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2024年,全球通脹能恢複正常嗎?

賈平凡 發布時間:2024-01-18 08:5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對世界大部分地區來說,2024年通脹將恢複正常。專(zhuan) 家分析,該論斷為(wei) 時尚早。過去幾個(ge) 月,全球通脹壓力緩解的速度快於(yu) 預期,這對市場是個(ge) 利好消息。當前來看,全球主要央行近40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已經接近尾聲,但目前金融市場對於(yu) 降息時點的預計過於(yu) 樂(le) 觀。

  在全球通脹逐步緩解之際,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普遍增加。近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等機構相繼發布的最新報告均表示,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低於(yu) 2023年。專(zhuan) 家認為(wei) ,2024年,如何走好“減通脹”和“穩經濟”的平衡木,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ti) 麵臨(lin) 的嚴(yan) 峻考驗。

  通脹壓力正逐步緩解

  根據IMF估計,2023年全球平均通脹率為(wei) 6.9%,較2022年下降1.8個(ge) 百分點;2024年全球平均通脹率將進一步降至5.8%。

  “這說明隨著經濟恢複穩定和政策效應顯現,全球通脹壓力正逐步緩解。”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脹緩解並不代表2024年全球通脹能恢複正常。2023年,主要發達經濟體(ti) 的通脹都超預期地下降了,但距離2%的預期目標區間還有很大差距。

  “在主要發達經濟體(ti) 持續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全球通脹的嚴(yan) 峻形勢有了大幅緩解。但從(cong) 全球來看,很難說2024年全球通脹將恢複正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徐秀軍(jun)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IMF的預測,2024年5.8%的通脹率仍為(wei) 過去20多年的高位。並且,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ti) 的通脹水平仍遠高於(yu) 各自央行確定的目標。

  主要發達經濟體(ti) 的通脹情況仍有小幅波動。1月11日,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12月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升3.4%,核心CPI同比上升3.9%。歐盟統計局1月5日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2023年12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wei) 2.9%,高於(yu) 11月的2.4%,結束了連續數月放緩的趨勢。

  分析認為(wei) ,就美國2023年12月CPI增速而言,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類(當月上漲0.2%)和能源類(上漲0.4%)後,核心CPI年化漲幅為(wei) 3.9%,較11月的4%有所回落,也是該指數自2021年5月以來的最低年化漲幅。就月度而言,核心CPI增長0.3%,符合預期。瑞銀近期發布報告稱,即使CPI超出市場共識,也不會(hui) 改變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hui) 的路線,通脹放緩速度明顯快於(yu)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hui) 去年預期。歐盟統計局2023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月歐元區年通脹率為(wei) 2.4%,低於(yu) 10月的2.9%,也低於(yu) 2022年11月的10.1%。2023年11月歐盟年通脹率為(wei) 3.1%,低於(yu) 10月的3.6%,也低於(yu) 2022年的11.1%。

  通脹降溫讓各國有條件改變貨幣緊縮政策。美聯儲(chu) 公布的2023年12月議息會(hui) 議紀要顯示,其政策利率或處於(yu) 本輪緊縮周期的峰值。市場分析普遍認為(wei) ,美聯儲(chu) 已結束本輪加息,並將在2024年開始降息。這讓其他經濟體(ti) 特別是一些金融係統較為(wei) 脆弱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迎來更大政策空間。對於(yu) 美聯儲(chu) 何時降息,市場莫衷一是。亞(ya) 特蘭(lan) 大聯儲(chu) 主席博斯蒂克表示,如果政策製定者過早降息,通脹可能會(hui) 像“蹺蹺板”一樣上下波動。他警告稱,未來幾個(ge) 月,通脹向著美聯儲(chu) 2%目標下降的速度可能會(hui) 放緩。

  “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由於(yu) 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央行總體(ti) 上放緩了加息步伐,並且市場對主要經濟體(ti) 放鬆貨幣政策的預期逐漸升溫。這也引發了通脹反彈或下降不及預期的擔憂。”徐秀軍(jun) 說,一旦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或者大宗商品價(jia) 格反彈,不排除2024年全球通脹水平超當前預期的可能。在通脹降至目標值之前,發達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緊縮,並對放鬆貨幣政策保持謹慎。

  發展中國家的高通脹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11日報道,2023年12月,阿根廷CPI攀升至25.5%,通脹率為(wei) 211.4%,超過委內(nei) 瑞拉的193%,成為(wei) 拉丁美洲物價(jia) 上漲最快的國家。當地時間1月3日,土耳其統計局發表聲明稱,2023年12月土耳其通脹率較上一個(ge) 月增長2.93%,達64.77%。

  市場恐慌情緒逐漸平複

  “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引發的能源和糧食危機爆發後,為(wei) 抑製通脹,全球主要經濟體(ti) 采取了持續的緊縮貨幣政策。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加息的節奏是史無前例的。”陳鳳英介紹,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chu) 已加息11次,累計加息高達525個(ge) 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5.25%至5.5%的曆史高位。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央行也都通過不同程度的加息來應對通脹。主要發達經濟體(ti) 持續加息讓全球從(cong) 高通脹逐步放緩下來,既沒有出現上世紀70年代通脹惡性螺旋上升的趨勢,也沒有出現經濟衰退。

  徐秀軍(jun) 分析,除了政策因素外,全球大宗商品價(jia) 格下降是推動物價(jia) 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IMF數據顯示,2023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價(jia) 格指數為(wei) 164.45,較上年同期下降14.4%,較上年8月的高點則下降了32.0%。其中,燃料價(jia) 格較上年同期下降26.1%。

