與(yu) 伊朗新聞主任 甘布裏爾:我們(men) 從(cong) 美國人那裏得到的消息是,軍(jun) 艦、戰鬥機甚至潛艇都參與(yu) 了向也門目標發射巡航導彈和其他炸彈的行動。

  也門首都薩那、荷台達市等多地響起的爆炸聲,意味著紅海危機的升級。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胡塞武裝發言人 葉海亞(ya) :作為(wei) 支持以色列繼續在加沙犯下罪行的一部分,美英敵人對也門共和國發動了殘酷的侵略,對也門首都薩那以及荷台達省、塔伊茲(zi) 省、哈傑省和薩達省發動了73次襲擊。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這是一次外界預料之中的軍(jun) 事打擊,也是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外溢的結果。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聯社海灣與(yu) 伊朗新聞主任 甘布裏爾:胡塞武裝是也門的一個(ge) 反叛組織,自2014年後一直控製著也門首都。2015年以來,他們(men) 一直在與(yu) 支持也門流亡政府的沙特領導的聯盟作戰。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後,胡塞武裝支持巴方並對紅海航行的與(yu) 以色列有關(guan) 船隻進行襲擊。

  而美英以“威脅紅海航道”為(wei) 由,在去年12月31日擊沉了4艘胡塞武裝的快艇。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作為(wei) 報複,1月9日胡塞武裝則對紅海上的4艘美英軍(jun) 艦實施幾個(ge) 月來最大規模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局勢再次螺旋升級。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布林肯訪問巴林時放出的這番話,被認為(wei) 是動武的警告。

  分析人士指出,這再次表明,美國在中東(dong) 地區依然缺乏解決(jue) 矛盾的耐心和理智,隻想訴諸武力盡快壓倒對手。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胡塞武裝發言人 葉海亞(ya) :這一野蠻侵略不會(hui) 阻止也門對受委屈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立場。也門武裝部隊證實,它繼續阻止以色列船隻或前往被占領巴勒斯坦港口的船隻在阿拉伯海和紅海航行。

  而作為(wei) 全球咽喉要道,紅海局勢在雙方對立中進入緊張狀態,受影響的並不止是也門。

  穆薩在亞(ya) 喀巴經營一家汽車修理廠和汽車配件專(zhuan) 賣店,每年都從(cong) 國外訂購大量的汽車零配件,通過紅海運抵亞(ya) 喀巴港。紅海危機升級,讓他無比焦慮。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亞(ya) 喀巴汽修廠和汽車配件專(zhuan) 賣店經營者 穆薩·拉齊克:沒有船隻抵達亞(ya) 喀巴港,商品會(hui) 出現短缺。約旦當地市場的貨源大多數都依賴於(yu) 中國以及其他東(dong) 亞(ya) 國家,現在要麽(me) 運到(阿聯酋迪拜的)傑貝阿裏港再陸路轉運,要麽(me) 像那樣選擇繞行非洲好望角,運輸時間肯定會(hui) 大大加長。

  亞(ya) 喀巴是約旦唯一一座海港城市,由於(yu) 緊挨著以色列的港口城市埃拉特,盡管不是胡塞武裝的打擊目標,但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亞(ya) 喀巴汽修廠和汽車配件專(zhuan) 賣店經營者 穆薩·拉齊克:之前一個(ge) 集裝箱貨櫃從(cong) 中國運到這裏的費用大概在1800美元到2000美元,但現在一個(ge) 貨櫃要10000美元左右。

  約旦2022年三分之一的進口和54%的主要出口都通過紅海進行,危機升級對該國進出口貿易與(yu) 供應鏈的衝(chong) 擊巨大。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亞(ya) 喀巴商會(hui) 會(hui) 長 納伊爾·拉賈:這不僅(jin) 僅(jin) 是一場航運危機,後果會(hui) 比航運危機更為(wei) 嚴(yan) 重。

  事實上,紅海局勢升級帶來的,確實絕不僅(jin) 僅(jin) 是一場航運危機。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聯社海灣與(yu) 伊朗新聞主任 甘布裏爾:展望未來,人們(men) 擔心這可能會(hui) 引發更廣泛的對抗,胡塞武裝可能會(hui) 還擊,然後,美國人可能會(hui) 發動另一輪報複性打擊。這可能會(hui) 把黎巴嫩真主黨(dang) 甚至伊朗等其他國家拉進來,伊朗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直接卷入衝(chong) 突。

  拜登政府一麵派出國務卿赴中東(dong) “滅火”,一麵又選擇在此時“點火”,玄機何在?

