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社會(hui) 組織名稱管理辦法》發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
社會(hui) 組織名稱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第69號已經2024年1月4日民政部部務會(hui) 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wei) 加強和完善社會(hui) 組織名稱管理,保護社會(hui) 組織合法權益,根據社會(hui) 組織登記管理相關(guan)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guan) 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yu) 依法辦理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
本辦法所稱的社會(hui) 組織,包括社會(hui) 團體(ti) 、基金會(hui) 和民辦非企業(ye) 單位。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主管全國社會(hui) 組織名稱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以下稱登記管理機關(guan) )負責本機關(guan) 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建立全國社會(hui) 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為(wei) 社會(hui) 組織名稱信息查詢提供支持。
第五條 社會(hui) 組織隻能登記一個(ge) 名稱,社會(hui) 組織名稱受法律保護。
第六條 社會(hui) 組織名稱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guan) 規定,準確反映其特征,具有顯著識別性。
社會(hui) 團體(ti) 的名稱應當與(yu) 其業(ye) 務範圍、會(hui) 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基金會(hui)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的名稱應當與(yu) 其業(ye) 務範圍、公益目的相一致。
第七條 社會(hui) 組織命名應當遵循含義(yi) 明確健康、文字規範簡潔的原則。
民族自治地方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可以同時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社會(hui) 組織名稱需要翻譯成外文使用的,應當按照文字翻譯的原則翻譯使用。
第八條 社會(hui) 團體(ti) 名稱由行政區劃名稱、行(事)業(ye) 領域或者會(hui) 員組成、組織形式依次構成。異地商會(hui) 名稱由行政區劃名稱、原籍地行政區劃專(zhuan) 名和“商會(hui) ”字樣依次構成。
基金會(hui)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名稱由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事)業(ye) 領域、組織形式依次構成。
國務院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一般不冠以行政區劃名稱;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經過批準的,可以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詞。
第九條 社會(hui) 組織名稱中的行政區劃名稱應當是社會(hui) 組織住所地的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市轄區名稱在社會(hui) 組織名稱中使用時,應當同時冠以其所屬的設區的市的行政區劃名稱。開發區等區域名稱在社會(hui) 組織名稱中使用時,應當與(yu) 行政區劃名稱連用,不得單獨使用。
城鄉(xiang) 社區社會(hui) 組織名稱可以在縣級行政區劃名稱後,綴以其住所地的鄉(xiang) 鎮(街道)或者村(社區)名稱。
第十條 基金會(hui) 和民辦非企業(ye) 單位的字號應當由兩(liang) 個(ge) 以上漢字組成,不得使用語句和句群,且應當與(yu) 行(事)業(ye) 領域顯著區分。
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專(zhuan) 名或者簡稱)、行(事)業(ye) 領域不得作為(wei) 字號,但具有其他含義(yi) 且可以明確識別的除外。
基金會(hui) 不得使用姓氏作為(wei) 字號。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詞以及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的基金會(hui) ,可以不使用字號。
第十一條 社會(hui) 組織名稱中的行(事)業(ye) 領域表述應當明確、清晰,與(yu) 社會(hui) 組織主要業(ye) 務範圍相一致。
社會(hui) 組織名稱中的行(事)業(ye) 領域應當根據國民經濟行業(ye) 分類標準、學科分類標準和社會(hui) 組織的主要業(ye) 務等標明。社會(hui) 團體(ti) 名稱中的會(hui) 員組成應當根據國家職業(ye) 分類標準、會(hui) 員共同特點等標明。沒有相關(guan) 規定的,社會(hui) 組織可以參照國家有關(guan) 政策進行表述。行(事)業(ye) 領域不得使用“第一”、“最高”、“國家級”等具有誤導性的文字,但具有其他含義(yi) 的除外。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guan) 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中間含有“中國”、“全國”、“中華”、“國際”、“世界”等字詞的,該字詞應當是行(事)業(ye) 領域限定語,並且符合國家有關(guan) 規定。
第十二條 社會(hui) 組織名稱應當規範標明其組織形式。
社會(hui) 團體(ti) 名稱應當以“協會(hui) ”、“商會(hui) ”、“學會(hui) ”、“研究會(hui) ”、“促進會(hui) ”、“聯合會(hui) ”等字樣結束。
基金會(hui) 名稱應當以“基金會(hui) ”字樣結束。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名稱應當以“學校”、“大學”、“學院”、“醫院”、“中心”、“院”、“園”、“所”、“館”、“站”、“社”等字樣結束。結束字樣中不得含有“總”、“連鎖”、“集團”等。
第十三條 社會(hui) 組織名稱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損害國家尊嚴(yan) 或者利益;
(二)損害社會(hui) 公共利益或者妨礙社會(hui) 公共秩序;
(三)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nei) 容;
(四)含有民族、種族、宗教、性別歧視的內(nei) 容;
(五)違背公序良俗或者可能有其他不良影響;
(六)含有外國文字、漢語拚音字母、阿拉伯數字;