  陳鳳英說,全球高通脹基本結束,恢複正常還需要時間。低通脹還會(hui) 繼續存在,支撐經濟以較低速度增長,防止通縮引發經濟衰退。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通脹率下降將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為(wei) 經濟增長提供助力:一方麵提高家庭購買(mai) 力,另一方麵使央行能夠降息。

  信心恢複在貿易領域已有體(ti) 現。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3年全球貿易增長率為(wei) 0.8%,2024年將達到3.3%。曾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嚴(yan) 重製約全球貿易的航運運力不足等問題得到緩解,供應鏈流暢度大幅提升,加上各國經濟逐漸複蘇,企業(ye) 的投資、生產(chan) 和出口信心持續恢複,推動全球貿易態勢向好。

  陳鳳英認為(wei) ,2024年,主要發達經濟體(ti) 預計不會(hui) 再加息,貨幣政策也將趨於(yu) 寬鬆。利率下調將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降低企業(ye) 投資成本。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匯率會(hui) 相對穩定,外資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市場恐慌會(hui) 緩解。全球經濟宏觀調整的大背景下,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危機在減少、壓力在降低,將迎來經濟轉型的機遇。

  IMF報告指出,許多新興(xing) 經濟體(ti) 展現出的韌性強於(yu) 預期,預計2024年新興(xing) 經濟體(ti) 經濟增速將達4.0%,顯著高於(yu) 同期發達經濟體(ti) 1.4%的增速。以東(dong) 南亞(ya) 為(wei) 例,一方麵,該地區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豐(feng) 富的資源稟賦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麵,該地區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升級,開放程度不斷提高。隨著《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全麵生效,東(dong) 南亞(ya) 國家與(yu) 其他國家的經濟聯係將更加緊密,市場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

  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近日,多個(ge) 國際機構紛紛下調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9%,比2023年低0.1個(ge) 百分點。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預測,2024年世界經濟增長2.7%,比2023年低0.2個(ge) 百分點。世界銀行公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或降至2.4%,較2023年下降0.2個(ge) 百分點。匯豐(feng) 銀行環球研究發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美國2024年GDP增速將達到1.7%,全球為(wei) 2.4%,亞(ya) 洲為(wei) 4.1%。2024年全球整體(ti) 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但目前看來出現嚴(yan) 重經濟衰退的概率不大。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資本市場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波特預計,大多數主要經濟體(ti) 2024年的增長速度將比2023年慢一些,但降息、能源和食物價(jia) 格漲幅趨緩以及供應鏈正常化將使全球經濟免於(yu) 衰退。

  陳鳳英表示,國際機構普遍認為(wei) ,由於(yu) 2023年世界經濟表現超預期,形成較高基數,加上主要發達經濟體(ti) 經濟增速預計有所下降,2024年世界經濟的增速將低於(yu) 2023年,但也更具可預測性,實現溫和複蘇有較堅實的基礎。

  徐秀軍(jun) 說,目前,全球通脹問題得到階段性緩解,但導致全球經濟下行的短期和長期因素依然很多,包括美歐等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調整的緊縮效應逐步顯現、發達國家金融係統承受力與(yu) 穩定性受到挑戰、政府或企業(ye) 違約風險不斷攀升、企業(ye) 和國家層麵的供應鏈持續調整、貿易保護主義(yi) 與(yu) 資源民族主義(yi) 依然盛行、主要經濟體(ti) 勞動力供給逐漸減少、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與(yu) 穩定的影響充滿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去碳成本依然過高以及烏(wu) 克蘭(lan) 危機、巴以衝(chong) 突等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多點爆發等。這些因素的發展演化都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麵影響,損害全球經濟增長。

  “2024年,不少經濟體(ti) 將迎來大選。大選可能會(hui) 引發經濟問題政治化、國內(nei) 問題國際化,加劇國際關(guan) 係緊張。”陳鳳英表示,近年來,世界經濟受到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東(dong) 局勢緊張等問題衝(chong) 擊,相關(guan) 問題目前尚未有效解決(jue) ,部分地區還顯示出新的衝(chong) 突風險,可能導致能源價(jia) 格再度上漲,讓通脹問題再度凸顯。地緣政治衝(chong) 突還將阻礙多邊合作,削弱國際合作和協調機製的能效。

  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依然是世界經濟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世界銀行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增長預計僅(jin) 為(wei) 疫情前1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表示,如果任由世界經濟碎片化趨勢延續,會(hui) 使全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損失7%,大致相當於(yu) 法國和德國1年GDP的總和。

  世界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英德米特·吉爾表示:“如不進行重大調整,21世紀20年代將成為(wei) 錯失機會(hui) 的十年。近期增長仍將疲軟,導致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貧困國家陷入困境:債(zhai) 務壓力沉重如山,近1/3的人口缺乏食物保障。這將阻礙許多全球優(you) 先事項取得進展。”他也指出,扭轉頹勢的機會(hui) 依然存在。政府應該立即著手加快投資、強化財政政策框架。

  “2024年,多數國家央行仍將在‘抗通脹’和‘防衰退’的政策目標中尋求艱難平衡。”徐秀軍(jun) 說,為(wei) 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各國政府和央行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一方麵,要共同防範各國經濟政策對外產(chan) 生負麵溢出效應,尤其是要防範個(ge) 別大國利用自身在全球經濟體(ti) 係的主導作用對外轉嫁風險和危機;另一方麵,要通過協調形成應對挑戰的政策合力,共同維護開放包容的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塑造全球經濟增長新動力。(本報記者 賈平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