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譯作讀起來應該流暢,而且要盡可能保留原文風格和表達方式。”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聊到翻譯的一些準則,繪本《毛毛》的譯者李士勳提出了以上觀點。
《毛毛》的作者米切爾·恩德是德國著名作家,寫(xie) 作敘事風格比較獨特。近期出版的繪本《毛毛》為(wei) 紀念原作出版50周年而作,其中的插畫由意大利藝術家西蒙娜·切卡雷利繪製。
在李士勳看來,作為(wei) 譯者,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母語水平和外語水平。此外,要有意識地擴展知識麵,在從(cong) 事翻譯工作時,千萬(wan) 不能掉以輕心。
與(yu) “時間”有關(guan) 的現代童話
從(cong) 內(nei) 容來看,李士勳表示,《毛毛》是關(guan) 於(yu) “時間”的現代童話。
譯者李士勳。天天出版社供圖
故事的主人公毛毛住在大城市郊區一個(ge) 圓形劇場的廢墟裏。她能夠傾(qing) 聽人們(men) 的話語,也能傾(qing) 聽動物的語言,甚至是樹上的風聲。
在時間老人的居住之地,毛毛破解了關(guan) 於(yu) “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兄弟的“時間之謎”,看到了一朵比一朵更絢麗(li) 的時間之花不停地綻放和凋謝,悟到“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在人心中”。
一覺醒來,她發現自己坐在露天劇場的廢墟上。原來她在時間發源地的一天,世上已經過去了一年。在時間老人的幫助下,毛毛得以釋放出人們(men) 節省的“時間花”。
“那些時間花像彩雲(yun) 一樣托著毛毛回到人間,節省下來的時間也返回各自主人身上。世界又恢複了原來的祥和狀態。繪本《毛毛》表現了原著的第一部分。”他表示,以繪本形式詮釋這樣一部作品,難度可想而知。
李士勳認為(wei) ,籠統地說《毛毛》是一本“童話書(shu) ”,或者說是“幻想小說”都可以。因為(wei) 這兩(liang) 種說法都道出了這本書(shu) 的主要特征:它是一個(ge) 虛構的故事。
“確切地說,這本書(shu) 應該歸類於(yu) ‘童話小說’。它不同於(yu) 口口相傳(chuan) 的民間童話,而是文人獨立的創作,篇幅更大,人物也更多。”李士勳稱。
將富有想象力的文字變成圖像
在繪本《毛毛》中,其文字部分從(cong) 原著中選取。李士勳則對譯文進行了仔細的再推敲,使之更加忠實於(yu) 原文。
“繪本以圖為(wei) 主,和小說不一樣。”拿到繪本《毛毛》後,李士勳立刻被封麵吸引了,星光燦爛的夜空和露天劇場的層層台階,以及小女孩的背影,真實而又夢幻。
一頁一頁地翻開繪本《毛毛》,他的思緒回到了原著的種種細節裏,童年記憶慢慢湧上心頭,“貝波那雙布滿老繭的手,讓我立刻想起了小時候的冬天裏,父母親(qin) 被凍裂的手。”
繪本《毛毛》。天天出版社供圖
書(shu) 中的很多插圖,都給李士勳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兩(liang) 個(ge) 大人激烈爭(zheng) 吵後言歸於(yu) 好,毛毛傾(qing) 聽了整個(ge) 過程,雙方從(cong) 各說各有理,到握手言和,一連串的“分鏡頭”,比較易於(yu) 孩子理解。
“畫家把富有想象力的文字變成圖像,給人以更直觀的感受。讀過原著的讀者,往往會(hui) 對畫家的表現力嘖嘖稱讚。”他總結道。
翻譯如何做到“信”與(yu) “達”?
實際上,李士勳很早就開始接觸翻譯工作。1980年研究生學習(xi) 期間,他開始翻譯德國文學作品,畢業(ye) 後被分配到《世界文學》編輯部,負責介紹德語文學。
四十多年來,他翻譯出版的文學作品包括德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以及當代德國文學暢銷新作等等,“若說翻譯心得,首先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千萬(wan) 不能自以為(wei) 是,掉以輕心。”
“作為(wei) 譯者,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母語水平和外語水平。此外,要有意識地擴展知識麵,對不熟悉的領域要虛心,這樣可以避免常識性的錯誤。”他總結道。
李士勳認為(wei) ,關(guan) 於(yu) 翻譯,一百多年前嚴(yan) 複提出的原則“信、達”二字仍然有效。信,即忠實於(yu) 原文;達,即準確地表達。譯作讀起來應該流暢,而且要盡可能保留原文風格和表達方式。
繪本《毛毛》的翻譯,原則上沒有什麽(me) 不同。他說,給孩子看的作品也無須過分刻意地口語化,“我主張盡可能做到直譯,不讚成‘意譯’,除非難以做到直譯。”
李士勳表示,直譯是檢驗“信、達”程度和翻譯水平的試金石,“合格的直譯應該是誠實的譯者畢生追求的目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