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擴大人文交流 促進民心相通

尚凱元 龔 鳴 發布時間:2024-01-30 09:0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法國民眾(zhong) 在巴黎舉(ju) 行的豫園燈會(hui) 上遊覽。

  本報記者 尚凱元攝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60年來,中法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戰略抉擇,始終致力於(yu) 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通過平等交流促進文明互鑒、通過多邊協調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在日前舉(ju) 行的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會(hui) 上,習(xi) 近平主席發表視頻致辭強調,要以中法文化旅遊年、巴黎奧運會(hui) 為(wei) 契機,擴大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中法不斷拓展多領域人文交流,推動教育、文化、科研等合作取得新進展,促進兩(liang) 國人民友好往來,為(wei) 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樹立新典範。

  文明對話,推動相知相親(qin)

  夜幕降臨(lin) ,巴黎風情園內(nei) ,60架大型燈組、2000餘(yu) 盞彩燈同時亮起,造型各異的“龍”圖騰、《山海經》中的瑞獸(shou) 奇珍,以及各式五彩斑斕的光影圖卷,共同構成了一個(ge) 璀璨炫目的奇幻世界。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豫園燈會(hui) 首次“出海”之旅,從(cong) 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2月25日向公眾(zhong) 開放。

  作為(wei) 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動之一,本次燈會(hui) 主題為(wei) “山海有靈”,與(yu) “山海友鄰”諧音,寓意中法兩(liang) 國即使相隔山海,始終友誼長存。巴黎風情園園長、路易威登集團秘書(shu) 長馬克—安托萬(wan) ·雅梅說,在古老的法國文化園林裏欣賞中國文化,令人心曠神怡。

  “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已舉(ju) 辦17屆,成為(wei) 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23年,超過65個(ge) 文化項目在中國20多個(ge) 城市開展,涵蓋音樂(le) 、戲劇、電影以及沉浸式數字創作等領域的200多場交流活動,極大增進兩(liang) 國民眾(zhong) 的友誼和對彼此文化的了解。

  舉(ju) 辦中法文明對話會(hui) 、就巴黎聖母院修複和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保護簽署合作文件、合拍《北京人:人類最後的秘密》《三星堆 古老的城市》《海路六萬(wan) 裏》等人文曆史類紀錄片……古老文明的交流互鑒,為(wei) 中法人民相知相親(qin) 打開了大門。

  從(cong) “萬(wan) 物有靈·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數字藝術展”,到“茶和天下·古琴雅集”中國雅樂(le) 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再到“魅力黃河·亮麗(li) 內(nei) 蒙古”旅遊文化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2023年組織各類活動150多項,在展現中國文化魅力的同時,搭建起中法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2023年11月,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製第六次會(hui) 議舉(ju) 行。雙方一致同意落實好兩(liang) 國元首重要共識,以中法建交60周年和文化旅遊年為(wei) 契機,推動兩(liang) 國人文交流釋放更大活力、取得更多成果。

  今年1月5日,中法文化旅遊年在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期間拉開序幕。在中法文化旅遊年框架下,雙方將攜手合作,舉(ju) 辦涵蓋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遺產(chan) 、旅遊推廣等領域的數百項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兩(liang) 國人民領略兩(liang) 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豐(feng) 富多彩,增進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誼。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表示,一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將把中法人文交流推向新高度,為(wei) 中歐乃至全球文明交流發揮積極示範作用。法國駐華大使白玉堂表示,法中在文化領域的交流,構成了兩(liang) 國合作的重要基礎。在兩(liang) 國建交60周年之際舉(ju) 辦中法文化旅遊年,將展現兩(liang) 國在人文交流領域的豐(feng) 富成果和澎湃活力。

  旅遊往來,增進相互了解

  “如果我去中國,在桂林的山丘上,用歌詠的方式訴說我的喜愛。轉道上海,隨後去往長城,午間抵達秦始皇陵……”日前,在巴黎大雷克斯劇院舉(ju) 行的“共同向未來——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hui) ”上,法國寶麗(li) 聲童聲合唱團演繹的童謠《如果我去中國》贏得滿堂喝彩。

  中法兩(liang) 國互為(wei) 重要的旅遊客源國和目的地,巴黎是直飛中國航線最多的歐洲城市之一。去年12月,中國對法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麵免簽政策,為(wei) 兩(liang) 國人員往來提供了新機遇。“免簽政策實施以來,谘詢中國遊服務的法國人多了不少,很多人把去中國提上了日程。”法國文華旅行社董事長李曉彤告訴記者,很多法國人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感興(xing) 趣,希望看看中國的發展變化,也希望到中國考察市場機遇。