  分析人士認為(wei) ,美英精選時間點打擊胡塞武裝,實則意在轉移國際關(guan) 注焦點,壓低外界對美國偏袒以色列的批評聲浪。

  2024年1月9日,聯合國大會(hui) 召開全體(ti) 會(hui) 議,就美國在去年12月22日一票否決(jue) 俄羅斯提出的加沙地區實施人道停火的修正案進行審議。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巴勒斯坦國常駐聯合國觀察員 曼蘇爾:巴勒斯坦會(hui) 存在下去,巴勒斯坦人民也會(hui) 存在下去,巴勒斯坦人民不會(hui) 消失,但是他們(men) 的堅韌不能成為(wei) 不斷延長他們(men) 苦難的理由。人們(men) 怎麽(me) 能支持一場以如此犯罪手段達到如此犯罪目標的戰爭(zheng) 。

  曼蘇爾表示,超過1%的加沙民眾(zhong) 在過去3個(ge) 月的衝(chong) 突中喪(sang) 生。

  這個(ge) 比例如果在美國,將是超過300萬(wan) 美國人死亡,這是無法接受的。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巴勒斯坦國常駐聯合國觀察員 曼蘇爾:不要一邊呼籲和平,一邊拱火澆油。如果真的要和平,那就從(cong) 停火開始,停火,停火,現在就停火。

  多國代表表示,美國否決(jue) “人道主義(yi) 停火”修正案,就是在為(wei) 以色列軍(jun) 事行動大開方便之門。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 賽義(yi) 德·伊拉瓦尼:美國再次顯示出對結束加沙暴力、確保平民生命缺乏誠意。確實,否決(jue) 權使以色列可以不受限製地自由地對民用基礎設施和加沙居民,進行更多不受限製和不分青紅皂白地轟炸,沒有任何時間限製。

  同天,正在以色列訪問的布林肯重申了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隨著以色列在加沙北部的軍(jun) 事行動進入強度較低的階段,隨著以色列國防軍(jun) 在那裏縮減兵力,我們(men) 今天就聯合國開展評估任務的計劃達成一致。它將決(jue) 定需要做些什麽(me) 才能讓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安全返回北部的家園,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低烈度”戰爭(zheng) ,是1986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裏根提出的理論。認為(wei) 除了打“常規戰”,還要“贏得人心和控製人民的思想”。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1月8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lan) 特表示,以軍(jun) 在加沙南部的軍(jun) 事行動 “將持續更長時間”。此前,以色列多次提出要將巴勒斯坦人“安置”在周邊國家。

  去年的12月29日,南非曾向海牙國際法院提交一份長達84頁的訴狀,稱以色列違反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南非和以色列都是這一公約的締約國。

  此次布林肯在談到“加沙未來”時,反對將巴勒斯坦人安排在加沙之外。

  《以色列時報》對此稱,對於(yu) 布林肯的訪問,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辦公室沒有像往常一樣發布聲明,這或許彰顯了兩(liang) 方在相關(guan) 議題上的分歧。

  事實上,美國確實不願意中東(dong) 衝(chong) 突全麵爆發影響其全球戰略,希望能滅火,而以色列更多地從(cong) 自身利益出發,將消滅哈馬斯作為(wei) 首要目標,並不會(hui) 全然聽取美國的意見。

  多年來,美國一直將以色列作為(wei) 推行中東(dong) 政策的工具,今天卻發現自己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巴勒斯坦活動家 賈馬爾·朱馬:接待布林肯是一種恥辱。他是加沙地帶種族滅絕的組織者之一,他才是在加沙地帶、在我們(men) 人民身上發動戰爭(zheng) 的人。