(七)可能使公眾(zhong) 受騙或者產(chan) 生誤解;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guan) 規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條 社會(hui) 團體(ti) 名稱中確有必要含有法人、非法人組織名稱的,僅(jin) 限於(yu) 作為(wei) 行(事)業(ye) 領域限定語且符合國家有關(guan) 規定。
基金會(hui) 名稱不得使用政黨(dang) 名稱、國家機關(guan) 名稱、部隊番號以及其他基金會(hui) 名稱,使用其他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名稱的,僅(jin) 限於(yu) 作為(wei) 字號使用,並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含有營利法人或者其他營利組織的組織形式;
(二)經該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依法授權;
(三)該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應當為(wei) 基金會(hui) 的捐贈人。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名稱中不得含有法人、非法人組織名稱。
第十五條 社會(hui) 組織一般不得以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革命家、政治活動家的姓名命名。
社會(hui) 團體(ti) 名稱一般不以自然人姓名命名,確有需要的,僅(jin) 限於(yu) 在科技、文化、衛生、教育、藝術領域內(nei) 有重大貢獻、在國內(nei) 國際享有盛譽的傑出人物。
基金會(hui)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名稱以自然人姓名作為(wei) 字號的,需經該自然人同意。使用已故名人的姓名作為(wei) 字號的,該名人應當是在相關(guan) 公益領域內(nei) 有重大貢獻、在國內(nei) 國際享有盛譽的傑出人物。
社會(hui) 組織名稱使用自然人姓名的,該自然人不得具有正在或者曾經受到剝奪政治權利的情形。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guan) 規定關(guan) 於(yu) 使用自然人姓名另有規定的,從(cong) 其規定。
第十六條 在同一登記管理機關(guan) ,申請人擬使用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或者名稱中的字號,不得與(yu) 下列同行(事)業(ye) 領域且同組織形式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或者名稱中的字號相同:
(一)已經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
(二)已經名稱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未滿1年的原社會(hui) 組織;
(三)被撤銷成立登記或者被撤銷名稱變更登記未滿3年的社會(hui) 組織。
第十七條 社會(hui) 團體(ti) 、基金會(hui) 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名稱,應當冠以其所從(cong) 屬社會(hui) 組織名稱的規範全稱。社會(hui) 團體(ti) 分支機構名稱應當以“分會(hui) ”、“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工作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技術委員會(hui) ”等準確體(ti) 現其性質和業(ye) 務領域的字樣結束;基金會(hui) 分支機構名稱一般以“專(zhuan) 項基金管理委員會(hui) ”等字樣結束。社會(hui) 團體(ti) 、基金會(hui) 代表機構名稱應當以“代表處”、“辦事處”、“聯絡處”字樣結束。
社會(hui) 團體(ti) 、基金會(hui) 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名稱,除冠以其所從(cong) 屬社會(hui) 組織名稱外,不得以法人組織名稱命名;在名稱中使用“中國”、“全國”、“中華”等字詞的,僅(jin) 限於(yu) 作為(wei) 行(事)業(ye) 領域限定語。
第十八條 社會(hui) 組織內(nei) 部設立的辦事機構名稱,應當以“部”、“處”、“室”等字樣結束,除冠以其所從(cong) 屬社會(hui) 組織名稱外,不得以法人組織名稱命名,且區別於(yu) 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名稱。
第十九條 社會(hui) 組織名稱由申請人自主擬定,並向登記管理機關(guan) 提交有關(guan) 申請材料。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應當真實、準確、完整。
實行雙重管理的社會(hui) 組織的名稱,應當先經其業(ye) 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二十條 登記管理機關(guan) 在辦理社會(hui) 組織登記時,認為(wei) 社會(hui) 組織名稱符合本辦法的,按照登記程序辦理;發現社會(hui) 組織名稱不符合本辦法的,不予登記並說明理由。
登記管理機關(guan) 審查名稱時,可以聽取相關(guan) 管理部門、利益相關(guan) 方的意見。
第二十一條 社會(hui) 組織應當在其住所或者主要活動場所標明社會(hui) 組織名稱。社會(hui) 組織的印章、銀行賬戶、法律文書(shu) 、門戶網站、新媒體(ti) 平台等使用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應當與(yu) 其登記證書(shu) 上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相一致。
使用社會(hui) 組織名稱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誠實守信,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hui) 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第二十二條 登記管理機關(guan) 依法對本機關(guan) 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使用名稱的行為(wei) 進行監督,為(wei) 社會(hui) 組織提供名稱管理政策指導和谘詢服務。
第二十三條 登記管理機關(guan) 應當及時糾正本機關(guan) 登記的不符合規定的社會(hui) 組織名稱。
第二十四條 社會(hui) 組織申請登記或者使用名稱違反本辦法的,依照社會(hui) 組織登記管理相關(guan) 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登記管理機關(guan) 工作人員在社會(hui) 組織名稱管理工作中利用職務之便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基金會(hui) 名稱管理規定》(民政部令第26號)、《民政部關(guan) 於(yu) 印發〈民辦非企業(ye) 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民發〔1999〕129號)同時廢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