  去年12月,在大部分中國旅客來法的首站——巴黎戴高樂(le) 機場,舉(ju) 行了一場“中國遊客友好機場”啟動儀(yi) 式。巴黎機場管理局負責人奧古斯丁·德羅馬內(nei) 向中國遊客發出盛情邀請,希望通過實現全中文標識、推出“中國旅客友好服務”、改造升級航站樓等措施,不斷優(you) 化中國遊客旅遊體(ti) 驗,為(wei) 中國遊客的法國之行留下美好回憶。

  1月30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將在巴黎舉(ju) 辦“你好!中國”旅遊推介會(hui) ,發布中國國家旅遊形象以及“絲(si) 綢之路”“西南民族風情”“黃河文化之旅”三條精品線路,介紹中國入境旅遊便利化措施,還將舉(ju) 辦中法旅遊圓桌對話,為(wei) 中法旅遊業(ye) 界代表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法國旅遊發展署將從(cong) 3月起在兩(liang) 國聯合開展線上推廣活動,讓兩(liang) 國遊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國家的世界遺產(chan) 。

  法國華人旅遊協會(hui) 會(hui) 長黎新表示,隨著千禧一代成為(wei) 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與(yu) 者,以往打卡式、購物導向的旅遊方式在逐漸轉型,文化遊、深度遊的偏好和需求更加突出。預計今年中法旅遊將會(hui) 迎來新的熱潮。

  白玉堂表示,舉(ju) 辦法中文化旅遊年,可以向中國公眾(zhong) 全麵展示豐(feng) 富多元的法國文化,同時向法國公眾(zhong) 展示中國文化的瑰寶。“我們(men) 希望這些讓人們(men) 了解彼此文化的活動,能夠推動兩(liang) 國民眾(zhong) 踴躍前往對方國家,親(qin) 身體(ti) 驗兩(liang) 國最美的旅遊景點和名勝遺產(chan) 。”

  教育合作,培養(yang) 交流使者

  法國學生波琳娜正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高中時期,她選修了中文課程,還曾前往中國學習(xi) 一個(ge) 月。她與(yu) 記者分享自己的夢想:“我希望在畢業(ye) 之後能留在中國工作和生活,我想對中國的風土人情、曆史文化有更多了解。”

  法國是歐洲較早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並由國家製定教學大綱的國家。很多法國年輕人和波琳娜一樣,從(cong) 中學起就埋下了喜愛中國文化的種子。如今,法國近千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學習(xi) 中文的學生超過10萬(wan) 人。“現在法國每個(ge) 學區都有中文教學點。中國文化在法國的吸引力和中國如今在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國際地位是分不開的。”曾獲“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的法國漢學家白樂(le) 桑說。

  多年來,合作辦學推動中法在教育領域合作碩果累累。中山大學與(yu) 法國近3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與(yu) 交流,東(dong) 南大學與(yu) 法國多所院校和研究院聯合共建中法生物醫學信息研究中心,由中法合作舉(ju) 辦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研究院去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yu) 巴黎數學基金會(hui) 等續簽“中法數學英才班”合作協議……不久前訪華的法國南特中央理工大學校長讓—巴蒂斯特·阿夫裏耶表示,法中雙方在教育領域的交流深入且富有成效,希望未來繼續鼓勵兩(liang) 國學生雙向流動,在現有合作基礎上加強科研合作。

  中國已成為(wei) 法國主要留學生來源國之一,2022年在法中國留學生將近3萬(wan) 人。法國布雷斯特高等商學院副院長呂克·蓬泰多次赴華商討合作事宜。他表示,高等教育承載著傳(chuan) 播開放、包容、交流、合作等理念的責任,能夠很好地體(ti) 現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yi) 。布雷斯特高等商學院與(yu) 中國很多高等教育機構保持著廣泛合作,中國對人文交流的重視、法中在人文交流方麵的活躍度都為(wei) 該校與(yu) 中國方麵的合作帶來了機遇,希望青年人才成為(wei) 兩(liang) 國各領域的交流使者。

  中法雙方將以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遊年和巴黎奧運會(hui) 為(wei) 契機,共同深化文化、教育、語言、影視、旅遊、地方、青年、體(ti) 育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為(wei) 中法關(guan) 係凝聚更多生機勃勃的力量。穿越曆史長河,中法友誼正如一艘巨輪駛向美好未來。

  (本報巴黎、北京1月27日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