  久拖不決(jue) 的加沙戰火,吞噬著美國在中東(dong) 的影響力,更成為(wei) 中東(dong) 更大亂(luan) 局的烽火源。

  1月6日上午,黎巴嫩真主黨(dang) 宣布向以色列發射60餘(yu) 枚火箭彈,以回應哈馬斯高級領導人阿魯裏遭暗殺。當天,真主黨(dang) 和以軍(jun) 展開了密集交火。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黎巴嫩真主黨(dang) 議員 侯賽因·哈吉·哈桑:敵人就是美國和以色列,抵抗軸心是在履行職責、反擊侵略。當然,核心原因是巴勒斯坦,關(guan) 鍵的戰鬥是在加沙。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1月8日,黎巴嫩真主黨(dang) 高級指揮官維薩姆·塔維爾被以軍(jun) 空襲炸死,這是本輪衝(chong) 突發生以來真主黨(dang) 損失的最高級別軍(jun) 事人員。

  黎以臨(lin) 時邊界衝(chong) 突升級的跡象引發各界擔憂。

  當天到訪黎巴嫩的歐盟外交與(yu) 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應避免將黎巴嫩拖入戰爭(zheng) 。

  而事實上,加沙危機外溢下中東(dong) 多個(ge) 熱點正在升溫,一旦突破紅線,就會(hui) 出現重大衝(chong) 突升級。

  《拜登政府的中東(dong) 政策正在崩潰!》阿聯酋《國民報》網站1月9日文章直截了當地點出了美國在中東(dong) 麵臨(lin) 的多重困境。

  不過,把問題完全歸咎於(yu) 拜登政府好像也不太公平。

  不少媒體(ti) 注意到,20年前的2004年1月,美國總統小布什正式公布“大中東(dong) 民主計劃”。在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春風得意中,美國要對自己眼中的“大中東(dong) ”進行“全方位改造”。

  而在整整20年後,美國的改造計劃又給大中東(dong) 帶來了什麽(me) 呢?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2024年1月4日中午,伊拉克巴格達東(dong) 部。

  被伊政府收編的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第12旅遭美軍(jun) 無人機襲擊,指揮官塔利布喪(sang) 生。

  這並非孤立事件。去年11月以來,美國為(wei) 首的國際聯盟以“回應民兵武裝向美方人員襲擊”為(wei) 由,對伊境內(nei) 發動多次空襲並造成人員傷(shang) 亡,遭到伊各界強烈譴責。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國民議會(hui) 議員 侯賽因·穆阿尼斯:國際聯盟襲擊伊拉克武裝部隊下屬的安全機構並造成人員傷(shang) 亡,伊拉克政府譴責這種襲擊行為(wei) 是理所當然的,伊拉克人民拒絕以美國為(wei) 首的外國軍(jun) 事存在也在情理之中。

  1月5日,伊拉克總理發表聲明,表示將堅定推動結束國際聯盟在伊拉克存在。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前國防部總監察長 賈利勒·哈拉夫:伊拉克境內(nei) 的國際聯盟的主導力量是美國,而國際聯盟隻是一個(ge) 象征,美國需要利用這個(ge) 象征告訴聯合國安理會(hui) 和全世界,伊拉克不僅(jin) 僅(jin) 隻有美軍(jun) 士兵,還有北約和其他國家的部隊。但實際上正是美國在利用國際聯盟,主導幹預伊拉克的局勢。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伊拉克正是冷戰後美國幹預、攪亂(luan) 中東(dong) 局勢的“切入點”和“轉折點”。

  而美國企圖全控製中東(dong) 的則是伊戰後所謂“大中東(dong) 民主計劃”。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2003年,美國發動了推翻薩達姆的伊拉克戰爭(zheng) ;

  2004年1月20日,總統小布什在國情谘文中正式拋出“大中東(dong) 民主計劃”。

  該計劃包括一係列外交、文化和經濟舉(ju) 措。主要是在由阿盟22國和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非阿拉伯國家組成的大中東(dong) 地區推動所謂“自由選舉(ju) ”,扶持新的獨立媒體(ti) ,培養(yang) “有文化的一代”。

