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中法建交60周年丨郭福祥:來自法國宮廷的這隻特殊懷表為何內刻中國龍?

應妮 發布時間:2024-01-29 09: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來自法國宮廷的這隻特殊懷表為(wei) 何內(nei) 刻中國龍?

  ——專(zhuan) 訪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研究院鍾表研究所所長郭福祥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故宮博物院現收藏的一隻銅鍍金殼懷表頗為(wei) 引人注目,表殼上的浮雕人像為(wei) 路易十四,表盤正中的藍色琺琅和金色百合花圖案是典型的法國皇室標誌,懷表內(nei) 部卻雕刻了一條五爪行龍。為(wei) 何這隻西洋懷表內(nei) 部雕刻中國龍?它見證了怎樣的東(dong) 西方交流史?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研究院鍾表研究所所長郭福祥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對此一一作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路易十四銅鍍金殼懷表和院藏的其他懷表相比,有什麽(me) 特殊之處?

  郭福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銅鍍金殼懷表直徑6.5厘米,厚4.5厘米,最外麵一層為(wei) 黑鯊魚皮表套,表套上下圈口及背麵中央部分用金釘鑲嵌出漩渦狀和團花圖案,黑色鯊魚皮和金色的裝飾形成反差,更顯莊重。銅鍍金表殼背麵中央用鬱金香花圍出一圓形開光,開光內(nei) 為(wei) 一男子頭像。

  路易十四懷表。受訪者供圖

  查《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可知,1925年清室善後委員會(hui) 在清點故宮文物時,此表放在養(yang) 心殿後殿的華滋堂和燕喜堂內(nei) ,記錄是“一八九五,各式舊表,四三個(ge) ”,表明此表和其他42隻懷表一起存放。養(yang) 心殿及其附屬建築是清代皇帝居住、生活和辦公的場所。此表一直保存在養(yang) 心殿,應屬於(yu) 清代皇帝私人賞鑒把玩之物。

  該懷表製作者是伊薩克·蒂雷(Isaac Thuret,1649-1706)。作為(wei) 法國鍾表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其鍾表生涯和法國宮廷關(guan) 係密切。伊薩克·蒂雷從(cong) 1684年開始成為(wei) 宮廷禦用鍾表匠,為(wei) 路易十四宮廷製作鍾表。1689年至1694年間還負責維護和照管楓丹白露宮、巴黎天文台和法國科學院的鍾表。

  路易十四懷表表麵。受訪者供圖

  懷表正麵表盤中間的藍色琺琅和金色百合花圖案,這種色調和圖案搭配是典型的法國皇室標誌。經法國凡爾賽宮的專(zhuan) 家確認,表殼上的浮雕人像是路易十四——飄逸的卷曲長發、飽滿的額頭、分明突出的上下眼瞼、高挺且略為(wei) 凸起的鼻梁、鷹鉤一樣的鼻尖、略顯短小的下頜、突出的喉結,這些都是典型的路易十四側(ce) 麵像的麵部特征。

  懷表表殼上的路易十四浮雕像。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路易十四頭像雕刻在懷表表殼上的目的是什麽(me) ?

  郭福祥:學界對路易十四公共形象的塑造進行過深入研究,公認他及臣僚特別重視其公共形象的經營,利用各類工具有意識地向全世界傳(chuan) 播,路易十四因而成為(wei) 形象傳(chuan) 播最廣泛的歐洲君主。

  表牆上的三組圖案。受訪者供圖

  以故宮這隻懷表為(wei) 例,圍繞路易十四淺浮雕像的表牆三組圖案,分別是人形曲腿平台上放置的天球儀(yi) 和儀(yi) 器、樂(le) 器和樂(le) 譜、鎧甲和旗幟,分別象征科學、藝術和勝利。相應地,圖案之間三個(ge) 圓形開光內(nei) 的女性頭像,則分別是象征科學、藝術和勝利之女神。這種圖案組合也是為(wei) 了說明路易十四在科學、藝術和對外擴張中的功績和成就,都是路易十四公共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宮這隻懷表是我目前見到的唯一帶有路易十四肖像的鍾表,讓我們(men) 對承載路易十四公共形象的媒介多樣性有了更多認識。這樣的作品並非批量複製,故而更顯珍貴。

  中新社記者:這隻出自法國宮廷禦用鍾表匠之手的懷表,為(wei) 何會(hui) 在內(nei) 部雕刻中國龍的形象?

  郭福祥:懷表機芯背麵的遊絲(si) 擺輪保護夾板是其內(nei) 部最有藝術氣息的部件,通常會(hui) 鏤空雕刻卷曲的花葉紋。而懷表保護夾板的中心部分卻雕刻一條栩栩如生的中國式五爪行龍。這一點相當引人注目,顯示出此表和中國有關(guan) ,暗含了此表受贈者的信息。

  懷表機芯上的行龍圖案。受訪者供圖

  康熙年間,時任欽天監監正的德國耶穌會(hui) 士紀理安在呈交羅馬的《1715—1716年度報告》中明確說:“在中國,龍代表皇帝。”在後來的傳(chuan) 教士書(shu) 信中,對代表皇帝的龍的描述逐漸具體(ti) 。比如其中一封書(shu) 信這樣寫(xie) 道,“由於(yu) 當時正值慶祝新年,毛皮外的罩袍是以黃色錦緞縫製的,上麵繡著幾條五爪龍。這種五爪龍(圖案)是中國皇帝的標誌,正如百合花徽之於(yu) 我國國王一樣。若皇帝以外的其他人想在刺繡品、繪畫或浮雕中使用龍的圖案,那麽(me) 隻能有四個(ge) 爪”。

