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法國科隆貝雙教堂鎮1月27日電 題:中法一甲子 回望戴高樂(le)
中新社記者 李洋
當地時間1月27日,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活動在法國科隆貝雙教堂鎮舉(ju) 行。科隆貝雙教堂鎮位於(yu) 法國東(dong) 北部上馬恩省,是戴高樂(le) 晚年定居之所,也是他逝世後的長眠之地。中法建交一甲子的曆史時刻,在這裏撫今追昔,緬懷偉(wei) 人,無疑具有特殊意義(yi) 。
晚年的戴高樂(le) 在科隆貝雙教堂鎮研究思考並談到了諸多與(yu) 中國、中法關(guan) 係相關(guan) 的議題。中法嘉賓27日在當地墓園向戴高樂(le) 墓獻花,隨後前往二戰期間戴高樂(le) 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標誌洛林十字碑獻花。
出席活動的中法各界人士在莊嚴(yan) 肅穆的氛圍中,感受中法友好根植於(yu) 曆史的深刻記憶,銘記戴高樂(le) 作為(wei) 中法關(guan) 係曆史新篇章開拓者做出的貢獻。正是在戴高樂(le) 的積極推動下,法國成為(wei) 第一個(ge) 與(yu) 新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guan) 係的西方大國。
在戴高樂(le) 紀念館,戴高樂(le) 將軍(jun) 的曾孫女納塔莉·戴高樂(le) 作為(wei) 戴高樂(le) 家族代表參加活動。她高度評價(jia) 1964年兩(liang) 國建交的曆史意義(yi) 。她認為(wei) 她的曾祖父所做的相關(guan) 決(jue) 定是富有遠見的。她期冀法中未來能夠推動各領域合作深化。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發表講話,指出要“飲水思源”。他說,60年前的今天,毛澤東(dong) 主席和戴高樂(le) 將軍(jun) 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打破冷戰堅冰、跨越陣營鴻溝,毅然做出中法建立大使級外交關(guan) 係的曆史性決(jue) 定。
盧沙野強調,戴高樂(le) 主義(yi) “最突出的精神內(nei) 核,無疑是獨立自主”。60年前,也正是秉持獨立自主精神,戴高樂(le) 將軍(jun) 頂住西方陣營特別是美國的重重壓力,主動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公開表示“法國理應直接傾(qing) 聽中國,也讓中國聽到法國的聲音”。
盧沙野呼籲,麵對變亂(luan) 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法兩(liang) 國應當不忘初心、攜手同行,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向世界發出和平、合作、對話的時代強音。
86歲的中法建交親(qin) 曆者汪華當天特地從(cong) 巴黎乘車250公裏趕到科隆貝雙教堂鎮,在紀念活動現場對中新社記者侃侃而談。在被問及60年前中法建交時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時,汪華說,包括他在內(nei) 的中國籌備建館6人小組1964年2月從(cong) 瑞士日內(nei) 瓦乘火車抵達巴黎裏昂站,受到法國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就像是在歡迎電影明星一樣”。他覺得,早在那個(ge) 時候,他就能感受到中法民眾(zhong) 的心已經連接在一起。
據史料記載,中法宣布建交後,兩(liang) 國互相派出建館先遣班子。中國外交部任命宋之光為(wei) 駐法使館臨(lin) 時代辦,籌組先遣人員去巴黎籌建大使館。汪華便被選為(wei) 籌備建館6人小組的成員之一。1964年6月2日,中國首任駐法大使黃鎮到任,法國首任駐華大使佩耶幾乎同時抵京。中法順利建立起大使級外交關(guan) 係。
談到戴高樂(le) 與(yu) 戴高樂(le) 主義(yi) ,汪華對記者說,戴高樂(le) 做出中法建交的戰略決(jue) 策,確實看得很遠,他製造的這次“外交核爆炸”實際上在情理之中。他希望法國現在能夠繼續抓住戴高樂(le) “獨立自主”的精神內(nei) 核;中法民眾(zhong) 也應進一步增進互信。
汪華對法國年輕一代對曆史尤其是二戰史方麵缺乏足夠了解、對基本事實判斷模糊不無憂慮。他表示,自己年幼時經曆過二戰,了解曆史的嚴(yan) 酷一麵,那些過往的經曆令他印象很深。戴高樂(le) 主義(yi) 在法國人特別是法國青年一代中還要進一步深入理解。
60年後的今天,中法兩(liang) 國在各個(ge) 領域的友好合作在繼續發展。雖然戴高樂(le) 因憾失曆史機緣未能在他有生之年訪華,但努力建設“秉持建交初心、積極麵向未來、敢於(yu) 有所作為(wei) ”的中法關(guan) 係,應可告慰一代偉(wei) 人的在天之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