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月21日電 (記者 劉相琳)重慶市兩(liang) 會(hui) 此間正在舉(ju) 行。台盟重慶市委會(hui) 21日向大會(hui) 提交集體(ti) 提案,建議從(cong) 中醫藥和大健康等方麵著手,深化渝台生物醫藥融合發展,兩(liang) 地優(you) 勢互補,共促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產(chan) 區,中藥材種質資源豐(feng) 富,總數超過4500餘(yu) 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中藥材產(chan) 業(ye) 已達270萬(wan) 畝(mu) ,綜合產(chan) 值480億(yi) 元。目前,重慶共有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180餘(yu) 家、醫療器械生產(chan) 企業(ye) 370餘(yu) 家。重慶還獲批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製品口岸”,成為(wei) 繼北京、上海、廣州後第四個(ge) 可進口首次在中國境內(nei) 銷售的藥品和生物製品的城市,為(wei) 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2023年,重慶提出要著力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ye) 集群體(ti) 係,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是該市提出要創新打造的6大千億(yi) 級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之一。
“台灣醫療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蓬勃,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和保健等領域經驗豐(feng) 富,特別是在生物醫學、醫療康養(yang) 等方麵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明顯。”重慶市政協委員、台盟重慶市委會(hui) 副主委邱獻鋒說,中藥材在台灣市場非常大,台灣所需的中藥材大部分從(cong) 大陸進口。現代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chan) 業(ye) 屬於(yu) 台商台企在大陸投資的重要領域,渝台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互補,合作空間廣闊。
台盟重慶市委會(hui) 提交的集體(ti) 提案建議,推進渝台生物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建設重慶海峽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合作區為(wei) 契機,瞄準台資“鏈主”“鏈長”企業(ye) ,著力引進台灣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產(chan) 業(ye) 項目,打造生物醫藥和大健康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基地或特色產(chan) 業(ye) 園,形成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現代生物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集群,加速搶占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
在邱獻鋒看來,渝台生物醫藥融合發展,要深化渝台中醫藥交流合作,推動渝台中醫藥創新發展。積極為(wei) 兩(liang) 地中醫藥人才交流搭建平台,每年舉(ju) 辦專(zhuan) 業(ye) 性、針對性強的學術會(hui) 議,拓寬交流領域,支持渝台知名中醫醫療機構,聯合建立海峽兩(liang) 岸中醫醫療服務平台。同時,加強與(yu) 台灣高校交流合作,培養(yang) 中醫藥青年技術技能人才,鼓勵支持台灣中醫藥人才赴渝創新創業(ye) 。加強渝台道地藥材產(chan) 業(ye) 合作,打造輸往台灣中藥材產(chan) 業(ye) 鏈和物流園區,推動對台中藥材交易中心及中藥材跨境電子交易平台發展,支持中醫藥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共同促進兩(liang) 岸中醫藥融合發展。
“台灣和重慶都麵臨(lin) 人口老齡化問題,台灣在老年人康養(yang) 方麵有很多經驗,在發展醫療保健、養(yang) 生旅遊等方麵較為(wei) 成熟,保健養(yang) 生和旅遊融合較高。”邱獻鋒說,重慶應借助豐(feng) 富的醫藥資源以及本地醫療保健市場、旅遊市場、養(yang) 老市場,與(yu) 台灣醫療保健、養(yang) 生旅遊業(ye) 、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相結合,積極打造醫藥健康養(yang) 老服務鏈。渝台可從(cong) 醫療模式和技術、康養(yang) 硬件與(yu) 環境等方麵搭建平台,促進生物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及康複、護理和醫療領域交流合作,助推重慶生物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此外,這份集體(ti) 提案還建議,重慶要精準對接台灣生物醫療產(chan) 業(ye) ,引進台資醫院、醫學檢測等重大台資醫療項目,對符合要求的項目給予政策資金扶持,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生態環境。加強與(yu) 台灣大健康產(chan) 業(ye) 聯盟協會(hui) 、台灣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的戰略合作,大力引進台灣地區專(zhuan) 業(ye) 人才,推動渝台名醫、名校在相關(guan) 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區設立醫療健康產(chan) 業(ye) 交流中心,促進標準互通、職業(ye) 資格采認,建立常態化交流機製。支持兩(liang) 地科研院所、醫藥企業(ye) 等開展科技合作攻關(guan) ,促進重慶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