  法國傳(chuan) 教士李明(1655-1728),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來華傳(chuan) 教,在中國停留數年後返回歐洲。他在巴黎出版的《中國近事報道》扉頁有一幅康熙皇帝的銅版畫像,可能是歐洲最早公開出版的康熙皇帝畫像。畫像中康熙皇帝衣服的胸部繪著一條行龍,同時畫像四周邊飾以及下麵的圖題兩(liang) 側(ce) 均裝飾中國龍的形象。龍的圖案顯然是用來表明畫像中人物的皇帝身份。

  康熙皇帝銅版畫像。受訪者供圖

  將李明著作中康熙皇帝畫像中的龍與(yu) 懷表內(nei) 的龍進行對比,可見二者在形象上相當接近。尤其康熙皇帝衣服前胸部位的行龍,與(yu) 懷表內(nei) 的行龍基本一致,隻是後者形象更中國化,零件的鍍金處理使之更符合中國皇帝五爪金龍的圖騰神韻。路易十四的禦用鍾表匠在機芯內(nei) 部雕刻專(zhuan) 屬圖案,顯然是為(wei) 引起康熙皇帝的關(guan) 注而特別設計。

  通過路易十四肖像和中國龍圖案,此懷表將中法兩(liang) 位君主聯係起來。各方麵情形表明這件懷表應是路易十四送給康熙皇帝的禮物。之所以選擇鍾表,和鍾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有關(guan) 。16世紀末西方傳(chuan) 教士將鍾表帶入中國,17世紀初利瑪竇向萬(wan) 曆皇帝進獻自鳴鍾,打開了中國宮廷的大門。此後,中國各階層對鍾表興(xing) 趣持續高漲,在康熙皇帝的推動下,宮廷鍾表收藏達到可觀程度,宮廷鍾表製作也取得很大進展,並開啟中西鍾表貿易的先河。在這一背景下,路易十四將鍾表作為(wei) 禮物送給康熙皇帝,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中新社記者:這隻懷表,能否透露出當年雙方交往的訊息?17、18世紀中法宮廷交往有著怎樣的特色?

  郭福祥:路易十四將刻著自己形象的懷表送給康熙皇帝,其中一定隱含著他欲傳(chuan) 達的某些信息。一方麵,我們(men) 從(cong) 中可以感受到路易十四想同中國皇帝結交的謙遜而殷切的心情,另一方麵也傳(chuan) 達出法國宮廷對中國的理解。關(guan) 於(yu) 路易十四肖像,或許可以做一個(ge) 假設,即此懷表在被選作禮品之初,是為(wei) 了傳(chuan) 播路易十四國王的光榮事跡,並借以提高國王在東(dong) 方皇帝心目中的形象。這也是路易十四形象傳(chuan) 播至更為(wei) 遙遠的東(dong) 方的一次實踐。東(dong) 西方的兩(liang) 位統治者在這塊懷表上相遇,相互凝望,見證了中法宮廷交往和文化交流曆史上一段值得回味和紀念的時刻。

  總結來說,17、18世紀中法宮廷交往有一些特殊性。

  宮廷與(yu) 高層持續關(guan) 注和直接參與(yu) 雙方的交往。這是這一時期的兩(liang) 國交往與(yu) 同時代中國與(yu) 其他歐洲國家關(guan) 係的不同之處。法國方麵,在路易十四的倡導下,法國宮廷對中國文化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積極推動往來交流。中國方麵,來自法國的傳(chuan) 教士和他們(men) 帶來的科學知識受到中國皇帝和宮廷的歡迎和接納。特別是康熙皇帝時期,他們(men) 充當皇帝的科學教師,主持大地測繪,用西藥治病,對中國宮廷的藝術、科學、建築、醫學、地圖編繪等都產(chan) 生一定影響,成為(wei) 皇帝身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

  回顧曆史,科學和藝術構成了這一時期中法宮廷交往的主旋律。康熙時期,因應皇帝的科學需求,法國人在禮物的選擇上以各種科學儀(yi) 器為(wei) 主。雍正、乾隆時期,隨著中法藝術方麵的交流和互動,展現法國各種工藝技術成就的瓷器、玻璃器、掛毯等比例增加。與(yu) 其他歐洲國家濃重的商業(ye) 意圖不同,法國人對於(yu) 交往和禮物選擇的商業(ye) 意向不明顯,反映出法國宮廷在與(yu) 中國宮廷交往過程中考慮的重心所在。

  此外,盡管法國方麵留下來的有關(guan) 中國宮廷的資料不少,但中國方麵留下來的有關(guan) 法國宮廷的記載卻非常少見,清宮檔案中幾乎沒有明確記錄,對中法宮廷交流的研究需要結合中西方資料進行細致考證。(完)

  專(zhuan) 家簡介:

  郭福祥,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研究院鍾表研究所所長。在故宮博物院長期從(cong) 事宮廷文物的保管、陳列和研究工作,主持故宮第一個(ge) 分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的展陳工作,主持赴香港、英國的清宮科學儀(yi) 器、故宮藏鍾表文物以及“有界之外:卡地亞(ya) -故宮博物院工藝與(yu) 修複特展”等大型展覽。研究興(xing) 趣主要在中國鍾表史和宮廷鍾表收藏史、宮廷帝後璽印、中西文化交流、乾隆時期的玉器史和宮廷生活方麵。出版有《明清帝後璽印》《中國皇帝與(yu) 洋人》《鍾表的中國傳(chuan) 奇》(法文版)、《時間的曆史映像-中國鍾表史論集》等專(zhuan) 著。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