  實際上是試圖仿照二戰後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劃”的經驗,將整個(ge) 中東(dong) 納入美國控製之下,但它忽視了中東(dong) 問題非常複雜而深刻的曆史經緯。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時任阿盟秘書(shu) 長穆薩就指責這一計劃無視巴以衝(chong) 突,避而不談伊拉克問題;

  歐盟也對計劃中忽視伊拉克和巴以問題表示不滿。

  20年來的事實則證明,“大中東(dong) 民主計劃”帶來的不是和平穩定,而是戰亂(luan) 災禍。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麥拉、阿麗(li) 雅和索拉是三姐妹,在一場混戰中,父母在她們(men) 麵前被殺死。麥拉從(cong) 小的夢想是和父親(qin) 一樣成為(wei) 一名工程師,但作為(wei) 孤兒(er) 的她隻能早早嫁人。如今,麥拉和她的四個(ge) 孩子過著貧窮的生活。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麥拉:(美國發起的)戰爭(zheng) 毀掉了這個(ge) 國家,國家毫無發展,戰爭(zheng) 毀掉了人們(men) 的生活,我們(men) 目睹了犯罪的猖獗和很多不好的事。

  記者:你認為(wei) 是戰爭(zheng) 造成了國家的腐敗和貧困嗎?

  麥拉:是的,國家太窮了,太多人生活在貧困中。我的生活沒有變好,現在日子更不好過了,我們(men) 沒有未來,一切都看不到希望。

  而麥拉的遭遇並不是一個(ge) 極端的個(ge) 例。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記者 卡比:(美國前總統)布什當初承諾,在(薩達姆倒台)之後,伊拉克會(hui) 變成天堂,但正相反,這根本沒有發生。

  伊戰和緊隨其後的“大中東(dong) 民主計劃”,摧毀了中東(dong) 本身的地緣政治穩定結構。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小商販 拉法:美國人來了說著,我們(men) 將給你們(men) 需要的一切,我們(men) 會(hui) 給你們(men) 食物,幫你們(men) 鋪路,重修水電係統。但這些都沒有發生。在偷走伊拉克的財富後,他們(men) 跑掉了。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餐廳老板 阿裏:這20年來伊拉克一事無成,從(cong) 街道到建築,再到社會(hui) 安全,伊拉克啥也沒有。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紐約大學教授 安圖恩:美國的占領沒能帶來安全,對嗎?美國解散了軍(jun) 隊、警察隊伍,沒能組建起一個(ge) 有效的政體(ti) 。

  經曆了2008年金融危機和所謂“阿拉伯之春”的亂(luan) 局後,美國2011年從(cong) 伊拉克撤軍(jun) ,成為(wei) 其在中東(dong) “戰略收縮”的一個(ge) 轉折點。

  但隨後在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lan) 國”期間,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又增兵伊拉克。

  直到2022年1月伊拉克宣布國際聯盟戰鬥任務結束,但部分美軍(jun) 仍以各種理由駐留伊拉克。

  2023年巴以加沙衝(chong) 突升級再次牽動整個(ge) 中東(dong) 局勢變化,美軍(jun) 重新增兵伊拉克。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前國防部總監察長 賈利勒·哈拉夫:有準確信息表明,此前約有2500名美軍(jun) 在伊拉克常駐,在10月7日針對以色列的襲擊發生後,美國向伊拉克增派了1000人。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2023年12月8日,美國駐伊使館和美軍(jun) “阿薩德空軍(jun) 基地”先後遭遇多輪火箭彈襲擊。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安全問題專(zhuan) 家 前空軍(jun) 軍(jun) 官 艾哈邁德·謝裏菲:我在阿薩德空軍(jun) 基地服役了近兩(liang) 年,這個(ge) 基地實際上被視為(wei) 以色列戰略縱深的安全保障。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當《華盛頓郵報》對2024年1月4日伊拉克“人民動員組織”指揮官被美軍(jun) 無人機暗殺事件發表評論不久,1月10日,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lan) 抵抗組織”又向伊拉克和敘利亞(ya) 境內(nei) 美軍(jun) 基地發動了火箭彈和無人機襲擊。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伊斯蘭(lan) 抵抗組織”發言人 賈法爾·侯賽尼:就行動和打擊而言,我們(men) 對美國人施加的所有壓力都是為(wei) 了解除(對加沙的)圍困。

  無論是哈馬斯、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dang) ,還是伊拉克民兵武裝,中東(dong) 每一個(ge) 與(yu) 美國或以色列的衝(chong) 突點都指向加沙。

  而新一輪“反美潮”背後,又都有伊朗的影響力。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伊拉克哈達夫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侯賽因·卡納尼:美軍(jun) 認為(wei) 是他們(men) 所謂的伊朗在伊拉克影響力的延伸,因此美方認為(wei) “人民動員組織”在伊拉克安全部隊中的存在對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構成了威脅。

  也就是在這個(ge) 節骨眼上,伊朗在海灣直接出手了。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1月11日清晨,阿曼和伊朗間海域。

  在這片進出霍爾木茲(zi) 海峽的必經之地,伊朗海軍(jun) 宣布根據法院指令扣押一艘美國油輪。

  此舉(ju) 立即引起美國強烈反應。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 帕特爾:伊朗政府必須立即釋放這艘船及其船員,這次非法扣押商船的行為(wei) 是伊朗或由伊朗促成的,旨在擾亂(luan) 國際貿易的最新行為(wei) 。

  而伊朗海軍(jun) 此舉(ju) ,也讓一個(ge) 被稱為(wei) “抵抗軸心”的身影更加清晰。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2023年10月16日晚,加沙衝(chong) 突爆發後不久,伊朗外長希揚接受采訪時發出這樣的警告。

  希揚所提到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也叫“抵抗陣線”。

  這個(ge) 詞最早由利比亞(ya) 日報《Al-Zahf Al-Akhdar》提出,指的是包括伊朗、敘利亞(ya) 和黎巴嫩真主黨(dang) 以及中東(dong) 任何反美以的民兵組織。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黎巴嫩真主黨(dang) 領導人 納斯魯拉:在抵抗軸心的經驗中,沒有奴隸,隻有高尚的紳士,為(wei) 國家帶來勝利的烈士領袖。

  反諷的是,“抵抗軸心”回應了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將一些國家列為(wei) “邪惡軸心”的說法。

  而正是小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zheng) ,讓中東(dong) 原先伊拉克和伊朗的“雙支柱”的平衡局麵不複存在,逐漸演變成所謂“抵抗軸心”與(yu) “美國軸心”兩(liang) 個(ge) 陣營對抗的局麵。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另一條路是繼續看到恐怖主義(yi) 、虛無主義(yi) 、哈馬斯、胡塞武裝和真主黨(dang) 的破壞,所有這些都得到伊朗的支持。

  在外界看來,美國企圖用冷戰期間的某些經驗來對抗新對手。

世界周刊丨“大中東(dong) ”之變

  但實際上,所謂“抵抗軸心”,隻不過是一些主權國家與(yu) 非國家行為(wei) 體(ti) 的混合體(ti) ,是美國從(cong) 未遇到過的敵人。大變局下,“威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正如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所分析的,中東(dong) 目前的複雜局勢是美國多年來錯誤政策造成的後果。

  盡管拜登政府對中東(dong) “民主化”改造的野心大不如前幾任,但美在中東(dong) 的“戰略收縮”並不順利,此輪巴以衝(chong) 突的爆發,再次暴露美國中東(dong) 戰略的內(nei) 在缺陷和難以擺脫的困境。

  事實上,20年來所謂“對中東(dong) 進行民主改造”隻是世人看到的表象,其背後是美國在中東(dong) 謀求霸權地位、重塑中東(dong) 地區秩序的野心。

  美國對中東(dong) 地區反美國家采取軍(jun) 事威懾和遏製,同時積極推銷西方的政治製度和意識形態,罔顧中東(dong) 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隻要這種赤裸裸的霸權政策不改變,中東(dong) 就永無寧日。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